【摘要】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問題生活化;直觀教學;加強操作;體驗成功
生活中產生數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如果數學教學中教師只為了教數學而教,把知識生硬地教給學生,而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進行數學考試。這樣的教學就失去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學生也會越來越感到數學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拉近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就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方向。
一 、 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 數學的計算本身就是數學應用的一個方面。
例如:①你要去書店買2本復習資料,每本標價3元6角錢,現在優惠八折一共要用多少錢?②家里要裝修估算要用多少塊瓷磚等等。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與數學息息相關。
2、 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應用的關鍵所在。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的過程,它不僅包括數、式的運算,還包括推理、分析、判斷、選擇、估算、統計、繪制圖表、數據分析、及空間與圖形、優化方案等諸多方面。如設計活動方案過程中考慮的乘車路線的選擇、時間安排、人員分配、資金運用等,都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些都離不開數學的應用。
3、 數學的實踐、創新是數學應用的價值體現。
在實踐過程中,數學得以創新、發展;而數學的應用,又優化了我們的實踐,使實踐理性化,最優化。由此可見,數學應用與人類的實踐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應用觀,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并具有自覺、主動地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如何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
1、 課堂學習問題生活化。
設計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視,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設計課堂時都把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兒童化,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所謂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逐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統計時,我設計了學校附近馬路上經過的什么車最多哪種水果小朋友們最喜歡等情境,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生求知欲,增加學生自信心。
2、 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真正看到、聽到。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帶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立體幾何圖形的物體,通過分類找出共同點以及不同點,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長方體,正方體等等的特征了。
3、 加強操作,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的開放是在手指上的。”足可見操作的重要性。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輕視學習過程,這是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匱乏和學習興趣的低下,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進行多種形式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的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4、多關心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情感具有動力、調節、感染、遷移等多種功能,并且具有兩極性。積極的情感,可增強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動的正能量,促使人們積極地行動,提高活動效率;消極的情感,會給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動帶來負能量,使人行動消極,從而降低活動的效率。因此,要多關心差生,多與差生談心,不歧視冷淡差生,增加對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厭學化為愿學、 愛學、樂學。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分檔提問,及時對差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差生有機會表現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對差生堅持低起點,小步子使學生跳出惡性循環的怪圈,以小步子前進,將挫折的頻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長期保持一 種充滿自信、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誘導他們發揮潛力。
5、 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夸獎,希望被鼓勵,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揚是老師對學生一種肯定,是學生成功的一種標志。表揚是可以用點頭表示肯定、贊許;用鼓勵的話來激勵;還可以用大家鼓掌等形式。表揚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教學設計中要有階梯的設計教學。讓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學都能拾級而上,跳一跳摘果子得到的愉快情緒體驗和心理上的滿足,激勵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
總之,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學習的主體。要引導他們自己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少一點束縛,多給學生留一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