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現階段小學數學教育出現的若干問題,筆者本著提升課堂質量和教學質量的要求,就教育教學中的幾點思考做淺要探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育;思考認識
一、現今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思考
筆者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國內數學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1.數學教育制度問題。這不僅針對數學教育,更是整個教育制度的問題。依舊建立在“以教師為課堂主觀導向,學生為學習導向”的“趕鴨上架”式教學模式,“滿堂制”教學方式也貫穿整個數學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實際中,只注重學生分數高低,不注意開發學生自主鉆研能力,多維化思維能力的培養。
雖然現階段處于現代化教育教學機制改革和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但此種教學制度依然普遍存在,教學效率低,教學精度低,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動性。
2.學習目標體系問題。學習目標體系問題的另一面也凸顯出中國教育體系制度的不健全。教學單位大,教學面積大,導致教師無法針對每名學生制定相應學習計劃及學習目標。如果說目標即是遠期的夢想,那學習計劃就是夢想與現實之間最有效的路徑。
3.綜合素質問題。筆者認為目前尚存在如下兩例問題:多媒體信息化具有時效性,全面性,資源共享性等諸多好處,在新課標改革基礎上被重點提及并列入國家未來五年教育基礎建設規劃中而現階段多數學校并無此設備,更有地區甚至尚未普及網絡信號;教學資源的不均衡導致師資資源較為集中,窮苦地區無法享受公平教育,生源爭搶愈發激烈,直接導致學校及社會無謂競爭,過早開發學生智力,形成惡性循環。
二、小學教育教學研究思考
1.課程理念和課堂教學目標思考。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靈魂所在,數學課堂應秉承“面向全體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核心課程改革理念。把課程理念作為課堂教學基本靈魂主線,由此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全體教學”基本教學目標。小學階段課程具有生動性,易讀性特點,教師應在教學前期做好課堂課程理念和本節教學目標策劃,具體實際表現形式體現在:學生情感價值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方式培養,原理教學。
1.1 面向全體。“面向全體”作為課程教學基本理念,在進行小學課程教學設計時,應秉承“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為方向,以素質教育為重心”基本原則和價值觀判斷,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型能力培養;提倡“返璞歸真”,根據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知識內容要求,強調數學推理過程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演繹數學理論,并針對重難點對基礎知識偏弱同學重復解釋,注重全體同學數學理論和數學本質培養。案例:在進行圖形知識課堂講解中,教師把全班同學分為4組,每組由優秀,良好,不理想學生按比例組成,組內討論,結合生活運用(課堂房屋結構)寫出房屋,氣球兩種圖形的特點和各自應用范圍;并最后由不理想學生做組內成果展示,充分調動差生參與積極性,體現課堂課程利用生活實踐面向全體思想。
1.2 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方式培養。邏輯思維方式又稱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學會用數學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問題,這是數學教育根本所在。古人云:“學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筆者建議通過實踐-理論-再實踐基本規律,通過數學概念和數學原理培養學生思維準確性。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生活背景開展數學建模,培養學生如:歸納對比,直觀判斷,抽象運算等。通過數學變式和問題步步深入,培養學生思維深刻性。把生活實際與自然學科緊密聯系,促使形成用數學邏輯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重視生活與小學數學的統一,把數學邏輯思維方式作為課程教學目標之一。案例:甲、乙、丙、丁四人進行跳繩比賽賽前名次各說不一A說: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說: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說: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實際上面三種說法各說對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幾名?
利用假設法:
假設A前句對,后句錯。
B前句錯,后句對。
C前句錯,后句對。
由于丁既是第二名又是第四名矛盾,假設錯誤。
因此A前句錯,后句對。
B前句對,后句錯。
C前句對,后句錯。
所以:甲第一名;丙第二名;丁第三名;乙第四名
2. 教學內容研究思考。淡化理論要求,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變動,培養良好數學思想意識是進行教學內容研究基本目標。教材為教師提供數學理論傳授途徑,為學生提供充足思維空間同時亦為教師提供豐富教學資源。鑒于新教材每年不同程度調整和變動,做好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的教學內容改革應做到:明確新老教材前后關聯,揣測教材編排意向,結合教學內容研究教法。
2.1 揣測教材編排意向。編排意向指教材內容側重點,編排意向對教材內容研究具有指導性作用。可通過查看教學大綱和數學教學重難點意識本學期或本章節教學內容及學生需掌握知識點,再根據基本教學任務制定適合小學生思維理論發展的教學方案。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上提示含有重難點標識的正方形圖形特性和基本概念,此作為課堂課堂基礎,用情景教學方式生動體現正方形應用,加深圖形記憶。案例:老教材將圖形章節內容置于六年級,而新教材調整到五年級。是否顯示小學階段更注重圖形章節教學和學生掌握,在進行課堂教育中要更多根據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圖形性質和圖形應用領域做描述。
2.2 綜合教學內容研究。小學階段重在引導學生數學思想和數學建模方式的養成,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在不影響教育質量前提下,針對教學內容可做相應程度刪改,只有按照課程改革標準,完善自身教學方法,數學課堂方能得到升華。數學課堂教育方式是講師與學生圍繞“教學課堂文本”進行“對話”過程,因此我們在數學概念和教學實際中要深入開展知識理論剖析,重視數學基本概念和結論原理;讓學生更深刻,更徹底理解從具體到抽象,從一般到特殊過程。在課程內容方面注重課程與實際結合,把學數學與用數學,研數學相結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用于生活中的快樂,才能達到課堂改革真正目的和教學目標。
案例:在進行追趕問題教學時:公路兩旁每隔120米豎立著一根電桿騎自行車從第一根電桿到第六根電桿處小王要1分鐘小李要50秒現在兩人都從第一根電線處為起點騎車當小王騎到第八課電桿處時小李開始追趕幾分鐘小李追上小王。
此問題涉及減乘除綜合運算,小王速度:120×(6-1)=600米/分
小李速度:120×(6-1)÷50×60=720米/分
120×(8-1)÷(720-600)=7分
在不同教學中,應用實際問題將各教學內容串聯分析,容易加深記憶。
參考文獻:
[1]竺仕芳.激發興趣,走出誤區———綜合小學數學教學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4)
[2]王銳淺談多謀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改聚焦,20 12(三):17 6
[3]丘志強李巧兒應用軟件課“ 任務驅動” 教學模式初探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型與教學模式研究
[4]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吳澤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輔導作用[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