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是現有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四種能力。黨中央、國務院主持召開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中對能力的培養作了具體的說明,即“重視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2000年3月由教育部頒發的新大綱,又提出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些英明決策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考命題的主題,應重點放在考查學生的各種創新能力上來。仔細考究近年各省市的中考數學試題,其命題思路明顯地由過去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移,這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中考;滲透;能力;對策
綜觀近年內各省、市命題的中考數學試卷,在題量適中,坡度平緩,立足基礎的前提下,著力滲透了四大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的考查,現特選亮點數例并進行評析。
一、聯系實際生活,加強應用能力
數學課標中最基本的理念是把所學的數學應用于實踐,去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評析:此題是一道“循環分割”圖形的操作探究題,學生可利用自己身邊的直觀模型剪一個等腰梯形紙片),通過兩次動手分割操作,讓自己對“循環分割”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再在操作、觀察,猜想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探究出這種“循環分割”的規律,使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根據中考數學命題中所滲透的四大能力,在中考復習備考中,要在狠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復習的同時,應特別注意,加強構建函數模型解決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應用題的復習,重視以函數為載體,滲透方程、幾何等知識的綜合訓練,具體做到:
(一)根據教材,融合新課程標準,結合中考的現狀和未來趨勢,系統地涵蓋初中所學的知識點,并重點突出,詳解難點,倡導在抽象數學概念的教學中,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概念的學習方式。
(二)能夠使得知識的應用層次分明,總結的類型全面多樣,從而使學生加深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問題的基本特征,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注意:
1.突出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
2.突出對教材知識的挖掘。
3.突出對教材知識的拓展。
(三)對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多些素材,資料,并正確指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1.起點一定要低,要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并在此基礎上,拓寬引深,即落腳點高一些。
2.把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綜合,同時應用,去解決較為復雜和綜合性的題目。
總之,中考前的復習至關重要,一定要計劃好,安排好,要營造出綜合考察,學生基本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格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整合能力,以提高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永東,《中考數學備考方法和建議》,中學數學研究,2013年第1、2期
[2]潘俊,《例談中考中的綜合題》,中學數學教與學,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