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海報作為電影宣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集文字、色彩、圖形等多種符號系統于一體的多模態語篇。在社會符號學視角下,對電影海報進行多模態語篇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解讀電影海報傳達的故事信息和文化內涵。本文以《男人四十》的海報為例,從目光接觸、社會距離、角度和情態四個維度解析電影海報的互動意義,旨在說明海報設計者和海報目標受眾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價值取向對互動意義的傳達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互動意義;多模態;電影海報
引言
時至今日,電影海報仍然是宣傳電影、刺激票房的重要手段,其本身也是包含圖形、文字、色彩等多種符號系統的多模態語篇。社會符號學理論將多種非語言符號納入語篇分析的研究范圍,為全面解讀多模態語篇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從社會符號學角度,深入解析《男人四十》電影海報的互動意義,旨在說明電影海報的互動意義除了說明電影的故事信息之外,還傳達了海報設計者和海報受眾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價值觀。
1.研究的理論依據
1.1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
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突破了話語單一文本模式的局限,將圖像、聲音以及動畫等多種符號運用到語言系統中,促成了語篇的多模態化。由韓禮德(Halliday 1978)創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強調語言是一種社會符號和意義潛式,為多模態語篇分析提供了理論依據。20世紀90年代興起于西方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把語言看成一種社會符號,分析包括文字、圖像、動作、聲音等所有符號編碼如何在意義交換過程中協同作用,從而更全面而準確地實現社會交際的目的。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克瑞斯和勒文(Kress Leeuwen 1996),他們將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運用于圖像分析,并在《閱讀圖像》(Reading Images)中比照系統功能語言學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提出了第一個系統全面的視覺語法框架,從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三個層面全方位討論圖像的意義表達。
1.2 互動意義
視覺傳達是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再現參與者和互動參與者。簡單說,前者指圖像本身以及內部細節,后者則指圖像創作者和觀眾。圖像的互動意義可以輔助再現意義說明再現參與者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傳達再現參與者和互動參與者以及互動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對于電影海報來說,其互動意義的解析關鍵在于說明海報設計者要通過海報向海報受眾傳達什么樣的故事信息和文化含義,以及為什么海報受眾可以通過欣賞海報領悟到設計者的表達意圖。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么同一部電影有多個版本的海報,不同文化區域投放的海報各不相同。因此,任何一幅電影海報的設計和對應的多模態話語分析都不能脫離海報設計者和海報受眾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價值取向。
一般說來,互動意義的表達包括四個維度:目光接觸、社會距離、視角以及情態。首先,目光接觸是指在視覺表達中,如果再現參與者與互動參與者有目光交流,那么他們之間就建立起了某種想象的關系,如同進行對話一般。其次,社會距離是指按照日常生活的標準衡量,再現參與者被呈現的狀態創造了一個與觀眾怎樣的物理距離,其中包括遠景、中景和特寫;再次,視角是指再現參與者被呈現的角度,也是設計者賦予觀眾的心理角度,其中包括水平角度、仰角和俯角。最后,情態在是指圖像的內容被呈現的可信程度。情態高低受到色彩、亮度、細節和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偟恼f來,如果圖像呈現的內容符合自然規律和生活常識,似乎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一樣,觀眾可以感同身受,那么圖像的情態就高,觀眾和設計者就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反之,情態低,觀眾認為圖像描述的內容是虛幻的、反常的、是超出他們生活經歷的,他們就和設計者保持著疏離的關系。本文將從以上四個維度全面解析《男人四十》電影海報的互動意義。
2.多模態解析《男人四十》電影海報的互動意義
很明顯,《男人四十》的海報中不存在人物和觀眾的目光接觸,也就是海報中的人物沒有和觀眾進行直接交流,因此它只是單純作為思考對象,通過大量細節提供有關故事情節和文化背景的信息。這幅海報的主要部分是兩個緊挨著坐在一起的人,而從社會距離上判斷,設計者選擇用特寫呈現兩人身體的局部而非完整的畫面。這樣的密切距離暗示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的隱秘生活和內心活動,而設計者則通過這樣的距離邀請觀眾進入海報的世界,貼近主人公的生活。海報上方皮膚光潔的大腿、格子短裙、紅色書包的一角都表明這是個少女,一個女學生;深色褲子、深色表帶的男士手表、手上突出的靜脈血管顯示這是個男人,一個克制、保守的中年男人。海報中心部分是男人左手無名指上的戒指,這個重要細節向觀眾強調這是個已婚男人。海報昏暗的背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電影院之類的場所,似乎在暗示畫面中的人物有著不希望暴露在大庭廣眾下的曖昧關系和情感。
除了這些畫面信息之外,文字在海報的信息表達上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電影的中文標題“男人四十”以黑體字的形式印在海報的左上角,這個顯著的位置符合現代中國觀眾從左到右、從上倒下的閱讀習慣。中國觀眾看到這個標題,立即會想到“四十而不惑”這個出自《論語》的名句。“四十而不惑”是指人到了四十歲以后就能夠對生活中的所有事情有一個客觀準確的認識了,不會有困惑了。黑體字方方正正、規規矩矩的特點正好象征著這個四十歲男人的正直和循規蹈矩。對比之下,電影的英文標題“July Rhapsody”出奇地斜著印在中文標題中“人”字的正下方?!癑uly Rhapsody”意思是七月狂想曲,這非但不是中文標題的直譯,而且和“四十而不惑”代表的理性和平和形成鮮明的對照。而英文標題的位置似乎也在向觀眾暗示這個四十歲的保守男人會在人內在本能的驅使下,做出一些瘋狂不羈的行為。依據以上這些對海報細節的分析,觀眾有理由猜測這部電影是關于一個原本中規中矩的中年男人和一個陽光青春的女學生之間發生的激情事件。事實上,這也的確是《男人四十》這部電影的重要故事情節。
此外,整幅海報色彩鮮明、光線對比強烈、細節豐富真實,是高情態的畫面,讓觀眾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從心理上接受這個畫面的真實性。從視角上看,設計者選擇的是一張從上向下拍攝的特寫,這就賦予了觀眾從高處審視海報中的人物和他們行為的心理角度。事實上,發生在一個已婚中年男人和他的少女學生之間的婚外戀情是中國社會倫理禁止的,也是必將遭到世人譴責和唾棄的。因此,設計者選擇這個視角表達了自己對這種行為的否定,也是對海報受眾所在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的迎合。
3.結語
本文從多模態的角度,全面解析了《男人四十》電影海報的互動意義,揭示了海報設計者和海報受眾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在互動意義傳達中的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2]Kress,G.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3]Yunru Chen,Interpretation of movie pos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J].GSTF Journal on Education,Vol.1,No.1,2013.
[4]陳韻如,解析電影海報的構圖意義---以《泰坦尼克號》電影海報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7)。
[5]陳韻如,解析《美國麗人電影海報的再現意義》[J],《山西青年》,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