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擊劍是一種極其依賴人的反應能力的運動項目,在激烈的比賽中,攻防轉換瞬息萬變,對運動員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賽勝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及時而準確地對外界環境刺激做出反應的能力。因此,對外界刺激物的反應敏感性及其反應速度和準確性是擊劍運動員主要的心理素質。在訓練中提高他們對本體動作的感受性和對外部刺激不斷變化的適應能力,以及擴大知覺范圍,提高精度及加快感知覺轉換速度就成為擊劍運動心理訓練的基本內容。
【關鍵詞】少年兒童運動員;擊劍;心理訓練
1.前言
擊劍運動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它要求運動員必須綜合地運用各種有關的感覺器官,不僅通過視覺、感知動作的形象,還要通過觸覺和肌肉的本體感覺感知動作的要領、肌肉用力程度,以及動作過程中時間與空間的關系等,從而建立完整、正確的動作表象。擊劍運動又是一項兼具復雜性與多變性、對抗性較強的項目,心理訓練因素對比賽成績的影響比較大。我國擊劍運動員的技術戰術訓練和比賽成績都有很高的水平,心理訓練一直受到擊劍界的重視,并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少年兒童運動員在比賽和訓練中的心理表現和心理水平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2.擊劍運動員應具備的心理品質
根據擊劍運動的特點,擊劍運動員的心理品質包括以卞幾個部分:準確的劍感、距離感、時機感、節奏感、空間感,也包括注意力有效的集中、分配和轉移,以及自我控制、自我調整,還有堅定、果斷、頑強、勇敢、堅韌?、自信等品質。因此,少年兒童從初級基礎階段開始就應該培養這些心理能力與心理品質,并在全面基礎階段和專項階段、乃至整個運動生涯中繼續提高。
2.1注意力的集中。注意力是指全神貫注于某一確定目標,不為其它事物或念頭干擾而分散注意的能力。注意力對于有經驗的運動員在比賽中技術的發揮是有重要作用的,而對一些小運動員來說,由于比賽機會較少、經驗不足,加上外界條件的變化,場內外干擾等,造成心理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而不能正常發揮水平,使參賽時成績不夠理想。
2.2自我控制與自我調整。擊劍比賽中運動員的情緒變化和自我控制能力直接影響比賽的結果。特別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要想戰勝對手,就必須具備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因裁判的錯判或偏袒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因器材不良或準備不足招致暫時失利時同樣要穩得住自己的情緒,不應沮喪氣餒,失去信心;在比分領先時不急于求成,落后時不盲目亂動;遇弱手時不松懈,遇強手時不膽怯。總之,在賽場上自始至終能排除和抵御各種干擾,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去爭得積極主動的比賽心態。少年兒童擊劍運動員在心理訓練中必須強化自我控制與自我調整的能力,并將這種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訓練過程中。因為只有控制自己,才能真正的戰勝自己。只有調整好心態,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
2.3劍感、時間感(時機感)距離感的體驗。擊劍的專項感知覺包括劍感、時間感(時機感)距離感、節奏感、空間感等。它是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專項素質,與技、戰術相結合構成了擊劍的實戰感,這是優秀的擊劍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專門本領劍感就擊劍運動員對武器使用的綜合性感知覺能力,絕非簡單的對武器重量、舒適程度的感覺。實戰中良好的劍感主要體現在能有效地運用手腕、手指控制住劍尖,尋找有利于攻擊的角度和方法。運動員在交鋒中能通過武器的接觸來感覺自己的劍是否處于有利位置,并能在各種情況下始終控制自己的劍,以最快速度、最近的路線擊中對手所暴露的部位。實戰中對前者的捕捉比后者容易的多。比賽中時機的創造和捕捉依靠運動員的預感和直感,以及敏銳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創造時機與捕捉時機兩者往往互補,當希望出現的時機未出現時就要通過各種手段誘騙對手上當,一旦捕捉到時機后還必須善于利用。在創造和捕捉時機的過程中。運動員豐富的比賽經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兒童擊劍運動員的心理訓練
3.1心理訓練的概念。運動員心理訓練是指有意識、有目的地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的過程。其目的是培養和發展運動員在緊張的比賽和訓練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及個性心理特征,使運動員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爭取在比賽中長時間保持最佳競技狀態。運動員心理訓練是隨著現代運動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現代運動的特點是運動成績快速增長,運動員之間的技術水平愈益接近,運動競技更加激烈。競賽雙方技術、戰術、身體素質等方面勢均力敵時,勝負往往取決于心理因素。
3.2少年兒童擊劍運動員的心理訓練
3.2.1放松訓練。放松訓練是心理訓練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它是通過語言暗示(他人或自我的)集中注意,調節呼吸,使被訓練者的肌肉放松,從而調節植物性神經系統的機能,緩解緊張隋緒,增強大腦對全身的控制支配能力的訓練方法。運動員比賽時經常肌肉緊張,不能放松,因此,也就不能自如地發揮技術水平。幾乎每個運動員都體驗過意想不到的肌肉緊張。這種肌肉緊張完全可以通過放松訓練來解決。
3.2.2表象訓練。表象訓練:指運動員有意識地利用自己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運動表象鞏固和改進技術動作的一種方法。具體作法是運動員在做動作之前,要對已習得的動作進行回憶和再現,然后再做動作。進行念動訓練時,運動員注意力要集中,頭腦里呈現的運動表象必須是視覺、動覺相結合的準確清晰的綜合表象,唯此,才能達到鞏固、改進技術動作的目的。研究表明,在頭腦中產生一種動作的表象(運動表象)時,大腦皮層的相應中樞就會產生興奮,這種興奮會引起肌肉的相應運動。這種在產生運動表象時所引起的運動反應稱為觀念運動反應或念動動作,可以用肌肉電流來證明。
3.2.3自我控制訓練。擊劍比賽中運動員的情緒變化和自我控制能力直接影響比賽的結果。特別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要想戰勝對手,就必須具備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因裁判的錯判或偏袒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因器材不良或準備不足招致暫時失利時同樣要穩得住自己的情緒,不應沮喪氣餒失去信心;在比分領先時不急于求成,落后時不盲目亂動;遇弱手時不松懈,遇強手時不膽怯。
3.2.4自我暗示和放松訓練。用一定的自我暗示語使自身肌肉放松的一種方法。德國精神病學家J.H.舒爾茨曾在臨床上運用過這種方法,后來逐漸在各國的體育運動中被廣泛采用。運動員不僅在大運動量訓練后需要放松以消除疲勞,在比賽前出現過度興奮時,也需要放松以鎮定情緒,而且要求在賽前處于最佳的準備狀態。
4.結束語
心理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增強運動員的心理技能,而不是消極地克服已經出現的心理障礙。優秀的運動員不僅要具有超常人的體能和極少數人才能掌握的高難技術動作,而且還要具備超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競爭的比賽場上、在心理負荷高壓下,保持一種特殊的競技心理狀態;才能在千變萬化的比賽局勢中保證自己技術、戰術水平的正常發揮;做為教練員對少年兒童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應有耐心、愛心、熱心和信心。只有在教練與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戰術心理訓練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建國,劉慎年,許尚俠.體育運動心理[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56—61.
[2]季瀏,符民秋.當代運動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