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工作、學習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緩解精神壓力、追求身心健康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瑜伽作為新興的大眾體育健身項目,正逐漸被人們認識和接納。因此本文對瑜伽運動在高校體育選修課中開展的可行性進行調查研究,為瑜伽運動進入高校體育教學中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瑜伽運動;高校;可行性
1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濟源職業技術學院、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鄭州大學五所大學的15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瑜伽運動、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現代社會心理學等相關著作及相關文章,了解目前我國對高校引進瑜伽的研究情況,為本文的設計和實施提供理論支持和參考依據。
1.2.2 訪談法
走訪了具有教學及科研能力的體育理論教師、運動心理學教師及與瑜伽教師,就論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請教并探討,并就研究的課題和初始指標的確定廣泛征求意見。
1.2.3 問卷調查法
對五所高校的1500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問卷1480份,有效問卷1450份,有效率96.7%。
1.2.4 數據統計法
對所獲得的相關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和分析
2.1 瑜伽運動的定義
在古圣賢帕斯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經》中,準確的定義為:“對心作用的控制。”瑜伽也有結合、聯系、連接之意,即把精神、智慧和肉體完美結合起來。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即達到冥想而集中意識之義。瑜伽,是印度六大哲學體系之一,從廣義上講瑜伽是哲學。從狹義上講,瑜伽是一種精神和肉體結合的運動?,F在一般指練功方法,通過瑜伽姿勢的拉、伸、擠、擰,幫助人們調理內臟,伸展筋骨,加強人體機能。
2.2 瑜伽運動的作用
2.2.1 瑜伽對人體心理的作用
瑜伽具有穩定自主神經,減低壓力與消除精神緊張,達到心理安定、情緒增進的功效。瑜伽通過緩慢均勻的深呼吸,促使練習者安定心情。
2.2.2 瑜伽對人體生理的作用
瑜伽的每一動作都強調腹式呼吸,這種呼吸強調速緩量大而徹底的氣體交換,可使橫膈肌得到鍛煉,其力量的增強使得吸入肺內的氧氣增多,加大肺通氣量,從而提高練習者的心肺功能。瑜伽練習還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感冒病癥的免疫及御寒能力的強化也有顯著的效果。利用不同的體位法可以改善背疾、過敏、關節痛,還可以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高低血壓、婦科病、胃潰瘍、消化性疾病等。
2.3 瑜伽運動在高校體育選修課中開展的可行性分析
2.3.1 學生對瑜伽的興趣度的調查
為了了解高校學生對瑜伽課作為體育課內容的可能性,本研究對五所大學1450名學生進行了興趣調查,結果表明瑜伽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對瑜伽運動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有540人,占總數的37.2%;感興趣的學生有810人,占總數的55.8%;不感興趣和討厭僅有100人,占到總數的7.9%。這些說明瑜伽特別受學生的青睞,追求美是時代賦予教育的內容,是學生的心理需求。瑜珈可以帶給學生不同的美的享受,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
2.3.2 學生參加瑜伽運動動因的調查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高校學生參加瑜伽運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首要原因是瑜伽修身養性的功能,有390人,占到總數的26.9%,這說明高校學生的心理需要正在向更高的精神層次發展,而瑜伽運動要求學員在練習時,首先要求達到“身心合一”,再在練習中逐漸深化自己內在精神,最后把握自我同內在的精神融合為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這些對學生的身心都有很大作用,能過提高學生自身的修養,滿足學生的自身需求。其次的原因是減肥,有370人,占到總人數的25.5%,這主要是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學生由于學業比較重,同時很多活動比較激烈,容易受傷從而影響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參加體育鍛煉較少,肥胖學生很多。然而瑜伽是科學的有氧運動,能有效促進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從而起到減肥的效果。第三是健身,有340人,占總人數的17.3%;瑜伽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現在它對動作沒有過多的要求,每個練習者只要達到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就能達到鍛煉的健康目的,不容易造成損傷。有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參加瑜伽運動的目的比較明確,而且對瑜伽運動的理解也比較深刻。
2.3.3 高校學生參加瑜伽運動的場地要求分析
從對1450名學生調查可見,高校學生對練習瑜伽的場地條件,沒有很高的要求。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大學設有健美房、室內羽毛球場地等,這些多可以經過簡單的改造成為很好的練習瑜伽的場所。而瑜伽本身對場地的要求也并不是十分嚴格,選一塊干凈、衛生、空氣良好的場地。只要相對比較安靜,在練習中配有比較舒緩的音樂即可。
2.3.4 師資情況的調查分析
通過訪談得知,具備相應的瑜伽專業的教師比較少。而同時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學校健美操、體操教師比較多。由于瑜伽動作比較簡單易學、不需要器械、身體舒展比較緩慢。很多教師經過短暫培訓就能夠成為比較專業的瑜伽教師。然而,從現實條件來看加強體育教師愈加技能的培訓非常必要。
2結論和建議
2.1結論
2.1.1 高校學生對瑜伽運動比較感興趣,而且學生參加瑜伽運動的動因也是積極的,主要是健身、減肥、修身養性、培養良好心態等。
2.1.2 瑜伽作為體育課教學內容,不受場地、器材、學生年齡等條件的限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2.1.3 受師資條件制約,高校開展瑜伽課尚需創造條件。
2.2建議
2.2.1 學校應該加強瑜伽專門性場館的建設,為瑜伽課的開展提供保障。
2.2.2 學校要加強瑜伽教師的培養,以及專門性人才的引進。
2.2.3 學校應該加大瑜伽運動的宣傳,可以通過板報、學報等方式。
參考文獻:
[1]賀慨.對北京健身俱樂部中開設瑜伽課程的現狀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2]陳麗霞.健身瑜伽對改善中年女性形態和提高柔韌性效應的實驗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