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工作在培養學生成人成才目的上的一致性,使得兩者之間具有良性的互動關系。以文化建設加強學生管理,以法制化的學生管理繁榮校園文化是正確的高校學生管理思維模式。
【關鍵詞】學生管理;文化建設;法制化;規范化
校園文化學生管理互動機制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政治輔導員的主要任務,如何有效地開展這一工作,將完成人才培養的使命與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相統一,是我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在高校中規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學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辦學水平、滿足高層次人才成長要求的必要條件。
一、構建符合新時期教育發展需要的學生工作管理體系
(1)要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制定“學生綜合素質全面考評實施方案”:根據素質教育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學籍管理制度、思想品德考核制度、宿舍管理、班級管理、獎懲等制度,研究制定“學生綜合素質全面考評實施方案”,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前提下,使學生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
(2)全面推行“學生班級目標管理”:職業院校學生現在一般有三年制大專和五年制大專,而三年制大專又分為全國普通高考和單招考試兩條來源,因此,應根據大、中專學生的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生班級目標管理”及“考核細則”,這是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3)應加強對學生會工作的正確引導和監管,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學生會是學生科領導下的,由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學生社團。其成員的選擇,應當是在學生科指導下,本著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在學生中進行競選,把素質好、能力強的學生選拔出來,使學生會真正成為優秀學生的集合。對學生會的日常工作,學生科應加大監管力度,從工作計劃的制定到計劃的實施應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二、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工作的關系
1.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作用機理
一般認為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
2.學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內涵
學生管理是指對學生入學到畢業在校階段的管理,是對高等學校學生學習、生活、行為的規范。涵蓋了學籍管理、課外活動、校園秩序、獎勵與處分、就業與實習、貧困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諸多方面。
3.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工作的關系
通過學生管理和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涵,不難看出兩者的內在契合性:一方面學生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又是校園文化建設受益的客體,校園文化建設離開學生將毫無意義。另一方面學生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唯一對象和客體,一切管理工作都服從并服務于學生培養這一目標。可見,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工作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統一于共同的學生培養目標,即提高學生質量,促進學生的成人成才。
三、提高學生個人素質和修養
高校學生規范管理的最終實施者是輔導員,他的素質、修養、工作經驗決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學生是非常活躍的群體,由于特殊的年齡和相對簡單的人生閱歷,他們的思想、情緒非常不穩定,經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動,給規范管理帶來困難。因此,輔導員在工作中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個人修養,培養廣博的胸懷,注意虛心學習總結工作經驗,能夠正確對待學生所犯錯誤,并對他們進行恰當的引導,這些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1)在學生中開展禮儀教育,不斷提高個人修養:開展禮儀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懂得人何以要“講文明、懂禮儀”,使學生明白人的修養在行為上的表現不是小事,與他們將來爭取機遇、求職順利、人際和諧、事業成功以及將來的家庭幸福密切相關。
(2)在校內開展美育教育:美育是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必要手段,缺少美育會延緩德、智、體的發展過程。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校內開展美育教育,是新時期教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需要。此過程,可通過開設相關選修課程、舉辦第二課堂等活動加以完成。
四、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工作的互動機制描述
1.以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生管理工作
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包括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校園文化的貫徹。校園文化的貫徹途徑主要有“五化”。
(1)借助于有關建筑標志、儀式實現情景化
(2)借助于規章制度反復強化
(3)借助于特色活動使校園文化群體化
(4)借助于良好風氣潛移默化
(5)借助于典型人物使校園文化人格化
2、以學生管理工作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學生既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對象,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學生管理工作的目標應當是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和參與者。
五、法制和育人為本的觀念
高校的學生管理具有兩重性,既是對學生進行相對的約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過適當的管理維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過管理,培養學生的某些良好習慣,樹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紀律觀念,進而最終達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規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現在我們國家都在倡導依法行政,對學生的管理活動更應該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大學生首先是國家公民,《憲法》、《民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都應該得到保障。高校的輔導員也是大學教師的一部分,擔負著傳承先進文化、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這就要求輔導員要首先具備法制觀念,帶頭遵法守法,在進行管理的同時體現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過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職權不感情用事,濫用職權,做出超出法定權限甚至違法的行為,侵害學生的合法權益。
六、在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
(1)提高專業認識,強化職業意識教育:學生的求職就業教育,可通過在校內開展旨在增強學生職業意識的各種活動,在專業學習和實習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借以不斷強化和提高學生的敬業、樂業、勤業和精業的思想意識。
(2)進行職業理想、道德及醫德醫風教育:根據專業特點及社會發展需要,幫助學生提高專業興趣,鞏固專業思想,培養職業道德,樹立職業理想。
(3)進行求職就業培訓: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向學生介紹勞動就業形勢,人才市場信息,為其服務的中介機構,它們的職能,勞動就業的法規與政策和有關法律等。開展求職心理、職業形象自我設計、能力測定等咨詢,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應聘體驗,培養學生“自我推銷”的能力,提高求職成功率。
綜上所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之間具有天然的良性互動機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綜合實力、校風學風的一種展示,更是加強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徑。反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目標的合理定位對于校園文化的繁榮與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許嘉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漫議.求是,2004。
[2]孫承軍,尹曉嵩.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內涵的探討.丹東師專學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