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電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應用于辦公自動化.已成為現代化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這為圖書館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如何利用新技術,新思維來發展圖書館事業,實現真正意見上的圖書館現代化管理,為利用者快速、準確地提供圖書信息資源.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是擺在圖書館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問題。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建設;數字化
建設數字圖書館需要了解眾多的計算機技術,但它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更應看成是管理問題。對于每一個建設數字圖書館的具體需求來說,目前的計算機技術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選擇,但不要相信有任何現成方案能滿足你的所有需求,可以拿來就用。目前在計算機領域,數字圖書館相關技術是最綜合最尖端的,幾乎囊括了計算機網絡技術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從海量信息存儲到面向對象的分布式管理,從模式識別、基于知識內容的挖掘和檢索到人機界面技術,等等,因此也是變化發展最為迅速的,不可能有十全十美或一步到位的方案。如何以一定的代價,在各種條件的限制下,最大程度地達到自己的需求,是決策時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一、決策階段
1、需求分析與系統規劃設計是核心。
數字圖書館并無嚴格的定義,其建設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然而當您要實際地建設一個數字圖書館時,必須在心中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必須首先回答“您要建設怎樣的數字圖書館”,否則建設計劃將無法制訂和施行,如果邊做邊改,很容易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大量的調研工作是必需的,可行性調研和需求分析階段應該舍得投入,這種投入將在將來建設和實施過程中取得豐厚的回報,即使調研結論否定建設某些預先的設想,也是值得的,因為如果貿然上馬,資源的浪費將遠遠大于調研階段的投入。需求分析是計劃的第一步。需求往往應該首先由決策者構想,然后結合技術所提供的可能性,豐富需求內容,并使需求具體化,可操作化。構想需求時要始終把用戶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通過數字圖書館,使用戶得到了怎樣的好處?這種好處是不是圖書館獨一無二能夠提供的?要圍繞著用戶需求設計系統。
2、兩種數字圖書館建設模式。
理想數字圖書館模式是指支持面向對象的分布式查詢的資源庫,并且通常支持基于知識內容的檢索,具有人性化的人機界面。這是最早提出的獲得普遍贊同的數字圖書館概念,可以看出這個概念幾乎囊括了目前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中最為人稱道的東西,是技術的大集成。這些技術可能不是非常尖端,但卻處在最前沿,許多技術甚至還在實驗室里,或還沒有形成定論,缺乏標準。如果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依靠圖書館自身的力量很難造就這樣一個理想的數字圖書館。美國數字圖書館首倡計劃目前已經在進行第二期,其中許多項目都在進行探索,資金投入巨大。國內有一定條件的圖書館及信息機構也在進行探索,一些單位正在合作開發,也有另有一些圖書館引進了IBM的數字圖書館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改名為內容管理套件),這是一套架構非常先進的方案,雖然它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開放性也沒有數字圖書館技術要求的那么好,且對于每一個具體應用,仍然有一定的開發工作量,但它無疑是目前最現實可行的方案。
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的過渡模式,涉及的問題就更為復雜。當然它的極端形式就是上面所討論的理想數字圖書館模式,但它首先要解決傳統圖書館的電子化服務和網絡服務問題。近十數年來有一定規模的圖書館幾乎都實現了計算機管理,這構成了這些圖書館建設數字圖書館起點,有了這個起點,通過簡單的應用開發,就能使大量的書目上網,就能向因特網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各類查詢服務甚至參考服務,甚至能自動實現原文提供。建設這樣的數字圖書館需要對每一個個體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數字資源、網絡條件有一些具體的規劃,如果要想將數字化資源(例如訂購的各類全文、文摘數據庫、網上訂購或免費資源等)進行一定的整合服務,在解決版權問題和服務方式的前提下,技術開發的內容不會很少,一定要有充分估計。
二、實施階段
1、廣域網連接和局域網布線是建設數字圖書館的硬件基礎設施,圖書館或信息機構的負責人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從戰略高度認識這個問題。
目前各地的網絡接入基本上都是通過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專線接入的費用對任何沒有經營收入的圖書館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64KbpsDDN專線的月固定租費要數千元,2Mbps要近十萬元之巨,各地的信息機構應該主動向當地政府活動,盡一切可能讓全社會了解信息資源的重要性,與電信部門達成一定的合作協議或費用減免協議。當然也可以采用ADSL或ISDN接入,但怎樣獲得固定IP,以便設置自己的服務器,就要與電信部門個案解決了。接入問題是必須在管理層面解決的問題,技術人員是無能為力的。局域網布線是機構內部的基礎設施,是數字圖書館運作的載體。最好有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但如果不是新建機構,一般都要進行布線的更新改造。網絡的改造除了結合需求設計之外,應盡量考慮長遠,盡量做足,或留有余地。因為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廣域網的帶寬增長呈爆炸性的,國家在這方面投入巨大,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是國家競爭力的體現,得到高度重視,而圖書信息機構很難有機會經常升級,反而會成為今后應用的瓶頸。采用以太網或ATM技術都無所謂,但從經濟性、兼容性、擴展性以及人才的容易獲得來看,以太網方案比較合適。建設數字圖書館的各類硬件及網絡設施的投入與軟件開發以及進行數字化的投入,應該大致相當。這一點恐怕很難做到,一般情況是前者遠遠大于后者,前者是度量整個數字圖書館項目得指標。然而這一點如果得不到保證,數字圖書館最終將很難運行起來。
2、軟件開發和數字化的投入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軟件基礎,實際上就是人力資源的投入,這又是圖書信息機構的一個弱點。
圖書信息機構很少有條件能夠長期雇傭計算機方面的專業人才,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是尋找比較有信譽的當地集成商,通過許多中間件的開發將數字圖書館運行維護中所需要的各個步驟具體化流程化,使圖書信息機構只需要培訓少量的技術人員就能承擔運行數字圖書館的大量工作,就象目前的圖書館計算機集成管理系統一樣。開發工作外包并不能萬事大吉,數字圖書館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往往不是那些系統集成公司所能輕易搞懂的,發包方必須自始至終參與開發,承擔義務的科普工作,確切地了解承包方是否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設計進行工作,通過參與具體的技術路線和方案的選擇,保證開發工作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同時極其重要的,要保留好開發過程中的所有原始文檔,以便以后推倒重來。開發過程中涉及最多的就是技術路線或方案的選擇,甚至在基本平臺、開發工具、技術方案定下來之后都是如此。這其中有許多是標準的選擇,有許多是沒有經驗,需要摸索。有人說現在最缺的是點子,最不缺的是技術,這一點沒錯,然而正是因為技術太多,經驗的價值才體現出來。我們這個世界從根本上是技術驅動的,需求選擇技術,技術創造需求。技術很復雜,然而有一點是確定的,即數字圖書館到讀者的界面肯定是瀏覽器,數字圖書館要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把復雜的信息類型和信息服務轉換成這樣一種結構,統一成相對一致的界面,提供給讀者。這其中可以利用簡單的信息發布技術,也可以利用數據庫技術,也可以利用面向對象的技術;可以引入全文搜索引擎,數據挖掘技術,甚至基于知識內容的檢索技術;可以通過遵循某些協議標準達到一定程度的擴展性和互操作性,甚至實現“聯邦檢索”;或對信息資源要設定版權屬性,對多媒體對象添加數字水印,對用戶也要進行一定層次的認證;或許會涉及到各種電子商務形式,信息系統的電子商務不涉及物流系統,應該更好解決;甚至利用信息家電、手持式個人信息設備發送信息,提供服務??梢娫诂F有的技術框架下,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參考文獻:
[1]信息產業部信部規[1999]1047號文 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辦法(試行).
[2]十一五 專項規劃提出六大工程.計算機世界[J],2005;
[3]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信息化標準體系表[M].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