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全球化一方面對國家主權發起了挑戰,使得國家主權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調整;另一方面又為強化國家主權帶來了機遇,提供了契機。本文主要從不同方面詳細分析經濟全球化具體給國家主權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為應對經濟全球化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國家主權;挑戰;機遇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重大趨勢之一,對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的變化與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于國家主權的影響更是成為很多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焦點。到目前為止,在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權的關系問題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國家主權觀,例如國家主權過時論、國家主權弱化論、國家主權強化論等不同觀點。我們說要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關于國家主權問題,經濟全球化在發起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
一、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挑戰
挑戰的字面意思是激使敵出來應戰,也比喻鼓動對方跟自己競賽。放在今天的議題中,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面臨新要求、新問題,必須適時調整。從這個角度看,經濟全球化確實對國家主權發起了挑戰。
(一)對國家主權觀念產生沖突
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傳統的主權觀念受到了挑戰。隨著各國對人類相互依存關系以及面臨共同威脅認知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從全球的思維高度來重新認識維護國家主權與保證國際協作合作機制正常運轉的關系問題。各國既要維護自身的獨立性和根本利益,同時在某些時候、某些領域又要讓渡一部分主權,以建立有效的國際機制。也就是說,國家主權正由原來的絕對性走向相對性,這與傳統的國家觀念產生了沖突。
(二)國家權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分散與弱化
經濟全球化將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納入到國際政治經濟緊密聯系的進程以及全球的互動網絡之中,任何國家在就國內外重大事務進行決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國際環境對這些決策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這些決策可能多國際社會產生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弱化了國家權力。比如跨國公司,“它以市場為中心,以越過貿易障礙、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增加利潤為目的,綜合世界各地的資源、資金勞動力和專業人才等條件,組織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和銷售,最全球范圍內尋求生產要素最佳配置,從而使生產和經營全球化”。[2]它的資本全球流動性在客觀上要求沖破領土和主權的束縛,直接導致政府權力向下轉移,國家難以發揮最高權威作用,權力被弱化。
(三)全球性問題的凸顯要求弱化國家主權意識
許許多多的全球性問題,比如人口、能源、環境、恐怖主義等都威脅到了全人類的安全與穩定,這些問題并不是某一個主權國家所能應對并解決的,它要求各國共同協調與合作,動用全球范圍的力量來解決。有效的合作是建立在合理妥協的基礎上的,因為必要的妥協和讓步是最有效的國際合作的前提,這就要求國家在某種程度上弱化國家主權意識,讓渡部分主權,以期達到全球協作的目標。
(四)對國家文化主權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蝕
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各種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促使各種文化得到廣泛傳播與發展的同時,對民族國家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更是利用其經濟技術上的優勢,大力宣揚他們的意識形態與文化模式,力圖在文化領域里推行霸權主義,形成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霸權文化”。在這樣迅猛的攻勢下,不少民眾深受其害,迷失自我,忽略了本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從而增大了民族國家維護民族共同理想、國家觀念以及共同價值的難度,這些無不說明了國家的文化主權正在受到侵蝕。
二、經濟全球化給國家主權帶來的機遇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對國家主權發起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挑戰不代表消滅,國家主權的根本性質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各國的主權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國家主權必須通過國家對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及推進才能得到切實的增強,經濟全球化只有在尊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才能得以順利地發展和深化。
(一)提升經濟實力,增強維護國家主權能力
初期,由于客觀現實,不少國家,會在主權的某些方面付出代價,但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家主權的維護能力也會隨之增強。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弱化與強化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關鍵在于國家是否能夠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利益。簡單說,善于利用經濟全球化的國家,主權維護維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強化,反之,則是弱化。
(二)為政府職能轉換提供契機
經濟全球化使整個世界經濟模式發生了變化,這些新的變化要求國家必須要從傳統的管理方式中走出來,從一些創造性因素上下功夫,建立一套新型的管理模式。原有的政府職能應該要根據新型的管理模式作出一定的調整,結合本國社會現狀,擴充政府職能范圍。另外,經濟全球化在促進資源整合,優化配置的同時,降低了國家的經濟安全系數,許多危及國家經濟的因素都對國家的經濟職能發出了挑戰,這些挑戰促使國家加強經濟方面的管理職能,強化政府職能。
(三)促進各國文化主權建設
文化主權是國家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一國缺乏自己的特有文化,就會失去其存在的基礎。經濟全球化不可能也不應該是一元化的文化,也不是以某種文化為中心的文化,而應該是多元化的文化。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這一文化特性在客觀上要求各國加強文化建設,應該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的契機,充分開發本國的民族文化資源,向世界展示本國的優秀民族文化,在國際上樹立良好的文化國形象,提高國家的文化地位。同時教育本國民眾,讓他們對于本國的優秀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產生文化自豪感,達到強化民族文化主權的目的。
總之,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一味強調其對于國家主權的挑戰并不是明智的選擇,只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國家主權問題,順應經濟全球化,從容面對挑戰的同時牢牢抓住機遇,樹立適應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主權觀,融入經濟全球化,才是國家的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段存廣.挑戰、機遇與選擇—— 論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權的博弈[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2]于文蘭.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發展問題[J].國外社會科學,2002,(04).
[3]時殷弘.論民族國家及其主權的被侵蝕和被削弱[J].國際論壇,2001,(04).
[4]劉麗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問題探討[J].現代國際關系,2002,(07).
[5]雷新超.經濟全球化中發展中國家主權的困境與選擇[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