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到達青海玉樹時,我心里還沒有想好要寫什么東西。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環保組織舉辦的科考活動,在海拔4000-5000米的瀾滄江源頭追溯其根源。正在忐忑焦慮之時,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年輕人們忽然被一種興奮喜悅的情緒包圍了,他們奔走相告:夏爺爺要來了!
你不知道夏爺爺是誰嗎?他們難以置信地看著我。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野生動物學家喬治·夏勒,動物保護界的男神啊!趁著手機還有信號,我瘋狂搜尋“男神”的信息,不能放過如此重要的一位人物。
次日,便在玉樹機場見到了那瘦高個的老爺爺。同時,頭戴遮陽帽的劉炎林也進入了我的視線——傳說中,夏勒帶幾個博士在野外爬山,把幾個年輕人都給爬廢了,其中包括前N屆北大山鷹社社長劉大牛。
這是一個由科學家、媒體記者、當地人和山水自然的工作人員構成的龐大科考隊伍,幾天下來,我一直聽從組織者的安排,未能自由選擇隨行的隊伍。
隨即,更多的人進入了我的視野,胡若成,這個1994年出生的男孩竟然是北大綠色生命協會的會長,一路上,胡若成和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所長徐健充當野生動物解說的角色。在他們的介紹下,我看到了在原野上奔跑的藏原羚,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頸鶴,……
科考結束之后,整整一周我都無法動筆,不知該聚焦于哪個選題。越想滴水不漏,越是手足無措。最后只好求助于資深的環境記者前輩,她告訴我:很少人有機會去三江源頭,你在那里的所見所聞都可以是新聞。
最終,我選擇了印象最為深刻的人獸沖突以及夏勒與年輕動物學家的故事。因為,聽了他的故事,我也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