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現代化與城市化進程加劇,而伴隨著這個進程的是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而其中垃圾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嚴峻問題。幾乎每個城市,都面臨著垃圾圍城的尷尬,乃至現在農村也成為了垃圾污染的重地。盡管從官方到民間都意識到了這問題的嚴峻性,但多年來,垃圾分類依然遲遲難以推行,一些地方政府建設的垃圾焚燒廠,成為引發群體性事件的馬蜂窩。中國垃圾問題,該何去何從?垃圾分類與垃圾焚燒,應該如何推進?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不久前專程跟隨中國環境工作者訪問團前往日本的京都、大阪、東京、札幌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專訪了日本駐華使館經濟部(環境)一等書記官、負責環境問題的井上直己先生。
以民眾意識蘇醒為契機促進垃圾分類
中國財富:日本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意識到垃圾問題,開始實施分類措施的?
井上直己:垃圾問題在世界歷史上遍布各個城市,日本也是在20世紀以前就有了垃圾問題,隨著經濟與產業的變化,垃圾問題的性質也在改變。對日本來講,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使垃圾劇增,垃圾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于是日本各地發生了嚴重的垃圾戰爭,這些問題促成了在市民層面對垃圾進行分類的意識。
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1971年發生在東京的垃圾戰爭。東京曾經試圖將全部垃圾送到集中分布于江東區等海灣地區的垃圾焚燒廠,當時收集的垃圾中殘存有很多廚余垃圾的水分,由于很難進行完全的燃燒,最終造成黑煙,在海灣地區導致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
當時為了減輕海灣地區的負擔,東京的各個市區在各自的市區里努力建造垃圾焚燒廠,杉并區也曾經計劃在本區內建造一個垃圾焚燒廠,但遭市民反對,最終沒有建成。于是繼續把大量的垃圾都運到當時垃圾處理廠格外集中的江東區,但江東區的民眾認為杉并區把垃圾處理問題推給別的地區的態度是不公平的,所以與區長一起發起抗議活動,拒絕來自杉并區的垃圾收運卡車進入該區,造成了大混亂,這就是東京的垃圾戰爭。不僅在東京,在廣島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在廣島產生的廚余垃圾曾經都被作為有機肥料運用于農業,但隨著化學肥料的普及,在處理廠處理的廚余垃圾急劇增加,1974年,從曾經填埋過廚余垃圾的地塊上建起的中學的校園里噴出了甲烷氣體,這是很危險的。因此,1975年政府發布了緊急情況宣言,廣島在全國率先開始了五大種類垃圾的回收,分別是: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性垃圾、大型垃圾以及有害垃圾五種。
全國各個地方發生了類似的事件,這些事件都提高了公眾關于垃圾分類的意識。
中國財富:垃圾分類之后,是一個復雜的處理過程,日本除了垃圾焚燒以外,還有哪些處理垃圾的方法?
井上直己:處理垃圾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填埋,另一種就是對垃圾加以利用。到填埋的環節有幾個過程,一般的過程是垃圾來到焚燒工廠,通過焚燒進行減量,最后是填埋。也有一些垃圾不做中間處理直接被拉到填埋場。
關于垃圾焚燒,還有一點,可以把垃圾燒成灰以后再進行熔解,大幅度減小它的體積并使其變成熔渣。熔渣最終將被封在玻璃狀的固體里,所以其中的污染成分不會外流。這樣填埋或者被重新利用于道路鋪修等也很安全。除非是再循環,垃圾最后都會走到填埋場,而再循環一定會減少要填埋的垃圾。
垃圾處理方式需地方結合自身實際
中國財富:回收涉及到的費用,地方政府來收也產生不少的費用,甚至是比較沉重的負擔,政府在這方面是怎么解決的。一方面從居民回收的過程中,收費是一部分,還有其他的途徑嗎?
井上直己:以先進的日本環保城市北九州為例,除了可燃垃圾的回收需要收費之外,資源性垃圾的回收也是收費的,比如用于回收家庭產生的可燃垃圾的一個45升的袋子收費50日元(相當于3元人民幣)。在資源性垃圾方面,用于回收塑料容器包裝、金屬罐、玻璃瓶、塑料瓶的一個25升的袋子收費12日元(相當于0.7元人民幣)。回收的種類越多回收處理的成本越高,所以該市的方針是讓市民按照各自交出的可回收垃圾的量分擔費用。
但是也有回收資源性垃圾時不收費的地方,這個是根據各個地方的情況來應對的。
具體到地方政府如何解決回收費用的問題,一共有三種情況:第一,對回收的過程進行收費,比如說北九州的回收體系。第二,對可回收資源進行轉賣、販賣。比如說塑料、鐵等賣給回收廠后會有相應的所得,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販賣的價格每年都在增加。第三,分類回收資源性垃圾會減少地方政府運營的焚燒廠處理垃圾的數量,焚燒工廠因此下降的成本也能夠抵消一些回收費用。
此外,容器回收法規定,一部分費用是由政府承擔,還有一部分由生產者承擔,在理論上其中有一部分回收費用包含在產品價格里面,可是分攤到每個產品后的費用極少,所以不會引起價格上漲。
中國財富:垃圾回收、處理的政策出臺,方式是怎么樣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來研究一套方案,然后再分到下面的各個市、町、村,還是自下而上的?
井上直己:這兩點我覺得都有。在大的方針上由政府主導制定,但垃圾處理是由市、町、村的地方政府負責的,具體的垃圾處理方式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去應對。除了地方政府以外,我想強調處于基層的市、町、村的自治體、自治會等民間自發組織所發揮的作用。
比如說我住的地方就有自治會,他們會和當地的居民、學校、商人、政府聯合起來,為我們住的那個地區的生活安全服務。我父母也是自治會的會員,在下班之后,或者節假日,會自發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自治會會發揮其作用,比如說對循環利用的意義進行宣傳,他們會定期向周圍的居民發宣傳的冊子,也會和地方政府一起舉辦一些說明會。
中國財富:中國垃圾分類的鏈條有多個部門的參與,有市政市容部門,有環保部門和衛生部門等。日本在垃圾分類鏈條上,是不是也是多部門交叉管理的?
井上直己:在日本,垃圾分為市民產出的一般廢棄物和企業產出的產業廢棄物兩種,一般廢棄物由市、町、村這些行政主體負責,企業產出的產業廢棄物由縣(相當于中國的省)負責。無論是哪一種,各自的環保部門都有相應的服務處理部門對應負責,統一管理下的效率性與機動性也很強。
中國財富:那醫療垃圾是由哪個部門負責的?
井上直己:醫療垃圾也是由相關的廢棄物管理部門來負責的,具體的處理方法需要和醫療相關部門協調。
形成社會共識進而達成一致解決
中國財富:中國對日本這方面的學習,最多的是垃圾焚燒,也是中國政府現在努力推動的垃圾處理方式,但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問題。日本在這方面,是否也遇到阻力?如何解決問題?
井上直己:焚燒垃圾這件事,在日本全國范圍內曾經有過很激烈的抗議活動,可能因為這方面的原因,使居民認識到垃圾問題就在自己的身邊。你這次也看到了東京市中心的垃圾處理廠,包括這些處理廠在內,都經歷過市民的抗議運動。
但畢竟垃圾處理廠是大家都需要的,抗議之后,下一個問題還是到底應該把這些垃圾放在哪里,因此產生了這樣的意識—盡量減少焚燒的過程,減少焚燒工廠的建立,減少填埋垃圾的處理地點。這些問題擺在眼前,并在這個基礎上,開始進一步應對。
剛才我提到在廣島發布了緊急宣言,其實在東京也頒布過這樣的非常時期宣言。因為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垃圾處理造成的緊急的環境問題,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形成了社會的廣泛共識,從而在解決垃圾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中國財富:東京市中心垃圾焚燒廠也經歷了民眾的反對,后來民眾是怎么樣達成這樣的協議才建立起來的?
井上直己:其實當地居民擔心的問題除氣體排放之外,還有收運垃圾的車輛。比如說這些車輛和它們的往來,車輛排放的尾氣,車輛往來給孩子帶來的安全問題,還有噪音。焚燒廠和居民之間的協議內容還包括,晚上睡覺的時間,這些車不進行收運。而且當時居民很擔心燃燒時產生的煙的污染情況,所以對于煙囪里面的物質進行檢測,并實時把這個數據詳細公布給附近的居民。又比如說對于國家沒有加以限制的污染物質,通過自身檢測,自身制定標準的方式,進行了檢測標準及限制標準的疊加。在原來的基礎上疊加上進一步的檢測規定,也被加進這些協定里面。當然,協定里如何規定固然重要,但同時為了達成協議反復進行了說明、磋商與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了信賴關系,這是更為重要的。
中國財富:當時為什么考慮在市中心建立處理廠,是不是一方面離市區比較近,方便收垃圾,另一方面也可以證明垃圾回收是安全清潔的?
井上直己:剛才提到的東京垃圾戰爭,市民在抵抗運動中產生了兩個口號:第一是在自己的區里進行自己處理;第二是麻煩的事情由大家公平承擔。自己區的垃圾不拿到別的區處理而是在自己的區內建立垃圾處理廠的原則,使包括澀谷、池袋這些比較繁華的地區也必須有自己的處理設備和處理廠。焚燒廠是安全清潔的,這一點在建設之前就已經向居民徹底說明,使居民了解了。并不是為了證明垃圾回收的安全和清潔才建設的。
中國財富:我們這次訪日的過程中,去了北海道札幌的一個垃圾處理廠,那個處理廠是典型的垃圾焚燒處理,像這樣的企業,政府會不會有一些補貼呢?
井上直己:市民產出的垃圾是由市、町、村進行回收的,市、町、村回收以后,由政府委托相關的企業進行處理,是這樣循環的,政府是不補貼的。企業產出的廢棄物,會交由民間的處理工廠進行處理,在柴油的燃料稅等稅收方面和融資方面有優惠措施,通過優惠進行相應的幫助。
在我的印象里,現階段,包括進行廢物處理的企業、循環再利用的企業,他們本身的利益可以通過企業活動保證,所以沒有必要通過特別的措施或者方式去鼓勵他們更多地介入這個行業,或者增加更多的企業。
中國財富:日本在垃圾處理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改進?
井上直己: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提倡3R:Reduce(減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再循環),但現在在廢棄物處理方面,只重視一個R—Recycle,就是再循環,大家都在盡量做循環利用,但是前兩個R好像有些被忽視了。
這兩個R當中最重要的是減量,盡量不排放垃圾,或者不買會排放大量垃圾的東西,然后排出的垃圾要盡可能更多地使用,使用完了以后,實在不行再到第三個環節重新利用。正是因為之前大家都把目光鎖定在第三點循環利用上,所以日本現在要重拾之前的兩個點,相關的環保機構和組織也在努力促進相關企業參與到“2R”的活動之中。
需進行民眾和行政主體間的溝通
中國財富:現在我們談一下中國垃圾焚燒的狀況。因為中國垃圾焚燒,現在的分類只是形式,有一些可回收的,或者不可回收的垃圾,但是實際上沒有進行分類。日本的垃圾焚燒,應該是建立在很精確的分類基礎上的,有一部分是可以進行焚燒的才可以焚燒,其實中國沒有真正進行分類就進行焚燒,會帶來哪些問題?
井上直己:如果在分類不好的情況下焚燒,采用的又是無法進行高溫燃燒的低性能設備,就會發生很嚴重的問題。一般可能會有四個問題。
第一個,廚余垃圾的水分將直接導致廚余垃圾很難燃燒,即使燒了也會冒出黑煙,黑煙含有污染物質。第二個是不完全燃燒,會導致最終填埋處理的時候出現衛生問題,比如說會有很多蒼蠅,會有惡臭產生。第三個是塑料袋、塑料制品燃燒時會產生致癌性的二惡英。如果用高溫效能比較好的燃燒設備,是不會產生二惡英的,但如果是比較陳舊的機器設備的話,將產生二惡英,反饋到環境中,最終成為很大的問題。第四個就是在垃圾中混入的金屬物質,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熔解并很容易粘在燃燒爐的爐底,這樣就會形成一些問題。比如說現在日本比較普遍的燃燒爐的底部是可以活動的,相當于有鐵板在把垃圾一段一段地往一個方向推,但是如果爐底粘了鋼鐵,或者鋼鐵沉在底下不動的話,在維修方面成本也會非常高。
中國財富:就中國垃圾分類的情況和現狀而言,請你給點建議。
井上直己:畢竟垃圾問題如果不是迫在眉睫又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話,公眾就不會有那樣的危機感,也不會有所行動。對此,在東京垃圾戰爭時所提倡的“自己的區里進行自處理”,這一想法值得參考。自身垃圾的處理廠放在自己地區那里,這個問題會喚醒公眾的意識。
還有,日本所得到的一個很重要的教訓和經驗,就是要進行溝通,特別是要進行民眾和行政主體之間的溝通,只有兩個主體之間一點一點地交換想法,共享雙方所面臨的問題,尋找自己的地區所追求的理想,才能把這個問題逐步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