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從日照給我帶回來一串由貝殼組成的風鈴,風兒一吹,便發出清脆悅耳的碰撞聲,蕩漾起我童年的溫暖回憶。透過轉動的風鈴,我似乎又看見了那片蔚藍色的海,以及漁民臉上那抹純真的微笑,牽出了心中無邊的幸福,無盡的溫暖。
我就出生在那片海的附近。小時候,每天早晨去上學,我都要坐在車里看著那片寧靜、蔚藍的海,看它在朝陽下金光燦燦,心中也便平靜了許多。微風掠過水面,撲鼻而來,清新、淡雅,帶著些微充滿自然氣息的咸味兒。放學回來,漫步在海灘,柔軟的沙粒按摩著腳心,留下一行行足跡,海水一沖,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大海奔騰的聲音伴著海鳥清脆悅耳的鳴叫聲一起竄入耳膜,像是在聽一場大自然的演奏會。一步步往海里走,感到海水漸漸漫過我的雙腳、小腿、大腿,直至身心。天空之藍混入一望無際的海平面,遠遠眺望,腦海中便不禁浮現出那句“秋水共長天一色”。莞爾一笑,一天的煩心事便拋到了腦后。
海邊的漁民很淳樸。他們簡樸的衣服包裹著黝黑的皮膚,光著整個脊背,又黑又亮,閃閃發光,好像涂上了一層油。漁民們一雙涼鞋、一頂草帽,牽一張漁網,駕著自己的小船,游行在大海上。一次我跟隨一位漁民伯伯一起出海,跨上狹長的小船,他俯身解開船尾的長繩,拿起船槳,在海中用力一劃,小船便脫離了岸邊,如一條魚兒在廣袤無垠的大海中游動起來。他在深海域停下,小船隨著風浪不停地搖擺。他揚起有力的手臂,握住漁網的一端,將另一端遠遠拋入了蔚藍的大海。海鳥在藍天盤旋,海浪一陣陣地奔卷而來,有節奏地敲打著鼓點,在小船四周卷起白色的蕾絲邊。他靜靜地等待著。一會兒,他忽然起身,雙手拽住漁網,嫻熟地往上提,一寸,又一寸,我的心似乎也要破開水面了。終于,白花花的浪濺了起來,魚兒在漁網里擠來擠去,不時有幸運的小魚被擠出漁網,逃回大海。他臉上的笑容蕩漾開來,流露出滿滿的幸福。
捕魚是漁民們的生活,也是他們的娛樂,他們的日子就是這樣單純卻充滿樂趣。然而,休漁期的日子是漫長的,五個月封海禁漁,對漁民來說是多么的殘酷!但他們卻樂觀之至。在海邊擺個小攤,坐在院子里曬曬太陽,補補漁網修修船兒,平日里湊在一起喝個茶,日子過得倒也自在。他們甚至還干起了清理垃圾的活兒。夏季游客們蜂擁而至,往海中亂丟垃圾的人比比皆是,于是到了休漁期,漁民們的漁網便成了“垃圾桶”。但他們卻樂此不疲,一趟又一趟地收垃圾、倒垃圾,還費盡心思地想著在海邊豎什么樣的環保標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感恩,回報海的養育。
如果說魯迅童年的樂土是平橋村,那么我童年的樂土便是日照的那片海。因為它承載著我兒時的回憶:那寬廣、平靜、不息的大海,那樂觀、淡泊、淳樸的漁民。每當我想起那些溫暖的記憶,便有一股暖流充溢于心房。
(責編 陳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