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藝術家這個特殊的身份而言,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試圖從他們身上獲取一些暗示,從而去解讀其作品中呼之欲出又非文字語言的那些信息。正如我們試圖了解的藝術家張恩利,他每次出現(xiàn)都帶著一種沉著冷靜的氣場,但在這表象之下總能感受到有一種表達的力量。正是那種即使一言不發(fā),也有異常強大存在感的人。由此印象,代入到他的作品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寧靜中蘊合的巨大張力,這種張力存在于他的許多畫面里,融入到每一根線條里,滲透在每一種色彩中。
從他的“天空”與“樹”系列作品中,這種力量似乎表現(xiàn)得更為堅定。視覺最直觀的感受是,去除了那些浮躁而短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人得以回歸到一種樸素自然的自我表達。其畫面安排和延展方式,或許也傳遞出了藝術家對于“存在”和“延伸”的個人理解。在繪畫中被強調的,并非純屬人們正在面臨的現(xiàn)實或環(huán)境,還有對這些外圍世界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去環(huán)顧四周。樹木仿佛化身為一種身在其中而保持清醒旁觀的姿態(tài),讓人不禁想到怎樣從我們個人的困境中暫時地掙脫出來,像樹木一樣立著,好像看盡了花花世界,又好像一切盡在不言中。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