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而言,化學既是一門公共文化課,也是化工及其相關專業從基礎課過渡到專業學習的橋梁性課程。要提高本課程的教學實效性,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把握住課堂這一學生獲取知識、開拓思維、形成能力的主陣地。通過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構建化學高效課堂。從而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推動學生職業能力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中職化學 高效課堂 構建策略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014-01
中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實用性教育,各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化學既是一門公共文化課,也是化工及其相關專業從基礎課過渡到專業學習的橋梁性課程。為了使化學課程在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上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構建化學高效課堂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謹就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展開探究,以期優化化學課堂教學,推動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
1 創設新穎而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濃郁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謂教學成功的關鍵要素,不是要求學生如何去學習,而是要切實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組成部分,是保持長久良好學習狀態不可或缺的條件。由于種種原因,中職學生大多是中考的受挫者,文化基礎差、學習欲望和信心不強。因此,要構建中職化學高效課堂,首要的任務就是以靈活、新穎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化學教師應該潛心研究學生的情感取向和認知特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一個與學生年齡心理特征和學科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新穎而生動的教學情境,使枯燥的化學知識呈現出動感和靈性,給學生以認知方面的啟迪和暗示,以此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活學生主動學習化學的心理欲望,引導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中興趣盎然地能動獲取化學知識。在教學“金屬材料”一節時。我以如下的演示實驗創設情境:上課伊始,我先提問學生:“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判斷一下鈉能否將硫酸銅溶液里的銅置換出來?”許多同學從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出發,認為鈉排在銅的前面就應該能將銅置換出來。針對這些學生的結論,我將一小粒金屬鈉投入硫酸銅溶液里,引導同學觀察現象。結果沒有析出紅色的銅,卻有藍色的沉淀生成,同時伴有大量氣體放出。與學生原來判斷結果迥異的教學情境,引發了學生的好奇與思索。“金屬鈉為什么不能置換出硫酸銅溶液里的銅”的疑問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究興趣,進而以主動的心理情緒參與教學活動,原本相對靜態的課堂呈現出濃郁的學習氣息。
2 準確抓住知識的要點和難點,在有序辨析中深化學生的認識
處于職業發展的考慮,中等職業學校以專業課程教學為主,諸如化學這樣的文化基礎課課時有限,這就與教學內容的點多面廣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職化學教學。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教師必須從教學的客觀現實出發,在教學中準確抓住知識的要點和難點,指導學生進行有序的探究辨析,通過提綱挈領的針對性論證,使深化認識,掌握教學核心內容,對化學問題的分析全面、精準、清晰。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必須抓住“氧化性、還原性的本質”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和討論,使學生明白元素原子轉移電子數目與元素化合價的變化的關系,清晰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及外在物質特征,掌握用單線橋來表示氧化還原反,掌握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比較方法以及元素的價態與氧化性、還原性的關系。并通過例證:
3 引領熱烈而有序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培養學生將來職業成長必備的素質,中職各學科教學都應該把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當做教學的重要方面。中職化學教師要把“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水平”作為構建高效課堂的突破口,在教學實踐中科學設計導學案,以導學案為載體,以發現和解決問題為主線,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開展教學問題的發現及小組合作討論、操作、交流等系列自主探究活動,活化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搭建自主獲取知識的平臺,在熱烈而有序的自主探究中增強課堂互動,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對于《氮的循環》中“氨”的教學,我們在指導學生做了“氨和氯化氫的反應”和“氨的溶解性”實驗后,引領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自主合作探究下列問題:(1)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你獲得了氨的哪些物理性質?(2)氨的噴泉實驗原理是什么?氨溶解于水僅是簡單的溶解過程嗎?(3)氨除了能與鹽酸反應外,還能與硫酸、硝酸反應嗎?若能,請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4)實驗“氨和氯化氫的反應”中若將濃鹽酸用濃硝酸、濃硫酸代替,會觀察到同樣的現象嗎?對于具體問題的自主合作探究,避免了學生探究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發展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新思維,形成了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習慣。
4 聯系真實而明確的社會生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職業能力
強調化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與應用是中職學校化學教學的一大亮點。所以要構建化學高效課堂,教師要注重化學知識與真實而明確的社會生活的聯系,通過組織具體問題的應用性探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職業能力。在學習了“工業合成氨”的相關內容后,我們引導學生完成這樣一個應用性專題:現在要建造一個制取氮肥的化肥廠,應該怎樣選擇廠址?要特別注意哪些方面?對于這個寓知識于應用的專題,同學們的興趣很大。在教師的組織下,同學們通過查閱報刊、雜志,到互聯網了解有關信息,關注社會與生存的環境,掌握科技發展的新成果、新動向;從原料供給、產品銷售、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綜合利用、可持續發展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形成了多份富有見地的研究報告。在將所學知識應用與生產實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職業素養。
構建化學高效課堂,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中等職業教育的原生性目標。我們要以學生的求職就業為導向,以化學課堂的鮮活、精彩與靈動吸引學生的情感投入,讓學生在師生共同構建的中職化學高效課堂上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徐圣佳.中等職業學校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等職業教育,2011(12).
[2]李德慶.用現代教育理念引領中職化學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2(1).
[3]思培林.就業導向下的中職化學和諧高效課堂的構建[J].教育研究與實踐,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