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了鐵路運輸組織的理論體系結構,將其知識點由宏觀到微觀利用聚類分析方法分為四級粒度知識點,并利用專家打分法、層次分析法及加權關聯矩陣分析方法,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物流管理專業、交通工程專業各專業的培養計劃及就業去向,將運輸組織的四級粒度知識點進行組合優化,生成了各專業的《鐵路運輸組織》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各專業的學生適應將來的就業崗位提供了理論支持,也為相關任課教師備課、設計教學日歷、執行教學任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鐵路運輸組織 模塊化 組合優化 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035-01
目前,高校中的課程教學內容模塊化研究方興未艾,涉及基礎教育及專業課教育[1~4]。《鐵路運輸組織》是交通運輸專業的核心主干課,在學生知識結構體系和能力培養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該課程涵蓋了行車、貨運及客運中與運輸組織密切相關的核心內容,目標是使學生熟悉鐵路運輸生產的過程及特點,掌握鐵路運輸組織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全面了解鐵路運輸組織作業過程與方法。
1 鐵路運輸組織課程開設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
《鐵路運輸組織》在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專業均開設,授課學時為48學時。而不同的專業有其自身特點,對鐵路運輸組織理論的知識的要求有很大差異。所以十分有必要研究各專業對鐵路運輸組織相關理論的需求。而目前已有的《鐵路運輸組織》教學大綱,只是根據學時量選定了相關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教學內容的篩選不具有針對性。
2 鐵路運輸組織課程知識點聚類分析
鐵路運輸組織課程的課程內容十分豐富,進行鐵路運輸組織課程教學內容的模塊化設計與優化組合,首先要對鐵路運輸組織的知識點進行聚類分析,分別生成不同粒度的鐵路運輸組織知識點。
通過綜合分析,將一級粒度知識點模塊劃分為行車組織基礎、運輸調度指揮與統計分析、客貨運組織三個模塊。行車組織基礎模塊著眼于鐵路生產現場運輸生產組織實務,系統介紹車站工作組織、車流組織及運行圖和區段通過能力等內容,是鐵路運輸組織的核心和基礎。鐵路運輸調度指揮與統計分析模塊屬于鐵路運輸上層管理、涉及鐵路運輸組織決策性質的內容,關系到運輸全局。而旅客運輸組織與鐵路貨物運輸組織模塊是鐵路面向社會的運輸的體現形式,涉及具體客運站作業組織、客運計劃、旅客列車開行方案及乘務工作組織、貨運站與貨場、鐵路貨場管理等重點內容。[1]
3 各專業分類及對鐵路運輸知識點需求特點分析
鐵路運輸組織課程的開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讓非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掌握鐵路運輸方面的專業知識,為其盡快融入相應的工作崗位打好堅實的基礎,而不同專業的就業去向也不盡相同,對鐵路運輸組織課程中的知識點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進行針對各專業的鐵路運輸組織知識點優化組合的一項很重要的基礎是分析各專業學生的就業去向,了解其對專業知識的需求,從而在鐵路運輸組織課程教授知識點組合時做到有的放矢。
作者統計了交通運輸學院非交通運輸專業(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近三年的就業去向情況。將就業單位劃分為鐵路局及地鐵運營公司、工程局及相關公司、相關設計院、讀研及其它五類。其中,鐵路局與地鐵運營公司對鐵路運輸組織知識要求水平較高,工程局及鐵路相關公司次之,設計院就業與讀研就業人數較少,但其對學生掌握鐵路運輸組織相關理論知識的水平與程度要求也相對較高。其它就業去向對鐵路運輸組織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不高。
通過對各專業的就業去向進行統計分析,認為交通工程專業應將鐵路運輸組織課程作為必修課,加強車站工作組織、區段通過能力及運行圖方面知識的學習;物流專業將其作為選修課程,注重鐵路貨物運輸組織方面的強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將鐵路運輸組織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加強鐵路調度指揮與統計分析。運行圖等內容的學習。
4 專業與鐵路運輸組織課程知識點匹配與課程內容優化組合
4.1 匹配等級與強度
在確定鐵路運輸組織課程知識點與專業的匹配等級時,采用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在權重系數確定時,單純采用專家評判法受專家主觀意志影響較大,單純采用層次分析法又存在操作性較差的缺陷。為保證權重系數的客觀、公正和權威,采用專家評判法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確定指標的權數:先采用專家評判法取得各位專家對各指標的估價權數,再用層次分析法對專家的估價權數進行匯總及檢驗取得指標的權數。
4.2 相關度計算與學時換算
根據4.1節介紹的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得到各級粒度知識點與各專業的相關度系數。將技術站作業組織知識點,所包含的所有四級知識點貨物列車和貨車在車站的技術作業、接發列車工作、調車工作基礎、解體調車作業、列車編組調車作業、取送調車作業、車站班計劃級車站階段計劃,針對各專業通過運用專家打分法及層次分析法進行匯總,得到針對各專業的各四級粒度知識點的權重,然后根據權重,換算為教授知識點時間。
5 結論
本文闡述了鐵路運輸組織的理論體系結構,將其知識點由宏觀到微觀利用聚類分析方法分為一級粒度知識點、二級粒度知識點、三級粒度知識點及四級粒度知識點,并利用專家打分法與層次分析法,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物流管理專業、交通工程專業各專業的培養計劃及就業去向,將運輸組織的四級粒度知識點進行組合優化,生成了各專業的《鐵路運輸組織》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各專業的學生適應將來的就業崗位提供了理論支持,也為相關任課教師備課、設計教學日歷、執行教學任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龔新湘.高校公選課教學內容模塊化探討:以《現代經濟學基礎》課程為例[J].大學:學術版,2011(9):14,26-29.
[2]耿桂宏,馬金福,房國麗.《材料物理與性能學》課程內容模塊化構建與教學實踐[J].科技信息,2012(25):22-23.
[3]付敏.大學物理模塊化教學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140-141.
[4]周先存,劉仁金,陳振偉,等.層次化、模塊化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3(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