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與途徑,通過創新人才管理模式提升教師素質,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教師 知識結構 培訓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036-01
教師的專業理論與技能水平是培養職業精英的先決條件,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學校專業建設應依據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設計遠景規劃,制定學校發展戰略。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培訓目標。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以下就本文相關的問題進行探討。
1 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調整教師專業知識結構
1.1 改變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是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提升教師的實踐技能。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是關系教學質量的一個因素。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對各類人才的能力要求比較嚴格,使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完成崗前培訓,實現專業技能、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性科研能力幾個方面的培養。由于社會對實踐教學的特殊要求,教師必須加強社會實踐能力,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有效地組織教師參加實踐教學活動。通過提升教師實踐能力與實踐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機率。
1.2 根據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培養新型專業教師
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許多專業領域發生了改變。為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改變教師知識能力結構是當務之急。教師是文化技術的傳授者,教師的知識結構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能力培養。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產業結構的升級,必然出現部分領域從業人員堆積,而另一些領域的專業人才的相對短缺。學校必須對一些相應的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調整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改變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應形成以模塊課程教學為基準的橫向結合,縱向調整的教學體系。結構性的變化,要求教育資源的重新組合,實施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因此,需要以多種途徑解決教師的專業結構性問題。
2 創建全面系統的培訓機制
2.1 制定人才培養宏偉藍圖
把師資培訓納入到學校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之中,根據“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制定學校遠景規劃,搞好專業設置調整和課程整合工作。學校應依據專業建設確定專業教師職業能力標準,制定專業教師職業能力培養指標體系規劃。教師的專業結構和知識結構與學校專業設置必須協調一致,必須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教師業務培訓。
2.2 根據新專業與課改建設標準,制定師資培訓考核要求
為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對各專業學科的生命周期和發展前景要進行科學的論證。對新專業和新課程的理論性和實際應用領域進行科學預測,規劃專業教師的培訓內容。學校要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和操作規程的要求,設置相關專業課程。根據專業建設要求,對教師加強業務技術理論培訓。每位專業教師要認真學習考核標準,確定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學校聘請職教科研部門主要人員、考評員對全體專業教師進行教師達標考核。根據考核標準與考核要求,研究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師培訓經費和培養規格納入到學校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
教師培訓內容要與學校專業建設銜接。專業設置內容由各分院組成專家小組與教育家、學科骨干、校長、教學主管部門共同研究確定人才培養方式,根據網上招聘對各種專業人才知識結構具體要求,研究新專業建設和原專業課程整合問題。師資隊伍建設應根據各分院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確定教師職業的轉改方向。學校開發專業教師知識結構,對應職業培養目標設計模塊課程,規定職業教師培訓考核要求。另外,對于不符合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要求的專業要進行縮減招生,或停止招生。
2.3 培訓教師的途徑
鼓勵教師接受國內外的專業培訓。把教師送到國外接受新專業知識和新教育方法的進修培訓,或把國外教育專家或實踐技師請到學校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或選送骨干教師到國外接受專項技術培訓,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
2.4 擴大外來人才資源的途徑
通過多種途徑組建人才,擴大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師專業隊伍的調整是隨著市場經濟招生需要,加強教師專業隊伍的建設。依靠人才市場供求平衡關系,研究分析預測人才培養方向。根據專業建設要求合理配置師資力量和擴大實訓基地環境建設。
引進博碩學位能夠從事教學的優秀人才,增加師資來源。應以專業動態的變化發展要求考慮人才引進問題。需要從專業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兩方面因素考慮。對引進的博碩研究生要通過崗前培訓,提高他們教學管理能力。通過短期高等教育學研究等課程內容的學習,培養新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管理學生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取得教師資格證。要保證引進的專業教師在年齡、職稱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等方面適合學校的專業發展要求。
從其他學校招聘具有專家型、學科帶頭人,從社會上招聘具有實踐經驗的工程師、高級技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充實教師隊伍。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和給予優惠待遇選拔人才。聘請名校大學兼職教授指導專業學科建設,邀請知名學者做客座教授來校講學。一切從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專業知識能力方面來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
3 引進校外人才應注意的事項
在與校外人員簽訂工作合同時,要求在一定的聘任期內必須達到較高的水平,做出一定的貢獻,否則可以解除合同。實行能進能出的管理模式,讓所有引進人才在工作中有進取心。建立多元化的獎勵、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專業人才管理工作,避免因人情關系而阻礙人力資源的建設和學校的發展。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是師資隊伍建設的兩個重要方面,以引進為主,還是以引進和培養并重,應根據不同時期社會的發展要求,有目的地選擇專業學科建設發展的策略。
總之,作為發展建設中的職業院校,要想在同類學校中發展建設成強校,不僅要加強師資隊伍方面建設,還應從各個方面進行改革,要在課程建設、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就業工作等方面實施規范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滿足廣大師生工作和學習中的各種需要。建立寬松和諧的良好的用人環境,關注教師的實際困難和精神需求,采納教職工的合理化建議,營造輕松自由的學術環境,促進學術交流。根據學校專業學科建設要求,整合教學資源,合理規劃使用資源配置。營造良好的環境是創新的必然保障。能否營造學習型學校,離不開校長的關注、政策支持、專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