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全國范圍內的高校數學教學改革正在按部就班的全面展開,然而改革的成敗與否在于教師隊伍的改革。高校教師作為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主力軍,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和重任,其素質能力與主觀角色性都對教育的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面對當前社會對全面性人才的需求,教師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定位,進行角色的轉換,來迎合當前新課標下對高等數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積極轉變教育角色,擺正教學心態,為培養新時期下的全能素質人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關鍵詞:高校數學 教師素質 角色轉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042-01
高等數學作為眾所周知的大學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對于開展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學生后續進行的專業知識學習打造重要的基礎。當今社會對數學的需求已經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等領域,大量正在新興的數學方法已經逐漸被應用于工農業生產、行政管理、科學研究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新時期的新需求就要求我們廣大高校數學教育工作者要率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時的轉換教師的角色,以保障高校數學教育能夠最大限度的為社會建設輸送人才。
1 更新高校數學教學理念及轉換教師角色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高校數學課程從教學的效果上看可以分為實施課程和預期課程兩種。由專家教授們制訂的預期課程內容是高校數學教育過程中主觀上無法左右的內容,而實施課程則具有極大的主觀能動性,每一位高校數學教師依照自己對預期課程的理解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而實施的教學過程構成了實施課程。由此可知,要想更新高校數學教學理念首先就是要設計出理想的預期課程,制定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需求的合理教學內容,才能夠在根本上滿足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滿足學生汲取知識的全面性、有效性和針對性。其次,教師能夠按預期課程要求去實施也是教學效果成功與否的重要前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處于主導地位,這是不可磨滅的事實。好的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素質教育的完成還要仰仗于高素質能力的教師,只有擁有第一流的教師,才能夠造就出第一流的教學質量,才會培育出第一流的人才。新時代下的教育工作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教師本身對其角色的良好定義,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2 新課標下教學內容對高校數學教師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期待教師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身不僅僅在于具有創造生產力等經濟型因素,最為重要的還是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相呼應,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在精神上引領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傳統的教學理念與學生個性化的心理發展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培養往往背道而馳。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教學理念,以求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期待教師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下的創新精神
新課標下的高校數學課程對課程的結構體系進行了調整,突破了原有的課程界限,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豐富的教學形式。新課標對這些內容的調整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素質教育以及對當代信息技術能力的掌控,使得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全新的教學模式必將對高校數學教師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自身的角色進行調整,要更富創新精神,要突破傳統、打破常規,對新型模式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創造力,善于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培養出具有扎實的功底,良好的數學素養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綜合問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2.3 期待教師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
新課標下制定的全新教學內容雖然多數好使沿用舊有的知識內容,但還是提出了許多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全新數學教學內容。教師作為教育體系的前沿資源,要先學生變化而變化,及時的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才能夠滿足當前我國教育體系對教師的根本要求。教師要及時的通過自學、交流研討、參加進修班等渠道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理論結合實踐,擴大自己的知識接受面,深入了解數學相關的前沿知識內容,進而滿足以全新的教學理論支撐自身的教育工作。
3 新課標下教師該如何轉換自身角色
3.1 在思想上重視角色轉變的重要性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新課標下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擺脫傳統的教學觀念的桎梏,利用全新的科學發展觀教學理念,注重“以人文本”的教學價值觀體系;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新課標下教師本身在教學改革中的地位以及肩負的責任,主觀上要賦予飽滿的工作熱情進行高校數學教育改革;教師要充分從細處著手,關心每一名學生的心理發展,關注學生“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方面的發展。
3.2 在知識結構上完善自身的內容更新
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為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欲為人師,必先自學,數學教師不但要充分了解本專業的全部知識內容,還要對相關領域的跨學科知識進行了解,以應對更具復雜化的學生心理,教師要在不斷的學習和創新中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只有這樣,其自身的知識儲備才能夠真正的勝任當前的高校數學教育體系。
3.3 在心理上教師要完善自我更新
教師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模式下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和教學主導地位,學生獲取知識來源的唯一途徑就是教師。隨著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學生具有了更多元化的獲取信息途徑的辦法,所以,教師首先要在心理上接受這種逐漸失去教學權威性的教學環境。新課標下的全系教學體系賦予教師更多的角色,教師已不僅僅作為知識的傳遞著存在于高校教學體系中,還要作為學生的知己、引領者、朋友、傾訴者、心理咨詢師等眾多角色,教師要合理的將這些角色整合到自己的教育體系中,以學生的素質教育為主體,增進師生間的互動性,旨在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而率先做好角色上的心理轉變。
參考文獻
[1]鮑玉琴.國外教育改革及發展趨勢[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1,19(1):16-19.
[2]周宇劍.高等數學解題教學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3):70-71,73.
[3]張香芹.優化“高等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