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學概論”是高校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而民辦高校的“概論”課與普通高校的又有不同,正處于起步階段。筆者在總結目前“概論”課改革情況和分析民辦高校該課程教學情況的基礎上提出民辦高?!案耪摗闭n程建設的方向。
關鍵詞:民辦高校 語言學概論 課程改革綜述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065-02
1 普通高校“語言學概論”課程改革建議分析
本文分析了中國知網1994—2013年論文中提出的改革建議,多數論文從宏觀談論改革,言簡意賅;有的則另辟蹊徑,如柳春燕、羅耀華、郝琴(2003)[1]、羅耀華、柳春燕(2006)[2]、張秀松(2011)[3]、靳開宇等(2011)[4]、陽蓉(2012)[5]、馬蓮(2012)[6]、陳青松、張先亮(2012)[7]、何芳(2012)[8]、龍海燕(2013)[9]對教材、教師素質、課程任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評價等方面論述具體,參考性強。總體上說,有四個方面的建議應引起注意。
1.1 區別和銜接“語言學概論”與“現代漢語”的教學內容
很多論文都注意到“語言學概論”與“現代漢語”的內容有重復,也指出重復不代表教學內容一樣,應注重從不同角度的講解。如呂儉平(2009)[10]指出“語言學概論”和“現代漢語”,“兩門課在內容上重復最嚴重的是語音部分”,提出“最重要的要明確兩者的切入角度不一樣”,一個“更注重語言的共性,理論性更強”,一個“更注重語言的個性,更具體”。這一原則也同樣適用于其他重復的部分。注重兩門課程的區別,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要重視“語言學概論”與“現代漢語”的互補性,如梁馳華(2008)[11]認為“概論教學與現代漢語教學相比,應當遵循如下幾個基本原則:復習溫習原則;擴展深化原則;比較對比原則”。
1.2 強調教學中的實踐性
“概論”課內容理論性強,雖然這門課程很重要,但學生往往缺少興趣,學習后不易消化理解,真正能把內容融會貫通的很少。李昌年(2009)[12]分析了學習者感到語言學難學的原因,提出了可行建議,如確立語言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理念”,“建立專家語言理論與教學語言理論的學科用途性分科”。學習者通過語言學學到的不應停留于理論是什么,而是理論什么地方可以用,怎么用。我們要通過語言學喚醒學習者的語言意識,正如王卓慈(2009)[13]所說:“教學側重在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方面”,特別是實踐能力。路崴崴(2012)[14]、謝榮娥(2012)[15]、甘智林(2013)[16]等提出了實現此能力培養的途徑:利用好身邊的語言資源,包括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及中介語;建立練習用語料庫;實施研究性學習等。
1.3 提倡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
語言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本門課程的教學即要有精典理論又要融入最新研究趨勢、理論成果、鮮活的語言實例,讓學生體驗到語言學者孜孜不倦的研習進取精神,激發人文和科學并重的意識、語言與自我關系的思考,這樣的內容才更飽滿充實。
1.4 更新及活用教材
教材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第一,語言學教材針對不同對象編寫,如漢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廣播專業的教材,研究生、本科、??频葘哟蔚慕滩?,但對外漢語專業作為一個年輕專業,專門教材不多。而且隨著學科發展,有些內容在教材中需要更新,池昌海(2009)[17]提出了自己想法,值得參考。第二,語言學教材中使用的語料有限,或是舉例單一,多用普通話例,或受地域及教育背景影響采用某方言或外語,語料無法與學習者已有知識產生共鳴,這導致了學習者對語言學提不起興趣。第三,教材的編寫應體現實踐性。目前教材多為中規中矩的理論闡釋,如何體現實踐性尚待突破,在這一方面,藍純的《語言學概論》的體例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其實,實踐性更需要教師自己融入教學,完全按書本來是會陷入純理論當中的。
2 “語言學概論”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的改革建議多方向性的,我們期待更多以闡述具體改革經驗為內容的論文的出現。如龍海燕(2013)指出語音教學實證性強,應引入實驗語音學;葉川(2011)[18]認為學習順序應更改,說法很有啟發。我們還應關注如何培養和培養什么樣的專業語言學教師,如王佳(2012)[19]中提到“教師的角色必須是多元化的,至少有四種:調查者、編導者、講授者、學習者”,這樣才能使“語言學概論”課堂富有生氣,避免灌輸性學習。張秀松(2011)[3]也提出要完善教師知識結構。關彥慶(2010)[20]指出“廣大教學工作者對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研究不夠重視……”看來,要特別注重語言學教師隊伍建設與培養。龍海燕(2013)[9]指出:“由多個教師來分擔課程內容,就能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專業特長,做到取長補短,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此外,教材編寫應根據專業更有針對性,配套練習還很匱乏,討論這一問題的文章只有幾篇。
3 民辦高校“語言學概論”課程建設依據
3.1 學校特點及要求
我們討論了高?!罢Z言學概論”課普遍要突出解決的問題,但民辦高校畢竟有自己獨特之處,以上討論雖有參考價值但缺少針對性。民辦高校建校時間短,學科建設剛剛起步,直接可參考的研究少,我們有必要從民辦高校自身情況出發加以研究。以我校為例,學校以“培養社會責任感強、創新精神強、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社會需求的人才是民辦高校教學的出始點,以此為據的教學會更實際、更自主、更靈活。
3.2 學生特點及需要
在“語言學概論”教學中,筆者通過四屆學生的問卷調查,總結了學生學習特點及其對課程的突出需求。第一,民辦高校的學生思想活躍,但缺少學習的自主性、自律性。第二,學生學前對課程只有模糊的認識。經過學習,多數學生有了新的、更豐富的認識。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排前的有:課程重要、理論性強、不容易理解、有趣、內容博大精深、體系性強。第三,學生對教學內容喜歡程度排前的是:文字、詞匯、語音、語法,而是否喜歡的主要原因有認為內容簡單、有可看性、對自己學習有幫助、有理論有練習。第四,學生對教師及教學上的要求最重要的幾個方面是:教學重點更突出些、注意階段總結、講解更簡單生動、減少教學內容、增加舉例和練習。此外,老師個人人格魅力、學生對老師的情感因素對促進學生學習也很重要。
4 民辦高?!罢Z言學概論”課建設方向
首先,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如呂儉平(2009)提出:我們要下大力氣抓學生語言學基礎知識訓練,又應強調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并重,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分析語言的能力、通過學習語言學成果自我提高的能力。筆者認為提出的標準值得參考。
其次,必須夯實區別于“現代漢語”的理論基礎知識,核心內容不可動搖。一方面不能遍地開花,沒有教學重點。如果語言學知識一一講到,二個學期(72學時)可能都不夠。如我校對外漢語系“語言學概論”只開設一學期(36學時),這就一定要分出個輕重緩急,區分必講、略講、不講(自學);另一方面,也不能本末倒置,為追求教學的趣味性而乎略基礎理論講解。重要知識點如何講解?可以用“趣味引入-理論例析-現象試析-考核反饋-鞏固練習”的模式,如電影引入國際音標,結合語音例學習常用音標,練習用國際音標拼寫普通話元、輔音,然后考核拼出實際語料的能力,最后根據考核結果進行指導和再練習,如此循環學生對語音有了質和量的認識。
最后,提倡教學與學習方法的百花齊放,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對于民辦高校學生來說,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很重要。在講授法的基礎上輔以討論法、報告法、實例分析法、多媒體感受法、試講法、競賽法、畫邏輯圖等方法,如每次課前小組報告分享一周以來收集的語言現象;學習語言學發展史用知識競賽法;每單元結束后,用畫邏輯圖法進行總結與復習。此外,加強學生課外學習的監督與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柳春燕,羅耀華,郝琴.“語言學概論”教學重、難點及其分解[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30-34,58.
[2]羅耀華,柳春燕.“語言學概論”課程創新教學嘗試[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57-61.
[3]張秀松.語言學概論課程課堂教學改革芻議[J].現代語文,2011(11):146-147.
[4]靳開宇,閆晶淼,汪淑雙,等.語言學概論課程考核內容和方式改革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5):11-13.
[5]陽蓉.談談對“語言學概要”課程的教學體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2):120-121.
[6]馬蓮.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語文學刊,2012(13):102-103,170.
[7]陳青松,張先亮.對“語言學概論”課程性質與任務的思考[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71-76.
[8]何芳.關于《語言學概論》課程評價體系改革的探討[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2(5):37-39.
[9]龍海燕.民族院校語言學概論課程改革芻議[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181-184.
[10]呂儉平.對“語言學概論”教材和教學的幾點意見[D].第一屆理論語言學會議與會論文,2009.
[11]梁馳華.高等師范院校語言學概論教學改革谫議[J].高教論壇,2008(2):9,79-82.
[12]李昌年.語言理論的實踐性策略[D].第一屆理論語言學會議與會論文,2009.
[13]王卓慈.語言理論普及和語言學概論教學研究[D].第一屆理論語言學會議與會論文,2009.
[14]路崴崴.關于“語言學概論”課程內容的幾點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2(26):170.
[15]謝榮娥.語言學概論教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文學教育,2012(8):124-125.
[16]甘智林.語言學概論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原則與教學模式[J].武陵學刊,2013(3):135-137.
[17]池昌海.框架、概念和關聯—— “語言學概論”類教材略談[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9):5-8.
[18]葉川.《語言學概論》課程教改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社科教育版,2011(3):174-176.
[19]王佳.論“語言學概論”教學中教師的角色[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49-50.
[20]關彥慶.關于“語言學概論”課程建設的思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