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使學生能在就業后實現可持續發展,教師因結合自身課程實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論文分析了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高校培養職業素養的途徑,并以《建筑構造與制圖》課堂教學為例,剖析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相關的職業素養,如責任感、細心的態度、團隊合作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思想,為學生今后順利踏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 職業素養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03-02
目前,國內建筑市場需要大量的服務于施工一線的技術人員,而高等職業教育土建類專業就是為了培養服務建筑行業的應用型人才。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夠適應建筑施工與管理崗位的要求,企業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還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1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現狀
職業素養的鼻祖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職業素養》中這樣定義: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職業內在的要求,是一個人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1]。職業素養是高職大學生發展成為職業人所必須的基礎。員工的職業素養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而職業素養的培養不能脫離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所以,職業素養教育應成為高職課堂教育的一部分。
高等職業教育一方面面臨著很大的發展機遇,但是也存在著學生綜合素質差、學校社會認可度低、辦學條件相對較差等問題。高職院校招生的對象往往是高考中成績較差學生,并且有一部分是三校(職高、中專、技校)的學生[2]。這些學生中有些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有些是缺乏自信的,有些是有逆反心理的。建筑企業普遍認為學生存在缺乏團隊意識、責任意識、再學習意識等。
2 高校培養職業素養的途徑
高校進行職業素養的培養的主要途徑是職業素質教育。學校在教育活動中應增強學生的對職業素養的認識和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校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成立職業素養培養的職能部門。
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的職業素養,高校應成立相關的職能部門協助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如成立大學生職業發展中心,并開設相應的課程,及時向大學生提供職業教育和實際的職業指導[3]。
(2)完善職業素養相關的課程體系。
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要考慮其他非專業因素的培養,如職業作風、職業意識,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雖然,現在高職院校在校內開設了與職業素養相關的課程,比如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但這些課程的設計缺少針對性,不能與專業很好的進行對接,不能實現技能與素養相結合。因此,高職院校應逐步完善職業素養教育體系,并貫穿于整個高職教學。
(3)加強教學內容的職業性。
所謂高等教育的職業性,是指高等教育不光是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得為學生以后的就業做好準確,為社會各個行業提供合適的人才。而教學內容的職業性主要體現在課程目標要適應社會需要、以就業于某類職業崗位為目標,以培養職業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兼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培養[4]。因此,教師應在課程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
3 《建筑構造與制圖》課堂教學的職業素養教育
《建筑構造與制圖》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準確識讀建筑施工圖的能力,熟練運用建筑軟件繪制建筑施工圖的能力,掌握各種建筑構造的能力,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因此,本課程是學生識圖的基礎,在工作過程中會經常用到課程的相關知識。因此,在課程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提高職業素養。
(1)通過強化工程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政策,工程質量實行終身責任制,由參建企業、法人代表及相關負責人共同承擔責任。建筑行業職業道德的核心在于修養和責任,作為從事建筑的人員,這兩者共同在起作用。所以責任這個詞對于建筑從業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高職院校的學生以后主要從事現場施工與管理工作,因此,培養學生的基本的識圖能力是本課程的基本要求。識圖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要讓學生掌握建筑結構的基本組成,比如基礎、樓地層、墻體、樓梯、屋頂等;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在施工圖中準確的找出相應的構件。另外,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給學生一些存在錯誤的圖紙,讓學生能夠找出圖紙中的一些明顯的錯誤,并給學生灌輸一種思想:施工圖雖然是設計單位負責的,但施工單位有責任在工程實施前對圖紙進行會審,及時發現圖紙中存在的一些錯誤以及設計不完善的地方,以避免施工中返工及延誤工期的情況發生。
(2)通過圖紙的規范化繪圖,培養學生細心的工作態度。
細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做事毛躁馬虎的人也越來越多。本課程對于初學者來說需要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需要準確的理解施工圖中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及詳圖的每一個尺寸,并通過這些二維的圖紙在腦海里形成三維的立體模型,從而達到繪圖的目的。并在課程的學習中將圖紙以工作任務的形式分配給學生,讓學生進行繪制,并根據實際繪圖情況,在課堂上展示圖紙的三維模型加深學生對圖紙的認識,通過講練結合的形式達到課程效果。但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發現,部分圖紙存在一些細節問題,比如標注不規范、圖例填充有誤、圖形線型設置錯誤等,這就必須要求學生嚴格按相關規范,如《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GB/T50001-2001),《建筑制圖標準》(GB/T50104-2001)等,對圖紙進行修改,做到圖紙的無懈可擊,以此培養學生細心的工作態度。
事實上,細心是一種心理素質,完全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培養,而逐步做到有條不紊、沉著穩當、明察秋毫的。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團隊合作精神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團隊的高效率運轉。
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并將圖紙分發給各個小組,安排每個小組定期進行工作匯報。最后的考核項目為,由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完成的一套施工圖。通過小組的團隊合作一方面提高了每個整個團隊的繪圖水平;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
(4)通過介紹專業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思想。
人要走進知識寶庫,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以后從事建筑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不但要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熟悉最新的規范、規程和各種新發行的圖集等等,只有廣泛學習,不斷的“充電”,提升學習能力、提高自身修養,才能勝任本職工作。
本課程作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課堂的學習時間有限,課堂學習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給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比如給學生推薦建筑行業的施工、設計等相關規范(如《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_2011版)),還給學生推薦一些常用的工程軟件(如天正建筑)。
總之,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不應只滿足于學生的就業率,更要在教學過程中灌輸職業素養的意識,實現學生畢業后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因結合自身課程實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學生今后順利踏上工作崗位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沈秋雁.論“建筑材料”課程教學中的職業素養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0):163.
[2] 石平,陶紅.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成人教育,2011,31(7):82-84.
[3] 平蕓.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現代商貿工業,2007,19(1):54-55.
[4] 李科利.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現狀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電力教育,2009(2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