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穩步向前,國家需要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來,而這樣的重任就落到很多高等職業院校的肩上。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教學體系的主體部分,在教學上就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高素質和高技術技能的培養,使學生成為高素質高技術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學上教師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啟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積極探索課程改革途徑,真正實現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本文首先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進行闡述,并然后結合筆者的自身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技術技能型人才 高素質 專業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25-01
技術技能型人才目前在我國生產企業中大量短缺,尤其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這種類型的社會人才在很多大型企業中都發揮著重要的骨干作用,不但能夠在實際工作中解決一些難以應付的麻煩,還能夠融會貫通的處理一些現場難題。因此,可以說大力發展這樣的人才不但能夠推動企業快速生產,還能夠將科學技術成果快速的轉化為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現今我國已將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逐步納入我國的教學重點規劃中,并不斷朝著這一方向大膽的實踐與創新,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1 什么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一個綜合能力很強,技術能力較高的技術人員。一方面強調素質,另一方面強調技術。高素質是強調人才綜合能力,是時代進步永遠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技術技能則是強調工作能力,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克服和解決一些高水平的難題。因此,我國的技能型人才也常常被人稱為“藍領”,對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定義一般在管理層和操作執行層之間,確切的說應稱為“銀領”。這類人一般是在實施現場的一線工作者,他們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面對生產難題時能夠較快的找到突破口,被企業賦予“能工巧匠”的稱號。在他們當中有的取得初級工程師或中級工程師,有的已經取得高級工程師的職稱,在這三類人員應具備5個方面的能力:必要的理論知識;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并能夠解決生產實際操作難題;有創新能力;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2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具體方法
2.1 注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場應變能力
面對發展加速的社會,它應作為人才的必備素質來對待。這一素質的培養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之后開始。要著重把握三個內容:(1)教會學生及時捕捉相關的職場信息,并學會分析、判斷它們對職場的影響。尤其是本區域門戶網站的職場信息。如該職業市場的需求與變化趨勢、該行業發展的動態,以及其他間接因素對職場的影響(包括科技發展方向、產業結構的變化、消費觀念的變遷等);同時還要注意工作環境與工作方式的變化。如后工業時代企業、機構有小型化、松散化的趨勢,它要求各崗位人員工作時要以團隊合作方式進行,并采用靈活的工作方法,而不是簡單地照章辦事。職員要能有效地交流溝通、進行自我管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都是工作環境與工作方式變化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2)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形成跨專業、綜合性較強的知識結構。因此,要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專業選修課程,形成不同的專業方向,開設綜合性的職業科目,并保證學科知識的前沿化,使學生能及時跟上時代的變化與要求。(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校的學習畢竟是有限的,要讓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在校期間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以便在未來的工作中能應社會的需求及時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
2.2 注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創新素質
技能型人才的創新素質,早已成為衡量一個人才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加強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創新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要。而要想為創新教育創造更好的教學氛圍、教學條件。在高職教育中,高職院校可采用短期專門培訓和在教學中貫穿創新能力培養為常規教育形式,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活動,并普及相關知識、技巧為輔助手段。從而使學生更好的將創新意識滲透到學習之中,滲透到生活之中,讓創新意識、創新行為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進而進一步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而通過大量實踐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實施這一教學手段時,必須把握好兩個關鍵點:一、校方要想辦法保障教育及有關活動所需的資金、場所和時間。二、要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
2.3 注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質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畢業學生,在走向社會時往往會發現,他們所了解的社會和實際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社會有著極大的差別,其自身所積累的經驗,所學習的內容,都無法使自己更好的融入社會之中,感到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產生消極的價值觀、人生觀,給學生的職業生涯帶來極其不利的負面影響。而正是這種素質的缺失也造成了現今許多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所以,為了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在校期間,就應該有計劃讓學生接觸社會,傳授學生更多的社會知識。具體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在校期間,應該為學生開設豐富的社會人文知識課程,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社會知識,以便更好的融入社會。而針對這些社會人為知識的開展,我們可以采取自主選修課的方式,讓學生們自己選擇有興趣的課程。例如:可分為文體知識、社交知識、社交手段知識等,可以開設商務談判、營銷知識、客戶接觸、管理科學、音樂繪畫欣賞、交誼舞、形體訓練、棋牌、茶道、書法等各種分豐富多彩的文化素質課程;其次,在校期間可多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到社會上調查社會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調查報告,從而更多的接觸到社會、了解社會;最后,在校期間,多開展學生研討會,這種會議的目的之一是鍛煉學生在公開場合的發言的能力,鍛煉處理以外事件的應變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我國現階段教育體系中的工作重點,這既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作,又是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長遠工程。但是,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時間不長,現行的教學改革尚處于摸索階段,所以應配合我國的國情和教學實際情況來培養學生,這就需要我們廣大高職教育工作者辛勤的付出和積極的探索,逐步使我國高職教育走上一條完善健全的教學運作模式,對我國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發展具有現實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崔勇.加油站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石化人力資源管理,2011,3:57-60.
[2]秦鈺.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培訓,2006,1:18-19.
[3]郁家安,黃梅蓉.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培訓,2006,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