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在現代平面設計教學中出現了新的問題,作為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處理好現代技術、理論知識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使現代平面教學不斷地成長。
關鍵詞:現代技術 設計理論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27-01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現代文明的沖擊,數字信息走入我們的生活,電腦成為時代的寵兒,傳統的平面設計形式不斷地被計算機軟件設計顛覆,“來勢之雄,勢不可擋”,但是,同時計算機給現代平面設計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考。
1 學生們對計算機的熱愛,轉變了其對設計的學習理念,淡化了對設計基礎知識的學習
年輕人先天就具備對新鮮事物有超強的領悟力。有許多學生在學習軟件知識和設計知識之前,就會簡單地使用PS,會給自己的生活照改變背景,會改變照片中服裝的顏色,甚至會用軟件簡單地繪制一個畫面,軟件的強大給學生們帶來了操作的樂趣,也讓學生對平面設計的學習產生了誤區,認為設計就是坐在計算機前操作軟件,而忽略了設計知識的學習。
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有許多設計基礎知識課程,像“圖形設計基礎”課、“設計色彩”課等這些課程都是要求學生手繪表現運用造型和色彩的能力,達到訓練的目的。但是,有部分學生對學習“設計色彩”感到厭煩,認為在紙上涂色,PS的功能會比手繪更快、更勻。學生們沒有認識到計算機是靠人腦支配的,它是被你操作的工具,它本身不具備設計能力。即使它們能幫助我們省掉很多麻煩,做出別的工具做不出來的效果,但是做出來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好的。任何一次的涂色、構圖和造型都是你的設計,是你操作軟件把你的設計更好地表現出來。而只有認真的學習設計理論知識,充分開闊思路,發揮想象,才能把設計理念與技術做到完美的結合。這一點,要求我們的教師要耐心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只有設計者本身具備了超強的設計能力,才能使計算機軟件發揮更大的作用。
2 “電腦型”平面設計師的產生對學生主動學習設計知識的影響
時代進步,科技發展,軟件給平面設計帶來了推動力。首先表現在設計軟件的功能很強大,具體表現在圖像設計、圖形設計、字體設計等幾個方面,例如用來綜合圖形的處理、文字編排的Illustrator、CORELD RAW軟件,Adobe公司著名的專門從事圖像編輯、設計的PHOTOSHOP軟件,還有很多軟件,它們對平面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設計師可以用軟件進行圖文編輯,可以制作閃電字、浮雕字等特效字體,也可以把字分解、變形、拼湊,把傳統平面設計中較為復雜的字體、字型、字輪廓、字間距等編輯都變得豐富和簡單。其次,計算機軟件提高了平面設計的速度和改變了方法。在平面設計領域,屏幕顯示取代了設計媒介,紙、筆、顏料等實物,使設計變得抽象和虛擬了。設計語言的數字化、數據的存儲于傳輸、網絡的發達,這些都給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設計的周期縮短、空間的距離縮短甚至消失,把包豪斯提倡的“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升華了。
設計師大量使用軟件進行設計,從而取代了傳統平面設計領域的許多工作,如字樣、插圖、排版、印刷等,這樣就產生一批“電腦型”平面設計師,他們也許是從傳統平面設計領域走來,也許是純繪畫轉型而來,甚至沒有任何美術設計能力,憑借著軟件的強大功能,充當了“平面設計師”的角色。筆者曾走進一個小型的設計店,看到一個“設計師”操作軟件的熟練程度令人眼花繚亂,讓我驚訝;經過詢問得知他沒有經過正規設計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是經過計算機軟件的培訓而已,當有顧客來做東西時,他會按著顧客的要求從網站上下載相關的素材,照搬別人的設計理念“如法炮制”一個,一旦要自己動腦設計就會困惑背景用什么顏色,用怎樣的圖形,什么樣的字體等一系列問題,大腦一片空白,還不如模仿別人來得快。
我想我們大部分學習平面設計的學生也會有這樣的困惑。學生們過度地看重軟件的學習,忽略了設計知識,忽略了設計理念,依賴軟件,導致設計出來的作品程式化,有強烈的“機械”特征和“電腦”味。英國當代藝術研究中心新媒體部主任本杰明·韋爾認為:藝術作品首先需要提出藝術家的觀念,然后再由技術提出巧妙和聰明的解決方法,將其完成。藝術作品與每個人的思維、創意有關,由觀念驅使的創作是藝術創作,而僅僅是通過現代技術實現得到的創作不能稱為藝術創作。一名合格的設計師應該熱愛生活,感受自然界萬物的形態、色彩、結構,把自己設計專業的知識和計算機軟件技能合理的協調,讓軟件成為表現自己的設計理念的一個工具,而不要成為一個軟件的簡單的操縱者。
3 現代平面設計的教與學
現代設計離不開計算機軟件,所有設計專業都建立了計算機教學機房,學生們開始了軟件的學習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為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們不要過分依賴計算機軟件,不要相信計算機萬能,讓學生明白是人腦控制著計算機,一切設計理念、創意是由人腦想出來的,計算機不能帶來創意。傳統的設計教學才是設計思維形成的支柱。在傳統的設計課程中,學生們用的是紙、筆和顏色,雖然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學生們是設計的主體,經過這些訓練,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素質、形象思維和色彩感覺等,使學生們將感覺、激情和創意利用計算機表現出來,使設計作品更具人性化、個性化,而不拘泥于軟件提供的基本功能,達到人機對話。
另外,由于計算機軟件更新過快,不斷有新的軟件升級,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軟件應用能力,適應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才能與學生更好地溝通。在科學與技術面前,教師與學生是互相學習,教學相長。其次,當下的許多的設計作品,過于單調和冷漠,現代的設計師過于在意表現形式和視覺效果,忽視了設計思想、情感表現和文化內涵。文化是設計的靈魂,設計是文化的物質載體,在現代設計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在設計作品中有創意表現。然而,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孕育了豐富而璀璨的傳統文化,這正是設計的源泉。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平面設計師靳埭強先生是我們學習的典范,由他設計的中國人民銀行的標志就體現了濃厚的傳統文化情調,它是將古錢與“中”字結合,把“中”字作為基本形,借用古錢的中間方孔,寓意天方地圓經濟為本,給人的感覺簡潔、易識別,體現了中國資本、銀行服務和現代國家化的主題。作為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吸取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并與設計相融合,更自如的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以增強設計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讓設計作品既不失傳統又能符合現代生活品味,使帶有“中國味”的設計的風格和特色更加突出。
現代平面設計的教與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挑戰,在享受計算機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作為教師和學生的任務也越來越重。教師在藝術創意、傳媒更新、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融合上要不斷地適應和發展;作為學生要努力學習設計理論知識,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學以致用,使中國的設計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
參考文獻
[1]李于昆.數字藝術:藝術與技術的融合與創造[J].美術與設計,2006,4(110):152-154.
[2]易中華.標志設計中的文化融入[J].藝術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