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中職學校機電一體化教學的實際問題出發,針對機電一體化教學的改革方針與教學措施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 中職學校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40-01
1 機電一體化教學的現狀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步伐地不斷加快,傳統的機電一體化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的綜合素質發展。其主要的原因是:(1)教學模式較為單調。傳統的一體化教學大多注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實踐課時相對較少,忽視了對實際操作動手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在實際運用專業技術時引發諸多問題。(2)理論知識與課程實踐無法很好契合,教材相對落后。在目前的中職學校中專業技術教材較多,一體化教材偏少,缺乏實用性,無法真正實現一體化教學。(3)師資建設較為薄弱。隨著我國工業的大力推進,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社會對一體化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對一體化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多數的中職學校中,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嚴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現代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4)教學條件不足,制約了一體化教學的質量。雖說我國在近幾年對機電專業的課程設置有所改善,但總體上還是比較陳舊,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專業技能無法很好的在企業實踐中得到發揮。
2 機電一體化教學的改革措施
2.1 從實際出發,明確教學思路
中職學校是為中小企業提供相應的崗位人才而進行培養,因此,中職學校的教學標準和教學目的應與企業要求相一致。從實際出發,明確教學思路,堅持以企業的崗位專業能力需求為核心,以學校和企業雙方融合、交流、資源共享為前提,使教學規劃、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到教學模式等方面都要能令教學的內容符合專業能力的需求,從而培養出具有專業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為一體的職業型人才。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逐步完善企業員工所應具備的先進思想和行為規范,同時對職業技能以及專業能力做好鞏固落實。
2.2 提高“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理論教學如果不能與實訓教學很好的進行結合,學生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技能將不能在企業中得到有效地發揮。學生的知識汲取渠道和專業操作實踐能力離不開教師的授教和學生的練習這一互動過程來逐步掌握。中職學校教學的專業性、技術性、實用性等應用特性決定了教師隊伍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因此,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的質量因素,師資隊伍地建設對于改善機電一體化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具有關鍵的意義。學校應有計劃地制訂“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從兩方面對師資隊伍進行優化。一方面中職學校應加強與合作企業的聯合,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聘用高級技師或企業的工程師定期到校演講授課;另一方面對現有的師資隊伍進行綜合培訓,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的業務學習,從而加強理論與實踐經驗的融合,落實“雙師型”的教師標準,打造一支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2.3 加強實用性能,改良教學材料
在現有的機電一體化理論教學材料中,涉及的內容較為繁雜,單一指數控方向就有數控編程與操作、液壓傳動、PLC編程技術、CAD\CAM編程技術、公差與配合、車工工藝、鉗工工藝、銑工工藝、機械制圖、機械制造等等近二十門學科。面對種類繁多的科目,要求學生全面掌握是不現實的,課時的安排也不能滿足學科的需求。而在實際專業教學中,每門課程針對數控方向所需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因此可以按需編制校本教學材料,以學生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進行合理的安排授以必須掌握的知識要點。如果條件不足,不能編制校本教材,學校在針對專業教學的規劃過程中,教師應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授教,重點講解能夠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部分,對其他有關聯的拓展知識簡單介紹即可。此外,一體化教學的模式是以理論教學、仿真教學、實踐教學等依次教學順序為基準,強調實踐實訓教學為主體,中職學校在制訂教學材料時應以此為標準進行。
2.4 以學生原有基礎為準,更新教學手段
中職學校的一體化教學應以學生為本,在學生原有的知識能力、學習能力上作為基礎,遵循行漸進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塀棄原有的學習習慣,適應于職業學校的學習和教學過程。在對學生進行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更新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注重于實踐的融合,將能更有效地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首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制作生動教學課件,可以提高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也能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其次,通過實訓與理論相結合,課時安排以實訓和理論教學以6∶4的比例進行,注重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其在對機械操作的過程中同時鞏固理論知識。例如:在講解鉗工工藝時,利用四課時的時間對鉗工基本的操作知識和安全操作進行普及,然后讓學生參與實訓,在實際動手過程中,令學生親身掌握使用方法及精準要求,滿足于專業技能的培養。最后,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在課堂教學時,融入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結合課本理論知識對學生展開授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講解PLC編程技術時,教師可以插入交通指示燈的變換實例來讓學生進行闡述,令學生更容易理解。
2.5 優化教學環境,豐富辦學條件
中職學校作為一個培養專業能力的教育場所,它所在的教學環境決定了專業技能的水平質量,因此,學校應積極地與合作的企業展開雙向服務。學校為相關企業培養優秀職業人才,企業為學校提供教學條件和實訓基地,雙方共同攻克專業技術培養難關,實現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企業的實驗與實踐設備較為完善,能為學生提供優良的教學環境和實訓環境。在企業的實訓基地進行針對性的實踐教學,能更好的使學生實踐和理論知識進行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職業能力,為學生從學校到企業做出良好的過渡。
3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技術相互融合的趨勢將越加明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空間也將更加廣闊,只有在學校期間對學生一體化的授教做到盡善盡美,才能為未來的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柳京成.關于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初探[J].群文天地,2012(5):262.
[2]李山河.中職院校數控技術教學改革建議[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85.
[3]蘇劍策.對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思考[J].那臺技師學院,20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