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是我們教育的宗旨。但是由于我們的應試教育體制,使得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對素質重視不夠。本文根據學科特點、學生特點,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旅游管理類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素質教育 經濟學 改革 轉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200-01
1 西方經濟學基本理論及學科特點
西方經濟學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制度的環境下,研究經濟發展的理論與規律的一門學科。在西方,這門課程的名稱是“經濟學”或者“經濟學理論”或者直接的分成“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主要的理論結構體系可分為三大部分:即理論知識、管理和實踐。該學科有以下特點。
1.1 理論化,抽象化
西方經濟學不僅有大量的抽象的概念。如:理性人、均衡、邊際效應等。還有很多曲線及數學模型。它們都是以一系列的假設為前提,剔除了很多實際因素而得到的。由于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是文科生。這些理論化,抽象化的知識讓很多同學覺得難以理解。目前學術界也有經濟學模型化的趨勢。
1.2 學派較多,有些理論既是相互排斥的,又互為補充
西方經濟學有一系列相互獨立的、相互排斥的又相互補充的理論。每種理論都有獨立的研究方法,完善的邏輯系統。如:古典經濟學派,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這些學派之間的關系和我們中國的古典哲學實際上有很多相通之處。
1.3 礎理論來源于西方與我們的文化差異
西方經濟學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逐漸產生,發展和完善的。是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經驗總結。由于上層建筑的體系不同,西方經濟學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顯示了其合理性和優越性。同學們在理解不同的意識形態時,會產生一定的困惑。
2 學生特點
2.1 數學水品較弱
作為旅游管理類的學生大部分是文科生,數學水平相對較差,對曲線的理解能力弱。對定量分析有“畏難”情緒。
2.2 存在學習“惰性”
在高中以升學為目標的學習模式即“被動式”還在持續??偸窍M蠋焺澲攸c,不想自己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強。
2.3 不關心時政
由于長期以升學和考試為目標使得學生們對現實發生的經濟現象不大關心。而西方經濟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是用來分析和指導實踐的。不關心時政很難鍛煉出實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 知識碎片化,邏輯思維能力欠缺
經過了中小學階段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知識量。但是知識碎片化的現象比較嚴重。還未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思考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邏輯不清的現象。
3 我們所處的時代特點
信息網絡化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網絡化時代來臨之前,教師的知識容量相對較大,傳授知識是主要的職責之一。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只要學生有興趣,他在某方面的知識可能會比老師要多。這個時候我們教師的傳授知識的作用就相對減弱,而教方法,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就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這也對教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完整知識體系、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自動自發的思考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的合格的實用型人才。學科目標是讓同學們在學習了西方經濟學這門課以后,能夠運用經濟學理論來解釋和分析現實存在的經濟問題及經濟現象。
4 培養目標需要對目前的教學進行如下改革
4.1 教學理念的轉變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教師的傳授知識的作用就相對減弱,而教方法,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就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這也對教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來講,要實現兩個轉變。
(1)從“背多分”向“獨立思考”轉變。
在高中之前升學的壓力以及“被安排”使得很多同學養成了思維的惰性,就是不想思考,總是在學期末等老師劃重點。不關心時政,只會背書的人,不是我們要培養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為我們的改革之路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書可以背,要有創造力和開拓精神的人才可能成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西方經濟學理論分析當前的經濟現象。并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他們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經濟現象的能力,從而實現邏輯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從而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2)從“教師”向“導師”轉變。
我們要培養的是國家和企業需要的合格人才。談合格人才,首先要有健康人格。在企業里用人的標準是:人品重于能力??梢娨磺械幕A是健康人格的塑造。而我理解的“健康人格”,實際上就是有正確邏輯的人。正確的邏輯應該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犯罪就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良心的譴責”。教師要著重的分析經濟學理論的內在邏輯,注意到理論本質的問題。只有這樣,藥家鑫式的悲劇才可能避免。
4.2 教學內容改革
(1)以教科書為主要框架,結合中國的具體案例。以案例來佐證理論,以理論來分析案例。有時候會出現理論與實踐不符的情況,我們要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出什么因素導致了結論的不同。
(2)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首先將經濟與政治,科技,社會,歷史,文化之間的關系入手,是同學們產生廣泛的聯想與思考,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將各經濟學流派的本質思想歸納總結并結合我們中國的古典哲學,進行歸納總結比較分析。讓同學們討論并發言,提出自己對這些經濟學流派的看法。提高他們對經濟學的興趣。
4.3 教學方法改革
(1)啟發式教學。
首先將經濟與政治,科技,社會,歷史,文化聯系起來。引發同學們對經濟學的興趣。然后根據學習內容,用“任務教學法”提出各種問題。啟發同學們獨立思考,盡量使他們自己找到相應的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就學習了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并鍛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2)案例教學。
教師積極地運用各種案例,尤其是當前的經濟現象運用經濟學理論進行深入的剖析。找到經濟學理論的本質,分析其中的內在邏輯。
(3)討論教學。
在一些新的經濟現象出現之后,讓同學們們進行分組研究和討論。并在課堂上講解自己得到的結論。對不同的討論結果進行邏輯分析。重要的不是結論對錯,而是各自思考的邏輯性是否合理。
4.4 考核方式改革
在教學過程中,加入討論教學就不能按照老模式,僅僅以理論考試成績作為評分標準。需要將總成績分為:平時成績;討論成績;理論考試成績。并以合理的比例進行綜合的評估。比如:平時成績30分,討論成績20分,理論考試成績50分。
參考文獻
[1]林權,李慶南.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法探悉[J].時代教育,2008(10):65-66.
[2]姜鑫.當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改革措施[J].長春師范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