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感器應用技術作為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目前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在分析高職特點的基礎上,針對本課程的教學實際,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高職 傳感器應用技術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201-01
21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智慧城市、物聯網以及機器人技術等的發展,傳感器作為一種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1],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傳感器應用技術”也因此成為了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課程。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經常應用到的一門技術,“傳感器應用技術”已在各大高職院校中得到廣泛的開設。由于該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及理論性均較強的課程,而且高職類院校課程體系大都承襲了本科課程的教學體系,側重于傳感器理論知識的講解,實驗也是以模塊化的驗證性實驗為主,這使得該門課程的開設效果并不明顯,學生普遍存在著聽不懂理論、學不會電路,不會用傳感器的問題。為了能解決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離,學生沒有興趣等的問題,筆者進行了如下的思考探究。
1 結合實際,明確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活動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應該明確高職院校電子類、自動化類、機電類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本專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生產一線工作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2]。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分布于生產流水線設備、基本電路的設計、產品的檢測、維修及質量管理等,這些崗位要求學生具備利用傳感器和自動檢測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因此,在設計課程時,要跳出本科教學體系的框架,淡化理論,以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為本位,構建學生應用傳感器知識和自動檢測技術解決生產方面問題的實際能力,培養學生勝任職業崗位的相關技能、技藝。使學生在學完本課程后,能夠根據檢測或者設計要求合理選用各種類型的傳感器;能夠使用常用儀器檢查各種傳感器性能,判別其好壞,進行簡單維護;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簡單測試基本檢測單元模塊電路等。其次,應結合所在學校學生就業區域的特點,針對崗位應用的知識進行著重講解,使學生能深入的了解學習所應用的領域,有所專長。
2 合理設計,豐富教學環節
針對高職高專類的傳感器應用技術方面的教材,部分已經進行了改革,以項目化教學[3]為導向,簡化了理論知識的講解,但是對于傳感器原理中的基本理論,如:壓電效應、霍爾效應等,仍需要講解。如何將這些理論與傳感器實際的參數結合起來,如何將枯燥的理論形象化的傳授給學生,這就需要我們合理地去設計每一節課。
傳感器作為一種轉換器件,在講解其理論時,我們首先應該以傳感器為教具,讓學生對傳感器有一個感官上的認識,帶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其次,在每節課開始時,通過一些傳感器方面的新聞或者視頻,如在講解溫度傳感器時可以引入生活中燃氣灶熱電偶的應用等,使學生了解傳感器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效益,同時也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再次,理論的講解盡量以生動的flash動畫為主,減少公式的推導,實際教學證實學生對于公式的推導,基本上不感興趣或者是聽不懂,而視頻或者動畫往往會吸引學生,使學生能更形象深刻的理解知識點。最后,在傳感器的應用及性能指標講解中結合實際案例分析[4],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如何將傳感器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如在講授溫度傳感器時,可以設計一個應用場景,給定要測量的溫度范圍,讓學生思考應該用什么測量方法,選用什么溫度傳感器來組建滿足要求的溫度測試系統,這樣學生會對傳感器的型號、傳感器特性參數、如何用測量電路把信號從傳感器中提取出來并放大、如何減小傳感器測量系統的誤差以及如何進行誤差補償等有了一個形象客觀地認識,學生通過思考,查找資料,接觸具體型號的傳感器,將傳感器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就知道了傳感器的動態和靜態參數是如何跟實際問題的參數聯系起來的。為了讓學生了解傳感器的作用和應用范圍,使用時的注意事項等問題,可以將傳感器和檢測技術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什么是檢測技術,檢測系統中傳感器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構建一個完整的檢測系統,數據是如何處理的等等。課堂以互動為主,充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避免純理論的講述。
3 動手動腦 開展真正實驗
“傳感器應用技術”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開展實驗對于這門課的學習具有積極的作用。“傳感器應用技術”課程的實驗是真正的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環節,但是查閱相關文獻可以[2~5]發現該課程的實驗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原理性、驗證性實驗較多,實驗設備模塊化,學生純粹是簡單連線,難以了解內部電路和工作原理以及學生興趣不高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認為傳感器應用技術課程實驗可以進行如下的改革。
為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及動手能力,我們應該將傳感器應用技術實驗與單片機技術相結合,為每個實驗小組配備簡單的單片機開發板。在學習完每一類傳感器時,按照競賽的形式設計一個相關題目,給出參數及設計目標,要求每一個實驗小組按所給要求,選用傳感器并設計測量電路,利用單片機開發板,最終調試實現相應功能,完成該傳感器測量系統的前端設計工作,這樣就可以實現學生真正的動腦動手,真正的參與到實驗中。這種方法既能帶動學生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系統思維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4 結語
本文針對高職“傳感器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實際遇到的一些問題,結合實際教學,提出了幾點思考。通過人才培養目標的清晰認識、教學環節的有目的準備以及實驗環節的改進,相信學生能真正提起興趣去了解學習傳感器這門知識,掌握這門技術。教與學的過程沒有窮盡,相信在不斷的實踐中這門課的教學方法會不斷完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常慧玲.傳感器與自動檢測[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2]劉金桂,王梅,王曉靜.“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課程設計教學改革[J].成功(教育),2011(7).
[3]浦靈敏.高職“自動檢測技術”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9,10(19).
[4]王宇松,趙金花.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教學思考[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2,6,14(3).
[5]李美鳳,賈偉偉.高職傳感器技術課程的教學探討[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3(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