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質量監控是高等醫學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如何更好的在堅持學分制的情況下,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擺在高等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部門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立足于學分制教學模式,對醫學院校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優化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分制 教學質量監控 監控體系 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232-02
教學質量監控是高等醫學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高等醫學院校都非常重視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應該說,這一體系在完善高等醫學教育教學體系建設,提高教學效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不少醫學院校實行了學分制的教學模式,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學生不受上課時間、上課地點、教師的制約,可以隨意自由的選擇上課時間、上課內容和教師。如何更好的在堅持學分制的情況下,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擺在高等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部門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立足于學分制教學模式,對醫學院校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優化策略進行了探討。
1 制定符合學分制的教學質量監控目標
一般而言,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成主要包括監控目標、監控主體、監控客體、監控方法、教學質量標準、監控指標、監控結果與反饋等方面的內容。要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就需要在適合學分制的情況下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傳統教學目標相比,學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學質量監控目標有所有不同,為了適應學分制的教學模式,醫學院校有必要制定符合學分制的教學質量監控目標。
一方面,由于學分制強調因材施教,比較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所以學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學質量監控目標應該符合黨的教育政策,滿足社會經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優化教學條件、教學環境,達到學分制要求的個性化人才培養的目標。只有教學質量監控目標符合學分制要求,才能更好的促進醫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更好的監督教學過程。
另一方面,要確保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要圍繞教學質量監控目標,集中精力搞好教學工作。從現有的實際情況來看,學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學質量監控目標,對于學生來說,是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的,因而會在具體執行中得到學生的廣泛贊同和大力支持,對于教師來說,也是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積極工作,搞好教學工作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少部分高校,即使制定了符合學分制的教學質量監控目標,由于種種原因,落實情況還有待于改觀,這就需要高校不僅要進一步做好學生的配合工作,還需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只有認可了教學質量監控目標,適應了學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學模式,才會在教學工作中始終圍繞教學監控目標做好本職工作。
2 重視和強化教學質量內外部監督體系
一般而言,教學質量的監控主要分為兩類,即內部監控和外部監控,內部監控主體指的是本校內領導、專家、學者、教師、甚至學生,外部監控主體指的是從校外聘請的專家、學者等。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這兩類監控依然是最主要的監控方式。其中內部監控是這兩類主體中的主體。由此可見,要想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進一步優化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就需要強化內部監督,同時不能忽視外部監督的重要作用。
對于教學質量的內部監督,需要醫學院校從教學質量的內部尋找優化的原因,一方面,要不斷擴大監督主體,不僅要保持原有的優秀經驗,而且還可以同各種途徑來吸引廣泛的主體參與到教學質量監督工作中去。比如,醫學院校可以積極調動全校教師的積極性,不光醫學專業的教師可以參加教學質量監督,其他非醫學專業的教師也可以參與進來,形成全校范圍內的教學質量監督氛圍,從而為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做好最廣泛的基礎。另一方面,醫學院校要賦予教學監控部門更廣泛的權利,讓他們能夠自主自覺的進行監控,比如放開二級教學部門的監督權,建立從學生到二級學院教學部門再到學校的全程化的教學質量監督體系,確保了教師教學質量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受到廣泛的監督,從而確保學分制教學模式的實施。
對于教學質量的外部監督,首先需要學校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這不僅有利于提升醫學院校的教學質量,而且還有利于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的教學理念,有效的促進高校的發展,提升教學質量。其次,高校要舍得投資,愿意花大力氣引進或者聘請同行業比較出名的專家學者,讓這些專家學者參與到本校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中去。再次,醫學院校要進一步整合外部監控力量,通過集中組織、深化學習、加強溝通等各種方式促進外部監督力量的有效實施,從而確保提高本校的教學質量,也有利于適應學分制教學模式的發展。
3 細化教學質量的監控標準
與傳統的教學質量監控標準相比,學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學質量監控標準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學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學與傳統模式下的教學不一樣,包括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就需要醫學院校充分結合學分制背景的教學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分制背景的教學質量監控標準,優化、細化教學質量監控實施辦法。
第一,教學質量監控標準要多元化。由于學分制的要求,教學質量監控標準多元化是必然趨勢,這種多元化主要表現這種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教師的教學過程評價、教學結果評價等各方面。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醫學院校要深刻認識到學分制管理制度下多元化的教學監控標準是必然需求,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來迎接這種多元化的趨勢。另一方面,醫學院校還要深刻的了解學生,科學的安排教學,有條不紊的組織教學,充分注意研究多元化監控標準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第二,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由于學生選擇的上課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教師不同等原因,所以,教學質量監控標準的實施也就需要具有不同差異。比如在同一教學環節內,可能會出現因學生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對此,醫學院校要允許這種差異存在,在某種情況下還要積極鼓勵學生的差異,并把這種差異運用到學生的實際發展和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中去。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展自己的特長,并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這一情況優化教學質量監控細則。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也進一步優化了教學質量監控標準。
4 探究教學質量監控方法
在整個教師質量監控體系中,方法至關重要,方法正確了就可以有效的促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得到順利實施。在學分制管理制度下,依然需要重視教學質量監控方法。這是學分制教學模式的要求,是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要求。
一是積極探索各種監控方法。由于學分制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一定的區別,所以傳統的教學質量監控方法并不一定可以適應學分制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醫學院校需要不斷創新,加強對學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學質量監控方法的研究。一方面,要積極運用傳統教學中的各種監控方法,如果適用就堅持,如果不適用就放棄。另一方面,要嘗試著開拓創新,探索出符合學分制背景的監控方法,比如可以采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相監控法,網絡監控法等。同時在教學質量的監控實踐中,不斷探現代化的監控方法,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二是落實監控辦法,做到以人為本,對教學質量實施全程監控。以人為本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醫學院校要在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時,要做到以人為本。在優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工作中,也需要以人為本。一方面,以人為本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另一方面,通過以人為本,可以有效的調動教師搞好教學的積極性。因此,醫學院校要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做到以人為本,就需要充分考慮到教師的個體因素,允許教師個體差異的存在,同時也需要制定相對寬松的監控和管理制度,確保教師能夠深刻的認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全方位、全程監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會在以人為本的氛圍中積極配合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這也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參考文獻
[1]陰醫文.高校本科學分制改革與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9(3):64-69.
[2]徐愛萍.適應學分制改革 建立與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1(1):40-42.
[3]穆敬雯,國倫書.高等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構建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7):5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