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民族地區小學教研現狀值得深思,為早日實現“教育均衡”,應著力抓好民族地區的教研工作,促進教育改革。抓好教師的崗位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教育教學實踐和科研能力,優化教師隊伍,推動新課程改的深入開展。
關鍵詞:新課改;民族地區;小學教研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越來越重視教研活動的開展,但在民族地區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流于形式,教師疲于應付,疏于反思;培訓與實踐相脫離,經常出現聽課時覺得講得很有道理,可做起來還是老一套,狹窄的個人經驗使教師很難內化先進的教育理念;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相對比較單一,一味的關注教材,嚴重忽視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實踐中存在著的問題與不足,相關人員、學校主管部門應當有目的地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指導開展有效教研、高效課堂教學活動。
1 認知不到位,缺乏實踐氛圍
一般而言,教研活動開始于學校,教師是以研究活動的主體,其主要是依托于學校資源,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同時,也是開展教育教學行為的有效方式。然對于民族地區而言,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教研工作只是專家、或者教研員的工作,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傳授知識,加之日常教學任務非常的繁重,占用了大量的寶貴時間,哪有時間來做教研,教好書就不錯了。基于以上因素的影響,導致民族地區教研工作氛圍淡薄,教很多師缺乏參與積極性,甚至對學校教研活動有些反感。
應對策略:首先應當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引導教師開展各項教研工作。在學校教研工作中,尤其是校長應當以身作則,正確把握學校和老師的發展動向,積極引導教師開展教研工作;同時,還要對當前學校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的各種問題、急需解決的一些問題進行全面的把握,準確而又適時地對學校教研方向做出決策,制定一套全新的、高效合理的新課程標準,以滿足本校發展情況。在此過程中,還要建立和完善的教研激勵制度,并將其有效的落實到實處。全面提高參與度,更新教師的理念,學校教研、理念為先,同時還要積極推行“科研興校,教研強校”的原則,并在正確教師的意見基礎上達成共識,有利益制度的日后落實和執行。學校應多為教師提供學習的平臺。如學校可以采取看名師錄像、聽專家講座,交流研討、讀教育名著,鼓勵教師堅持寫教學反思等多種形式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2 流于形式,形同虛設
在民族地區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調查發現,多數學校在開展教師教研活動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甚至有些教師只是將學校規定的教研工作作為布置的任務來對待,將教研工作視為一種負擔,因此缺乏參與積極性。比如,一學校語文學科教研時間原定是單周星期二下午,可一人提議早上第四節語文老師都沒有課,就上午完成這一任務,語文學科組有十八位教師,六個年級,四十分鐘就完成了教研,我們就可想而知了。
應對策略:規范學校教師教研管理機制。實踐中應當以教研組為中心,緊緊圍繞著學科特點、實際目的,針對本校教研情況制定管理實施細則,并將其有效的落實到實處。同時,還要建立健全以校長為中心、以教務處為中心的學校教研領導小組,并且形成一套由教務處、教研組以及備課組和參與教師為構成元素的教研體系,確保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制定主題、研究方法,推動研究工作走上新臺階。其次是立足校情確定研究方向,鼓勵教師爭做研究型人員,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新要求;同時,營造一種人人學習,精于研究的良好教研氛圍;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加強教研組建設,以教學系列和學科為主題,將其作為教研工作的載體,全面開展聽評課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組內平等對話的良好風尚。在此過程中,還要積極打造以學校為中心的教研活動項目,比如定期開展分層次、全校性質的教學競賽等,以此來鼓勵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全面提升教學能力。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當不斷拓展和創新網絡教研平臺,每個教師都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平臺之優勢,增強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
3 更新觀念,有言無行
雖然新課程課改已經實施的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轉變顯得力不從心。對于民族區域的教師而言,仍未在教育教學觀念上真正實現思想上的轉變,甚至沒有根據學生需求和學生未來的發展實施教學,還在教師滿堂灌,學生整堂聽,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親身經歷獲取的過程,更談不上感悟、體驗;該種違背學生基本思維和發展規律的行為,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參與教師收獲什么呢?
應對策略:首先更新教育觀念。教師不僅要解讀新課程標準,詮釋實踐理論;同時,還要不斷地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地創新教學理念和思想觀念。對于教研工作而言,應當對教師個人、及其所在的群體成員知識架構、能力體系進行全面的更新和改進,以實現其有效的促進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實踐中應當對民族區域的教師加強新課標要求方面的培訓,引導教師正確解讀新課標的要求,培養他們的教研教學能力。同時,還要注意轉變教學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體,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情;教學環節中一定要設計好有價值的問題,如何在具體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每個教師都應當在各個環節中的一些體會,就會在日常的教學中去身體力行。那么教研活動就達到了以教促研的目的。
4 結語
總之,教研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要求教師具備新的技能和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適應現代教育教學體制的要求,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于民族地區而言,教師的教研積極性培養僅靠行政督促是不夠的,仍需從教師本身出發,使他們執著追求教研工作,心理裝著學生,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盡快縮短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均衡。
參考文獻
[1] 紅越.新課程背景下薄弱學校校本研究實施策略[J].教書育人,2011,12.
[2] 許偉剛.強化校本教研,打造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J].教書育人,2011,12.
[3] 吳紹義.立足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J].教書育人,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