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社會是高度信息化,一個覆蓋全球的網絡可以把全世界的學校,圖書館,家庭統統聯系起來。網上書店,網上學校的涌現,對傳統的工作和學習方式形成了猛烈的沖擊,單單一個學校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時代縮影。我們所提倡的網絡具有綜合文字表格,圖像,和動畫的能力,具有圖文聲像并茂,動靜快慢結合,信息量大的優點,而且人能夠主動控制信息的交流,使系統具有交互性,容易構建一種開放式的環境。因此,學校在新型網絡環境下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是新時期學校建設搶占教育制高點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 新型網絡 學校建設 校園生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正文】在這樣開放的信息網絡時代,一塊黑板,幾張幻燈片的學習方式已不滿足學生的自身需求。因為傳統的電教媒體如錄音機,投影儀,錄像機和電視與機等雖然以圖像和聲音為媒體來傳播和處理信息,但人機無法交流,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因此建設新型的網絡環境能夠最大程度上地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勵創新精神和完善交往能力。讓學校和著時代的節拍,走上教育現代化的道路。
1小學學校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1)各學校積極爭創“信息技術學校”,關注信息化多媒體手段在學校工作、活動中的運用。配備電腦網絡設施,師生共學,一起沖浪,讓學生們真真實實地體驗信息時代、網絡時代已經到來。
2)學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特點,以及電腦課程的相對連貫性,在三至六年級的四個年級中分別開設了《信息科技》課程。學生對電腦課的興趣非常厚,他們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打字、電腦小報制作、演示文稿動畫制作以及上網制網頁等知識技能基本掌握。
3)學生擁有電腦率很高,但上網率不高,主要是因為在家家長對孩子上網還存在多方面的顧慮,怕孩子的自律能力差,分辨能力不強,在網上學不到應學的東西,浪費時間,影響視力。
2網絡環境下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策略
1)提高輔導員的電腦網絡意識。
網絡信息化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新形勢下的輔導員必須運用電腦網絡技術實現管理工作的規范化,主題活動的場景化和可視化,陣地建設的自覺化。輔導員可以幫助隊員提高搜集,掌握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網絡交友社會化,個性化。
2)組織教師學習電腦網絡知識。
校園網絡生活建設工作的電腦化,網絡化的開展,關鍵在于要有一支具有電腦網絡知識的輔導員隊伍。輔導員應基本掌握收發電子郵件,電腦瀏覽器使用,網上交流,網頁制作等網絡基礎知識。并能學以致用,建立起自己的網頁、創辦電腦小報等。
3)利用網絡創新校園網絡生活建設活動
電腦網絡活動是指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以網絡活動為載體,以網上交友為活動形式的校園電腦網絡活動。電腦網絡活動的形式很多,主要有:跨越空間、快節奏的“網上聯絡”;交流心聲、不見面的“網上聊天”;圍繞主題、有見地的“網上論壇”;信息獲得、有選擇的“網上沖浪”;學習技術、有創新的“網頁制作”等。
考慮到許多家庭沒有上網,我可以利用校園局域網,創設模擬的網上空間,進行一系列的模擬網上活動。實現時代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活動形式有以下幾種:
a、網上“手拉手”活動。
有針對中隊手拉手和隊員手拉手兩種形式。各中隊之間可以開展網上各種交流活動,如網上棋類的競賽等。隊員們將自己的煩惱和困難存入電腦,在校園網上尋找選擇自己的伙伴,在網上交流學習生活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此類活動可以培養孩子互幫互助的精神,從而引導孩子們初步形成良好網絡道德意識。
b、 網上安家活動.
在全校范圍內,征集各中隊主頁,小隊網頁,并上掛學校網頁,在學校主頁中安一個家,完善學校網頁,激發隊員制作網頁的興趣,培養隊員利用網絡在網上查詢信息的能力。
3校園網絡生活建設的作用
1)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特征是以形象思維為基礎,逐步向邏輯思維發展。而我們開展的電腦網絡活動是讓隊員通過形象思維發展邏輯思維的好途徑。這一點在進行“電腦作圖”中表現尤為突出。我們的“電腦作圖”其結果是非常“直觀形象”,就是一幅幅可愛、簡單的圖畫,從而也就激起了隊員們的學習興趣和挑戰困難的勇氣。在動手前進行“分析圖形”的練習,可以鍛煉隊員“分析問題”的能力,養成處理問題的“先后”邏輯習慣。再通過“淺入”“深出”地教學,學生們逐步掌握從簡單到復雜的圖形繪畫技能,使得學生在嘗試與體驗的過程中一步步邁向成功,在動手又動腦的過程中發展了思維能力。
2)激勵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隨著表象的積累而不斷發展的。在多媒體網絡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畫面,形象、生動、直觀地再現語言文字表現的內容,誘發學生產生合理想象,在想象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豐富學生潛在的想象力。在我們的信息科技課上,我們安排了大量的上機時間,就是讓隊員們將老師所教的和自己所想的,通過自己操作鍵盤、鼠標來完成。學生在掌握操作技術的基礎上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練習、作業都可以沒有“主題”限制而大膽地創新。我們相信在網絡上可以給我們的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理想的雙翼”。
3)完善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通過網絡媒體,學生們可以接觸到廣泛的社會空間,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當傳統的“面對面”式教育處于師生相對無言的狀態,網絡給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手段,那就是“網上交流”。師生在不見面的情況下,進行交流。學生可以克服“說不出話”的情緒狀態 ,而教師的教育工作效率也會因此插上“飛翼”。特別對于“靦腆”、“內向”的少年兒童,網絡環境--一種非正式面對面的交流,可以幫助他們克服缺點,走出狹小空間,相信自我,嘗試迎接新的挑戰。
4結 語
網絡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秘密的社會中。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了幫助的同時也產生了煩惱。面對這看不見又摸不著,但又時時處處與我們行影相隨的“網”,少年兒童是不成熟、發展中的孩子,在培養其自主上網的同時培養其鮮明的是非觀和價值觀是前提條件。因此,學校在引導和建設校園網絡生活的同時應注意:○1、加強網絡健康教育,提高警惕;○2、正確指導學生上網,提高鑒別能力;○3加強學生校外上網監督力度。使學校德育教育內容實、形式新、方法活、有實效、有特色地形成學校德育教育整體氛圍和科學的領導機制。相信只要我們系統地組織和創設校園網絡生活,我們的校園必定會和著時代的節拍,走上教育現代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楊一青主編.小學多媒體網絡環境教與學.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方芳.中國電化教育.200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