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中強調學生發展為主體,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為體育教師教學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新課改為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能夠全面的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能。新課改中把學生當做學習主人,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教師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面對新的形勢,面對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大趨勢,體育教師要總結過去,放眼未來,轉變觀念,認清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兩者的本質區別,剖析自己,在實踐中找到突破口,完成素質教育賦于的重任。
關鍵詞:高中 體育教師 貫徹落實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1、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新的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是落實好新課改的前提和條件,新課改思想的貫徹落實,是對學生的尊重,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要以情待人,對學生要投入真摯的感情,關心愛護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對待體育素質比較差的學生,教師更要多加關照,多加鼓勵,在思想上要相信他們的潛力,使學生樹立起信心,教師真正做到為學生服務好。 例如,在上高一年級立定跳遠課時,改變了以往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糾正錯誤動作,這一傳統的“格式化”的教學方式,采用了讓學生在師生共同創設的虛擬的動物王國運動會中,學習模仿各種動物的雙腳起跳,雙腳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思考→創造→發現→學習等步驟,在老師的鼓勵和師生共同探討、實踐下掌握了動作技能。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服務者,在與學生平等的交往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一旁起著鼓勵、促進作用,如此合作教學較以往事半功倍。
2、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熱愛體育的強大的內驅力,如果學生對體育課產生了內在的興趣,他就會主動的去參與鍛煉。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過于死板,學生學的是索然無味,沒有獲得一些快樂和成功的體驗,使大多數學生都不愛上體育課,作為體育教學工作者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在教學內容上選擇一些符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運動項目要具有趣味性和游戲性;在教學方法上要勇于嘗試各種各樣的教學新方法,努力去營造好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既要身體得到鍛煉,又要在心理上產生愉悅感,讓學生的“玩”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知,使學生們喜歡上體育活動,也有利于培養他們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
3、要轉變教育觀念,做到提倡素質教育的先行者。
據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教學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體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教師根據教學觀念的變化,逐步改進了教學策略,使其與課改理念高度統一,緊密結合。 在新課改中,體育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在課改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本人體會到不能再做為“傳教士”,而要作為新課程的“導演者”
體育教務工作者不應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更應該是一個具備現代教育理念的,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以及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在體育課中,特別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可以做老師,做示范;可以充當學生中一員。學生的主體地位正在凸現,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當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的動作和要領需要教師的講解、示范,教師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探究創造足夠的空間。
4、要分層次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提高。
作為高中階段的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就形成了很大的差別,所以作為體育教師,不能搞“一刀切”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對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那些動作發展好的學生要適當提高難度,讓他們“玩得有勁”;對那些動作發展較差的學生則降低動作要求,讓他們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每個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都能夠“更上一層樓”。
5、對體育課的密度要再認識。
體育課中的運動有的時候是“高耗能”體力活,一般來講練習時間與實際上課的總時間的比例。一般在40%-60%。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目標、對象特點和作業條件等。要著重安排好體育課課的運動密度,以便使學生更有效地增強學生,又能愉快輕松的完成學習任務。
6、體育教師要重視體育課外活動的開展。
學生體育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外時間是無限的,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內的有效的補充和延續。他和體育課的教學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也具有強烈的教育性,但卻有更強的自由性,更能夠滿足不同層次水平的需求形式生動活潑,活動獨具一格等來吸引眾多學生成為學校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激發鍛煉的積極性。
7、要有更強的責任心,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新課改的任務艱巨而復雜,所以體育教師更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目標和新的理念,才能真正領會到體育課程改革的精髓,不斷提高體育教學成績。
8、要轉變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方式。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學評價體系過于注重對學生身體能力的評判,而忽略了教學評價中督促與鼓勵學生進一步學習及通過反饋改進學習的功能,也忽略了身體差異與體能大小,因而教師與學生大多追求體育成績。以至于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學生的客觀成績不相符合,不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這種只是注重結果成績而不注重學生個體發展過程的體育教學,嚴重打消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向,損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抹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新的體育與課程標準提出了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以及學生互相評價相結合,同時又專門提出了重視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術和技能的了解與運用,重視參與性、健身性及娛樂性的統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評價體系盡可能地反映出每個學生的情況。這種客觀的體育評價體現“健康教育三維觀”的新課程教學評價的體系,不失為體育教學改革上的一次臺階。最終我們能夠既提高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又完成了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要不斷的積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及時發現和解決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運動興趣的保持和良好習慣養成等方面進行不斷研究與創新,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在洋溢著快樂與愉悅的課堂氣氛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使新課程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朱忠凱: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J];成才之路 2008年32期
2張瑛瑋:新教改中體育教師能力與理念的重新定位[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黃偉強: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J];科技信息;2008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