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歷史課堂是學習高中歷史的主陣地,實現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對于響應新課改要求,實現歷史課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文在分析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特征的基礎上,指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實現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措施,以期不斷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字:高中歷史;歷史課堂;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高中歷史是高中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加強高中歷史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尤其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加快,高中歷史教學改革不應僅僅停留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教學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縱觀高中歷史課堂,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比比皆是,現階段,如何推進高中歷史教學的深度改革,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
一、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特征
目前,對于什么是課堂有效教學尚沒有統一的定義,筆者憑借多年教學經驗,認為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學生有效的學和教師有效的教。教師通過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針對性的展開歷史教學,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有效學習,并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教師自身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其主要特征體現在: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高低是衡量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標準。在歷史課堂上,如果教師講的眉飛色舞,而學生昏昏欲睡,則不能稱為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所以,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對于老師的提問積極回答,并能就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
(二)教師教學理念新穎
教師在課堂中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歷史課的教學不是簡單的重述歷史事件的人物、起因、發展和結果,不是讓學生單純的死記課本。而是應該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理念,緊跟新課改的變革步伐,更新教學方法,有主線、有重點的呈現教學內容,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并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獲得共同發展,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三)課堂氣氛活躍
有效的歷史課堂應該是充滿生機、師生和諧的。高中歷史課本內容本身枯燥,高中歷史教學不是簡單的將歷史事件進行重述并要求學生熟記。高中歷史老師應該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采用現代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歷史課本活起來。比如在講解鴉片戰爭的危害板塊時,可以配合圖片或視頻等資料,而且可以和時下的話題相結合。有人說網絡、智能手機好比鴉片,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歷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熟知中國歷史的同時,提高學生對于社會熱點的敏感度及思考問題能力,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實現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歷史教師的不斷摸索與創新。尤其,現階段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與落實還存在難度,不可避免的導致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下:
(一)高中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割裂
新課程明確提出,高中歷史教學應做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但是,在目前的歷史教學過程中,迫于高中升學壓力與學校考評標準,高中歷史教師往往側重于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念目標,甚至將三者割裂開來,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極為不利。
(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取舍不當
為了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有的高中歷史教師在選擇講課內容時完全拋棄課本,在教學中大量引入課外資料,導致講課內容龐雜,內容與課本結合不緊密,重點不突出,雖然課堂氣氛活躍,但卻偏離了歷史教學的目標。而有的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手段,對于歷史教學內容多通過圖片與視頻進行展示,而缺少重難點的深入分析,脫離了教學目標。
(三)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流于形式
高中歷史課堂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歷史課堂上出現了為了活動而活動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多次組織分組討論,表面看上去課堂氣氛活躍,其實使教師教學的過程被割裂,教學知識不系統,學生掌握有難度,在討論過程中開小差、說話的現象嚴重,致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式改革成效不大。
三、實現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對策
針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現采取如下對策:
(一)有效實現教學三維目標的結合
過程與方法是連接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價值的橋梁,歷史基礎知識可以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獲得,但情感與價值目標的實現則需要在歷史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中逐步實現。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水平層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以實現歷史教學三維目標的結合。
(二)有效整合教學內容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做到重點突出,難易適當。在教學方式上,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以及教材中的“歷史縱橫”“學思之窗”“資料回放”“學習延伸”等輔助資料,來增加課堂講解趣味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合理設計高中歷史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綜合運用影像、史料、問題、角色體驗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身臨其境、心感其情,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且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達到情感升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并且在課堂上不應拘泥于課前設計,可以隨機應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問題討論過程中,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以達到培養學生學史興趣的目的。
總之,高中歷史老師通過合理的設計課堂,實施有效的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實現教學三維目標的結合,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而且還可以創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探求真理和未知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中尋找到快樂和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黃蘊霖.改進歷史教學策略,實現素質教育目標[J].新課程(下).2011(03)
[2]楊靜.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討[J].學周刊,2014(02)
[3]王奎.試析高中學生管理的常見問題與解決對策[J].考試(教研版),2012(09)
[4]楊瑞,馮文全.試論高中學生的網絡生活管理[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學科研版),2007(08)
[5]張多永.高中學生管理中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9(05)
[6]石芙蓉.優化高中學生管理 努力做好德育工作[J].讀與寫,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