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童話作品非常多,而且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育方面意義非常的廣泛。不同年級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都存在不同的童話課文,這些童話課文在教學策略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共性。結合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教育學的相關理論,能夠找到更好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童話;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朗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9795(2014)05(c)-0000-00
童話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文學體裁,對其內涵進行界定的時候也經歷了很多的演繹和變化,不同的學者對其解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由于童話是小學生比較能夠接受的載體,因此,對其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十分必要。童話在表現手法方面是比較夸張的,而且都是一些幻想出來的文章,通常都是以故事為主要敘述載體,因此,在對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時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1 人教版小學語文童話課文分布情況
童話作品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被廣泛的在小學語文課本進行了體現。在小學一、二年級中,選用了大量的文章,非常適合學齡初期的兒童閱讀。這些文章是非常符合小學生的欣賞和審美趣味的,在年級不斷增長過程中,童話作品的數量呈現了遞減的趨勢,對于一些高年級的教材,出現了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
2 童話課文的教育學意義
和神話故事想相比,童話故事對人們生存中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體現,對人性的善與惡和人們生活的貧與富等方面都進行了體現,而且,童話具有豐富的意義,在情感色彩方面也是非常濃厚的,這樣比課本知識和現實的教材更加能夠讓學生明白,內容更加豐富,同時也更加的深刻,這樣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視,童話的編寫意圖就是為了借助其故事性非常強的特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好的體驗快樂。童話以文本為載體,在語言學習方面更加的規范,這樣能夠喚起學生的童心,在閱讀過程中更好的感受真、善、美。
3 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小學生處在學齡期,普遍的年齡是六歲到十二歲,在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是處于勤奮和自卑的沖突階段的。在學習課程過程中,如果他們能夠順利完成,那么就會獲得勤奮感,這樣能夠培養其以后生活和工作的信心。但是,相反的情況下是會導致其出現自卑心理,這樣對小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在小學時期,學生有了運算的思維,這樣就會出現守恒性和可逆性的心理,因此,在心理方面對抽象的概念非常重視,思維活動要有具體的內容作為支持。
4 人教版小學語文童話課文的共性特點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在畫面感方面非常強,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以及夸張的手法來編寫適合兒童欣賞的故事,在人教版教材中,童話的插圖也占據了很大的篇幅,利用插圖能夠使童話故事的畫面感更強。童話利用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因此,其藝術性是非常強的,這樣能夠更好的滿足兒童欣賞和接受的敘事文學樣式。童話故事將工具性和藝術性進行結合,能夠更好的在語文教學中使學生接受美的熏陶。童話故事是敘述文體,在行文方面是比較夸張和充滿想象力的,這樣就使得童話中出現了很多的對話,這些對話是敘事更好的完整。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也是非常多的,這樣就使得故事在對話方面更佳的豐滿。
5 在朗讀中體悟“真、善、美”
很多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童話,在語言方面非常優美,同時,也非常明快、活潑,在語言使用方面出現了很多的重復詞和象聲詞,這樣在進行朗讀的時候更加的上口。朗讀能夠更好的實現語言、情感以及思維方面的交融,在很多的童話教學過程中,反復對其進行朗讀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策略,這樣在朗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的明白真善美的內涵。
1.粗讀
在對童話進行學習的時候,可以先要學生進行自由的朗讀,這樣學生能夠對課文的大意進行掌握,然后在粗讀過程中對出現的生字詞進行標記。
2.再讀
在讀過程中,教師進行示范,教師通過生動活潑的朗讀,能夠給予童話更多的情感,這樣能夠將學生吸引到童話故事中。教師在朗讀過程中可以對重點字詞的語調進行加重,在語境中讓學生體會不懂字詞的含義。
3.精讀
針對生字詞集中的段落和重點段落,把握情感轉折,指導學生齊讀,再次體悟字詞的含義并將其各個擊破。如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一課,“洋溢”一詞,就可用這種方法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在精讀過程中,還可嘗試讓學生對典型句子中的某些詞語做替換,如《巨人的花園》一課中,“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這句,教師可設定填空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讓學生自由填空,擴充詞匯量。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運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描繪出屬于自己的個性畫面。如,教師可提問,“讀到這里,我仿佛看到……”,“讀到這里,我想到……”。或為讓中高學段學生更深層次地揣摩角色心理活動,在情節轉折中參透事情發生背后的原因,讓學生立足課文,大膽推理、小心求證,張開想象的翅膀。在朗讀和推理、想象中體會童話的樂趣,享受語文的精妙滋味。
4.齊讀
在細品童話帶來的樂趣之后,教師帶領全班同學再次齊讀課文,這時的故事發展,學生已能達到爛熟于心的程度。而此時的齊讀,則是幫助學生再次體會童話要傳達的信息,感悟童話散發出的純真隋感。讓學生在潛意識層面深刻地習得人類智慧、社會習俗和種種美德。童話充滿了真善美,在教學中,教師切忌拔高越界,切忌功利化和說教,切勿將語文課上成德育課,謹記引導學生體悟美、想象美、感受美是重點;童話充滿了表演性,教師切忌喧賓奪主,切忌教學形式化,切勿將語文課上成表演課,謹記帶給學生豐富的感受即能水到渠成;童話充滿了“詩意的真實”,教師切忌過分“求實”,切勿將語文課上成科學課、數學課,謹記學生擁有一顆童心,同時,讓自己捧著一顆童心進行童話教學。
6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童話作品的數量非常多,而且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具有非常重大的教育意義。在不同年級的小學課本中都是有童話故事的,對于較低年級,童話故事的文章比較多,這符合學生接受能力,對不同年級的童話課文進行教學的時候存在著共性,主要表現在教學策略方面。童話是兒童比較喜歡的文體,在內容方面非常豐富,盡管,現在對童話的定義存在著差異,但是,作為一種兒童能夠接受的文體,其以后的發展也將會非常好。童話在表現手法方面比較夸張,以故事作為敘述載體,能夠更好的被兒童接受。
參考文獻
[1]劉曉東.論童話的教育學意義∞].教育科學,2000(1).
[2]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K].商務印書館,2005.
[3]王泉根.兒童文學教程[H].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陳麗君.以《巨人的花園》為例談童話教學策略[0].教學與管理,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