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對小組合作模式進行了理性分析,闡述了小組合作模式為高中信息技術帶來的兩種積極影響,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最后則提出要對學習任務精巧設計、小組成員科學配置以及評價更高效等具體實施措施,保證小組合作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應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信息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合作學習這種卓有成效和創新意義的學習策略與教學理論被逐漸應用以來,已經在國內外的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初,合作學習模式基于美國約翰遜兄弟的群體動力理論,強調的是合作與競爭的相互融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教育思想就有合作學習的痕跡,正如《學記》中所記錄的名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樣,如果學生之間失去了交流切磋,那么必定會帶來知識方面的狹窄與見識方面的淺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已經決定了學生需要具備更加寬廣的學習視野以及豐富的信息技術素養,因此,小組合作模式能夠極大的促進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
1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理性分析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合作學習的一種類型,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所倡導的學生之間交流與切磋,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目的在于,通過小組成員自身的影響力以帶動小組整體水平的進步,而這種“以生帶生“的效應可以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模仿與競爭,為合作小組成員提供了不同的展現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的傳播與應用,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小組合作學習深深地扎根于情境教學或分層教學的土壤中,為創設適合本課程的情境以及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保證;二是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顯著地創新型教學理論和教育思想,從合作學習理論的萌芽、發展、成熟、推廣的過程足以看出,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受到國內外廣泛的推崇與青睞,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主流教育模式,從理論階段過渡到實踐環節,其中蘊含了學習動機理論、自我效能感以及集體行動理論等多種優秀思想,成為促進課堂和諧、學生健康成長的主旋律。
2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帶來的積極影響
與其他課程相比,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不僅具有緊跟技術發展、貼近現實生活的時代特性,也涉及了信息、哲學、美學等各種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趣味性和應用性。小組合作學習可以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帶來很多積極影響,具體表現為:
首先,小組合作模式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在高中信息課上,分層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往往是形影相隨的,這主要是因為高中階段學生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的基礎可謂參差不齊,這就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和掌握的速度大相徑庭。僅以多媒體信息加工為例,這個模塊就細化為多媒體作品的制作與集成、圖像處理以及常見視頻音頻格式與播放等很多小內容,往往信息知識全面的同學一點就透,而基礎差點的難度就相對有些大。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促進了不同計算機操作能力和知識層次的學生相互學習借鑒,為高中信息教學營造了學生互依、小組互競的濃烈氛圍。
其次,小組合作模式有利于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通常情況下,小組合作活動包括小組內部交流討論,共同探索發現和小組之間的相互競賽兩種形式,主要以鍛煉學生的言語表達、思維邏輯和交往適應等能力為主。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發現,很多受益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學生具有明顯的變化:他們往往思路清晰,既能夠很有邏輯性的去闡述自己的獨特觀點,又能敏銳的發現其他小組觀點的不足之處,顯示出令人振奮的學習狀態與情緒。因此,小組合作學模式能夠塑造學生全面的信息素養,有效地幫助高中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完善和應用。
3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實施
小組合作模式是一項整體性的工程,從信息技術學習任務的選擇、小組成員的分配以及合作學習效果的評價,每個環節都要經過教師的精心安排與策劃,才能保證小組合作模式的順利實施。
3.1 高中信息技術學習任務要巧設計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由理論知識和上機實踐兩部分構成,由于其知識點較多且比較分散,并不是所有的學習任務都適合采用小組合作模式,象“信息的獲取”這一節內容,主要是為學生介紹信息的概念、特征以發展趨勢等基本知識,就沒有必要設定為小組學習任務,而面對著“網站的設計與評價”這樣的單元學習時,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智慧,力求使學生依據不同的任務需求進行靜態和動態網頁制作。由此可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通過巧妙設置不同的小組學習任務,保證學習任務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并存,才能真正的體現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多元性和開放性。
3.2 小組合作學習成員要會搭配
只有一支人員搭配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才能“集眾人之所長,強小組之優勢”,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充分提高的機會。而在小組的劃分、人員的分配等細節上都具備一定的技巧,具體表現為:一是要控制小組成員的數量,既要避免因為人數過多而導致的課堂秩序混亂;二是要避免同一層次或同性別學生的聚集,要多方面多角度去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針對性的為每個學習小組分配合適的成員;三是要對小組的安排進行動態跟蹤,一般情況下,最初每個學習合作小組的表現差別不大,但隨著小組活動的增加,小組之間的表現差異將越來越大,此時就需要及時進行調整,以防止損傷學生的自信心。
3.3小組合作模式評價要更高效
評價使小組合作與交流變得更加客觀,這是因為當學習任務完成之后,必須遵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來檢查與反思小組活動的得失情況。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首先,要遵循激勵學生為主的評價原則,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最終為己所用;其次,要及時公布評價結果,特別是當學生在信息學習中有所進步時,善于利用評價這一武器來激發學生積極進取,不滿足于當前取得的進步和成績。除此以外,小組合作評價也要兼顧所有學生的整體需要,使評價變得更加公平與透明。
4結語
總之,小組合作模式在我國教育界已經掀起了一種新的教育思潮,盡管小組合作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我們依然要不斷反思和改進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使之能夠更加適應我國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更加貼近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 趙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2] 徐冬安.“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2,66.
[3] 陳瑾.問題討論式協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8,10.
[4] 王孫斌.信息技術有效教學初探——多元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