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舒城縣部分中學在物理課堂教學改革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取得的初步進展以及課改實驗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參與課改的一線物理教師吶喊助威。
關鍵詞:課堂教學改革 效率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根據主觀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它要求以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強調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課改精神的指引下,我縣多所中學申請了以“提高課堂效率,轉變教學方式”為主題的實驗課題,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課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新的教育理念逐漸被接受
通過課改,老師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教學過程不能變成教師的一言堂、滿堂灌的個人表演,而應該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的舞臺,通過交流與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發展與進步。在課改實踐中,“探究性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先學后教,自主學習導學案”等新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物理教材中新技術、新材料的內容,對教師的挑戰性更高了;新教材的知識安排更加合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更大,有利于他們的終身發展;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實和提高。教學評價方面,老師們更多關注如何培養學習的興趣;怎樣才能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和諧發展,而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盯著分數了。
2變被動應付為主動參與
課改實驗的深入開展,使得教師們漸漸感受到了課改的壓力,自身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
教學方法的滯后與課程改革不可避免的發生沖突,怎么辦?
一要主動鉆研新課改的理論,學習課改實驗區的成功經驗。二是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通過教研活動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困惑。三是教師參與公開課、示范課的熱情越來越高。課改學校通過制度、經費的傾斜,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公開課教學,通過派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給教師的學習創造機會,教師學到了很多新的的教學方法與思路,而且在實驗中嘗到整合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的甜頭,很多教師意識到:上示范課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已的綜合素質,同時也可以展示自已的課改成果和風采。
3學生開始主動大膽地參與課堂教學
課改改變了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授課方式,拉近了師生間、學生間的距離。課堂中討論、對話、辯論等交流方式更多的出現了,課堂氣氛更加熱烈,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被充分的調動。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等學習方式被廣泛運用,引導學生“自已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的勁頭,使得物理課堂充滿了活力。如在一堂“什么是力?”的教學中:教師課前創設情境后啟發學生:你對力的相互性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學生提出了: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嗎?方向一樣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探究上述問題。整個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大膽交流,主體性得到很大的發揮。課后作業的形式也比以往更加豐富。一改以往物理作業只是做習題的傳統,增加了小實驗、小制作、查資料、等形式多樣的作業,難度雖然較過去增加了,但學生卻十分喜愛,參與的熱情絲毫沒有減退。
4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問題意識明顯加強。新課程更強調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從各校的調查和從現場聽課來看,課改實驗班的學生有著強烈的質疑精神,在課堂內外都能主動提出各種樣的問題,敢于質疑書本中的觀點、敢于提出同老師不一樣的觀點。
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逐漸養成。新課程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教學方式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用,使得學生的探究能力得以不斷地強化。
實驗操作能力越來越強。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強調讓學生多動手實踐,特別鼓勵學生用身邊的生活用品來研究物理問題,對課堂中得到的結論不在是記下了事,而是盡量用實驗去驗證,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實踐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當然會得到增強。
5課改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物理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有些問題已成為課程改革深入下去的桎梏,值得我們警惕和注意。
問題之一:教育管理部門對教學的評價機制的落后。受傳統教學質量觀的影響,絕大部分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仍然停留在學生的分數上,衡量學生物理成績的好壞的標準仍是分數。而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問題意識與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等是無法通過分數來衡量的。一些課堂上表現很好的同學因為分數沒考好,已經對新的教學方式產生了懷疑。如何發揮“中高考”的指揮棒作用,將考試命題引到有利于促進新課程改革上來,使得老老實實進行課改的師生在萬眾矚目的中高考中不吃虧是我們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課改的推進就會簡單的多。
問題之二:各校辦學條件的差異性影響了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整體水平。硬件條件好、學校領導重視的學校產生的效果明顯好于條件差的學校,有些學校基本經費得不到保障,課本演示實驗都難開齊,更不用說其他了。
問題之三:學生課外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受很大的限制。新課程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可現實是學生絕大部分時間在學校渡過,在校外的自主時間和空間極其狹小,在加上作業負擔的沉重,讓學生對教師布置的活動性作業,課外實踐等無法真正落實。
問題之四:教師的對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夠,導致平時教學中更多的是一些照貓畫虎的簡單模仿,沒能領會新課程的精髓,不善于整合課內外的教育資源,造成了“新瓶裝老酒”的無奈現實。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年7月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四月
桂河冰,男,(1975.10-),安徽六安舒城人,本科,中教一級,教研員,中學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