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探究”教學模式是情境教育理論與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流程。它在新課改理念與教學實踐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以“情境探究”教學模式為載體,可以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更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關鍵詞:情境探究 教學模式 英語教學 課堂變革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1“情境探究”教學模式與操作流程
所謂“情境探究”教學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充分利用以現代多媒體技術為主的各種教學手段和資源,創設和調控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煥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探究與情感活動的結合中自主完成意義建構的一種教學模式。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帶入情境,確立目標—提出問題;憑借情境,探究解疑—解決問題;拓展情境,達標訓練—鞏固問題;聚焦情境,反思構建—總結問題”。
2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素質教育和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強調英語課程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知識為出發點,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和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3 “情境探究”教學模式是教學理念實踐化的橋梁
要把《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轉化為教學實踐,必須要有一種體現這種理念的教學載體來承擔。“情境探究”教學模式就是同素質教育要求相一致的、以弘揚主體精神為基本特征的、以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為出發點的全新教育模式。這一教學模式貫穿了情境學習、探究學習、建構學習的基本理論和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并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化,解決了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到課堂教學操作轉變的難題,架設起了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4 運用“情境探究”教學模式,促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變革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情感特點和知識結構,運用情境現況,在教學中確立情感目標,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巧妙組織教學資源,擇優采用教學形式,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情境”處理,教師“情境”的自我調控及師生“情境”的互動交流等信息反饋來調控“情境”。課堂教學本來是一個“情境”交融的過程,只有通過以上方法,并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化,我們就可以通過課堂教學來陶冶學生的情感,通過情感來優化課堂教學,從而達到英語的教學目的。
4.1 運用“情境探究”,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讓學生“動”起來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渠道是課堂教學。近幾年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所謂“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滲透著自主精神,強調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這對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養成、終身學習理念的接軌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4.2 運用“情境探究”,積極融合現代教學技術,讓教師“動”起來
要使高中英語課堂精彩紛呈,活靈活現,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教師在加強教育理論學習的同時,還要作到對教材、多媒體技術兩手抓。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需要,努力營造“情境”,探究最佳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課件制作要盡量實用,避免擺花架子
在現代教學技術中,最常用的要算是教學這課件了。但我們在課件制作上,應盡量避免只注重教學手段的新穎別致,加入過多的圖片、影像等資料,這些容易導致學生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課件中表現形式上,反而不關心教師通過運用課件所要傳授的知識內容,這樣,教師就不能很好地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功能,造成知識傳遞與能力培養的脫節,既浪費教師的時間與精力,又影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與應用,可謂事倍功半。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作用
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教師不能通過它把課堂所有環節和內容都展現出來。教師運用多媒體只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件設計時在運用“情境探究”過程中信息量不能太大,必須留給學生一定的探索、分析及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
“情境探究”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我們在實施英語新課標理念的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通過創設“情境探究”,努力讓每個學生有均等的參與機會和展示自我的空間,營造出民主、生動、和諧的教學氛圍。綜合來看,“情境探究”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動力作用
要想使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愛,用愛幫助他們正視自己,學會學習。評價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壞,不能只看他們的英語成績,最重要的是看學生是否喜歡英語。一般而言,當一個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和喜愛時,對教他們的英語教師也會非常喜歡,那樣的教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他們有積極主動的動力。
2、調節作用
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或結束前,教師根據設計好的“情境”,可以請一名學生用英語講一個笑話或簡單的哲理故事,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聽力,也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其英語潛能,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3、促進作用
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情境”設計的實施,綜合運用語言表達、課堂游戲、表演體會、音樂渲染、圖畫再現等手段,使學生處于生動形象的情境氛圍之中,不斷調動學生整合舊的知識模型,產生新的認知結構,進而起到熱愛英語、啟迪智慧、形成能力的作用。
創設情境,軟化替換甚至修改“任務型”學習方式,才會使英語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讓學生動手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英語。
有一教育學者曾說:“教育千秋事,甘苦寸心知”,我頗有同感!
參考文獻
[ 1 ] 劉存利著,“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動起來“,《學生雙語報》教師版13期2003,11
[ 2 ] 張肇中著, “試論研究性學習”,《課程教材法》,2000,6
[ 3 ] 《英語課程標準》 (實驗)
[ 4 ] 何文琴著,“高中英語課堂提問藝術初探”,《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
究》, 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