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應用校醫護理干預控制和預防小學生近視及沙眼的效果觀察。方法:選取我校1-3年級小學生20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各100人。護理組由校醫對學生進行為期2年的針對近視、沙眼控制與預防的護理干預;對照組不進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學生護理干預前后的近視、沙眼發生情況。結果護理干預2年后,護理組學生近視、沙眼的發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在對已近視、已患沙眼學生的近視、沙眼控制中,護理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小學生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近視眼、沙眼的發生率,并可有效控制近視和沙眼,值得在中小學校及校醫室推廣應用。
關鍵詞:內護理干預;小學生近視;沙眼
【中圖分類號】 R777.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2-0009-01
小學生處于身體生長發育和增長知識的關鍵階段,由于學生普遍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因此,任何的不良習慣、行為、教育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調查發現,現代小學生普遍存在近視、齲齒、沙眼、超重等現象,這些疾病或現象不利于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本文旨在通過校園、家庭、學生進行全方面護理干預,觀察控制和預防小學生近視眼及沙眼的實際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于2011年選取我校1-3年級200名小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06例,女生94例,年齡6歲至11歲之間,平均年齡(7.4±1.2)歲。通過檢查發現,已近視兒童36名,佩戴眼鏡學生28名,已患沙眼兒童32名,經詢問所有學生均無家族近視遺傳病史。隨機將200名學生分成護理組與對照組,每組100人,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已近視、已患沙眼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據《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手冊》和《全國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方案技術規范》對學生的近視及沙眼情況統一診斷。由我校醫務室護士對護理組學生進行針對近視、沙眼的護理干預。采用校園-家庭模式全面對學生進行護理干預,之前和學生家長做好溝通,家長均同意積極配合校醫的護理干預方案,學生在家時,按護理要求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生在校時,由校醫務室護士進行教導和監督,并對學生進行督促和管理,嚴格按照護理方案進行,減少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因素。
1.3 效果評價標準
對已近視、已患沙眼學生,近視情況無發展,度數無增加或沙眼疾病康復記為顯效;視力檢查較基礎值變化小于0.3或沙眼病情減輕記為有效;近視檢查較基礎值變化大于0.3或沙眼病情無變化、嚴重記為無效。基礎值為學生干預前的檢查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2.1 護理干預2年后,兩組學生的近視及沙眼情況
護理干預2年后,比較兩組學生近視及沙眼情況,護理組的學生近視及沙眼情況發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護理干預2年后,護理干預的總有效率情況
比較干預后兩組學生的視力和沙眼情況進行檢查,護理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討論
沙眼、近視等疾病目前已成為校園普遍存在的情況,因學生平時不注意用眼衛生,看書距離書本太近、眼部過度疲勞等因素造成了近視、沙眼等疾病[1]。雖然這類疾病對學生無嚴重影響,但易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對眼睛的保護須引起學校、家長的重視[2]。筆者從事校醫護理工作多年,總結出對小學生近視的護理干預方法有以下幾點:①和學生家長做好溝通,學生回家后,家長須做好配合和監督。做功課時,使用低功率白熾燈,嚴禁使用閃爍、高亮度臺燈;規范坐姿,家長監督學生在家寫作業時的坐姿情況,要求眼睛距離書本35cm-50cm,胸部距離桌面5cm-10cm,每40分鐘休息10分鐘,活動身體并眺望遠處;②家長控制學生看電視、電腦時間,距離電視屏幕不小于5m;③禁止學生躺著看書、看電視等;④家長要為學生合理搭配飲食,保證學生營養的均衡攝入,多食維生素類、粗纖維、蛋白質和魚類;⑤規律作息,晚上9點前入睡,保證每天睡眠時間不小于8小時;⑥學生在校期間,由校醫進行統一的健康教育,為學生講解近視的危害,堅持做眼保健操,以及眼睛的保養等健康知識;⑦上課期間,不要趴在桌子上寫字、聽課;⑧鼓勵學生下課期間在操場活動,眺望遠處景物,緩解眼部疲勞,不在強烈的陽光下看書寫字[3]。對沙眼的護理干預方法:由校醫為學生分發健康教育圖冊,教導學生要勤洗手,當眼部癢痛時,不要用手去揉擦,防止手部細菌附著眼球表面,由于沙眼是具有傳染性的,且沙眼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極強,故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意識,洗漱備品應專人專用,防止交叉感染,臉盆、毛巾等應不定時進行消毒清理,盡量不去空氣污染嚴重、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已患沙眼學生應及時去醫院治療,并注意與他人的隔離[4]。
總之,校醫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預防學生近視及沙眼,對已患近視和沙眼學生情況的控制優勢明顯,對廣大中小學生改善自身生活習慣,減輕學習壓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校園校醫護理干預可在各中小學校園推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佳菲,小學生近視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1):89
[2]李小毅,劉亮,周愛武,等.湘潭市257 名小學生視力變化六年追蹤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1,22(1):62.
[3]姜淑敏,叢梅,白素平.社區學校健康教育管理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2):158-159
[4]崔爽,季成葉,張琳.2000年我國中小學生沙眼防治狀況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6,1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