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加替沙星與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配伍的穩定性特點進行分析。方法:選取加替沙星注射液和奧硝唑注射液應用紫外分光光度方法進行檢測,對進行配伍后8個小時兩種藥物含量、PH值、外觀等情況進行分析。結果:8小時的加替沙星注射液配伍奧硝唑注射液的PH值和光譜等情況無明顯變化。結論:加替沙星與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配伍,在常溫保存下8小時內安全穩定性較高可進行配伍使用。
關鍵詞:加替沙星注射液;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配伍;藥物含量;PH值;外觀;性狀;常溫保存.
【中圖分類號】R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2-0025-01
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為硝基咪唑類的第3代衍生物,是一種臨床治療效果更高,治療用藥時間更短,在體內分布更廣和峰值較高,主要為強力抗厭氧菌和抗原蟲感染的藥物。奧硝唑主要在肝臟代謝,在體內主要以具有細胞毒作用的原藥和具有細胞毒作用的中間代謝活性產物,作用于厭氧菌、阿米巴蟲、賈滴蟲和毛滴蟲細胞的DNA,使其螺旋結構斷裂或阻斷其轉錄復制而導至其死亡,從而達到治療和抑制抗原蟲感染的臨床療效 [3]。加替沙星注射液為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具有抗菌譜廣,殺菌性強,組織穿透力好,常用于腹腔、膽道及盆腔感染的治療,上述感染多為內源性感染,厭氧菌在這些感染中占重要角色。加替沙星主要是針對革蘭陰性菌,易溶于水,其臨床應用穩定性較好,不良反應較少,毒性較小,作用時間較長,生物利用較高。 抗菌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菌的DNA旋轉酶和拓撲異構酶Ⅳ。從而抑制細菌DNA復制、轉錄和修復過程+。兩種藥物進行聯合使用則可有效治療厭氧菌與其他細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同時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兩種藥物常聯合使用,但進行配伍應用情況較少,本文對加替沙星注射液和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進行配伍安全性的檢測,模擬兩藥臨床常用量進行體外配伍穩定性考察,現將結果詳細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主要應用儀器為UV一2201型自動記錄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PHS一3C型精密PH汁(上海雷磁儀器廠);TG328B型電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儀器廠)[1]。奧硝唑對照品(南京圣和藥業有限公司提供,含量99.9%,批號:20030324);加替沙星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30455-200202);加替沙星注射液(樂派: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8763,劑型:注射劑規格:20毫升:0.2克);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奧力妥:西安萬隆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325,100ml(奧硝唑0.5g與氯化鈉0.85g)/瓶)
2檢測方法
選取加替沙星常用劑量0.2g和奧硝唑常用劑量100ml(奧硝唑0.5g與氯化鈉0.85g),均應用蒸餾水進行配制,制成加替沙星溶液濃度為lOug/ml的溶液;奧硝唑溶液濃度為約25ug/ml,選取適宜容量的蒸餾水進行空白對比,應用光譜儀進行掃描范圍確定在分別在200~400nm波長[1]。
3結果
3.1掃描結果
掃描結果顯示如下,加替沙星最大吸收在290.5nm波長處,奧硝唑最大吸收在319.6nm波長處。由光譜圖的分析結果顯示奧硝唑和加替沙星兩種藥物的紫外線吸收不發生干擾,同時可選擇加替沙星的測定波長為290.5nm,以奧硝唑溶液為空白,測定加替沙星的吸收度;以319.6nm為奧硝唑的測定波長,以加替沙星溶液為空白,測定奧硝唑的吸收度[2]。
3.1外觀觀察和PH值檢測
常溫下配伍后的溶液分別在0、1、2、4、6、8小時的觀察下,具體表現為外觀淡黃色澄明液體,無懸濁物,無顏色改變,無性狀變化,無氣泡和沉淀物產生,對其進行PH值的檢測,無變化,以Oh的含量為100%為標準進行計算,對0、1、2、4、6、8小時分別進行含量的計算和測定,進行紫外線掃描和吸收度的監測,峰位和峰形無明顯變化,詳見表1。
4.結論
相關文獻和實踐結果顯示奧硝唑和加替沙星注射液配伍檢測結果顯示配伍后常溫下臨床效果較好,性狀和外觀較為穩定,安全性較高,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和使用,同時配伍后的治療溶液符合《中國藥典》相關規定,可進行配伍使用而應用于臨床治療。同時國外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監測加替沙星的測量,操作簡單、方便,準確率較高,重現和精密度較好[5]。
本實驗是模擬臨床用藥量進行配伍,分別從溶液外觀、pH值、含量變化、吸收峰形及吸收度多個因素考察了鹽酸加替沙星注射液與奧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按臨床使用習慣配伍后的穩定性。以上實驗結果表明,在室溫(20℃)下進行的8h內鹽酸加替沙星注射液與奧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溶液的外觀、pH值、含量、紫外線吸收峰形均未發生明顯變化,故認為臨床上在8h內注射用加替沙星可與奧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綜上所述,加替沙星與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配伍,在常溫保存下8小時內安全穩定性較高可進行配伍使用??蓮V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對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Kamma JJ,Nakou M,Mitsis,et al.The clinical and micmbiological effects of systemic ornidazole in sites with and without subgingival debrdement in eary-onset periodontitis patients [J].JPerodontol,2000,71(12):1862.
[2] 楊繼章,楊樹民,劉瑞琴,等.注射用加替沙星與頭孢曲松配伍的穩定性考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5,25(3):256.
[3] 李斌.注射用奧硝唑與加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配伍穩定性考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704(05):122-123.
[4] 肖泉.注射用奧硝唑與加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的配伍穩定性考察[J].中國藥業,2007,16(19):8-9.
[5] 繆玉山,倪沖,施靜香。等.加替沙星注射液的研制和質量控制[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3,22(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