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為了提高對本病的診斷水平,現將我院2012~2013年經規范化腸鏡活檢及手術病理證實的26例結腸癌X線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
關鍵詞: 結腸癌; X線診斷; 鋇灌腸; 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R574.6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2-0039-01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發病率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結腸癌主要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呈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還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轉移。慢性結腸炎患者、結腸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為易感人群。
結腸癌是消化道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在我國占惡性腫瘤的第4位[1],以單發多見,也可見兩個以上部位發病者,本病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基層醫院X線檢查仍是診斷的重要手段,本病生長緩慢,較晚出現遠處轉移,如能早期診斷和手術治療預后比較良好,為了提高對本病的診斷水平,現將我院2012~2013年經規范化腸鏡活檢及手術病理證實的26例結腸癌X線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2012~2013年經規范化腸鏡活檢及手術病理證實的26例結腸癌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53.6歲,40歲以下2例,41~60歲10例,60歲以上14例,主要癥狀為腹痛腹脹20例,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13例,便血者13例,腹部觸及包塊者12例,發現遠處轉移者4例。
方法:檢查前清潔腸道后行X線鋇餐透視及鋇液灌腸,進行站立,臥位多方位透視加點片觀察,其中5例行全消化道鋇餐透視,5例鋇餐透視加灌腸,16例只做了鋇液灌腸。
2.結果
發病部位:盲腸升結腸8例,橫結腸6例,降結腸3例,乙狀結腸3例,直腸6例,直腸和乙狀結腸癌均配合腸鏡檢查。
X線征象:結腸癌X線表現錯綜復雜,變化多端,根據腫瘤生長方式大體分為4型[2](浸潤型,腫塊型,潰瘍型,混合型)。綜合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①腸道充盈缺損,本組9例在腸壁的一側出現不規則類圓形或分葉狀充盈缺損,病變處黏膜破壞或不規則粗大,可出現表淺潰瘍,壁僵硬,不能擴張,中晚期充盈缺損范圍增大。②腔內龕影:本組6例,龕影位于腔內,大小不一,大多為2~3cm,也可達7~8cm,龕影的形態多種多樣,多沿長軸發展,常可見到“半月征”。③腸腔狹窄:本組7例,腸腔狹窄多見于浸潤性結腸癌,癌腫引起局部腸壁僵硬局限于一側或環繞腸管,引起對稱或不對稱的腸腔狹窄,浸潤區黏膜破壞或消失,當結腸環形受侵時,局部呈環形或短管狀狹窄,狹窄段與正常段有截然分界,狹窄段以上腸管擴張或出現腸梗阻。④腸套疊:本組3例,可見正常腸管隨癌腫組織一起套入遠端腸管內,深達數厘米甚至超過10cm以上,如果套的不緊,透視可見到較細的黏膜紋,套的較緊時,由于缺血水腫而呈粗大環形黏膜紋。⑤回腸末端的改變:本組2例,靠近回腸末端的癌腫可直接侵犯回盲瓣,延伸到回腸末端,引起回腸的壓迫,狹窄粘連和梗阻。狹窄段以上的腸管多擴張。⑥腸道移位:本組4例,由于癌腫晚期,腹內轉移引起腸道壓迫和粘連,腹腔內轉移可出現多處腸管狹窄,結腸與后腹壁或側腹壁距離增寬等改變。
3.討 論
結腸癌為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X線氣鋇雙重造影在本病的檢查中仍占重要地位,因此方法為無創性檢查,病人無痛苦,易接受,在基層醫院易實行。特別近年來,由于設備的改進和更新,較前相比,影像清晰度明顯提高,對癌腫的部位、大小、侵襲范圍及腸管狹窄程度和梗阻情況都能做出準確判斷,給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
結腸癌的X線征象已被大多數X線影像醫生所掌握,在日常實際工作中,我們體會到,對于臨床和X線征象比較典型的病人,特別是中晚期患者,診斷并不難,但是在結腸癌早期,X線征象不典型或與其他疾病X線征象相類似者要達到百分之百的診斷仍有一定困難,往往造成誤診和漏診,這就需要我們將X線征象與臨床實驗室檢查緊密結合起來,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在多年的影像工作中,對于結腸癌的診斷,以下疾病我們往往難以鑒別:①肉芽腫性結腸炎:本病也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內及周圍腫塊[3],X線表現較大充盈缺損,易誤診為結腸癌,但是肉芽腫性結腸炎病變處常見卵石樣黏膜或有裂隙樣潰瘍或縱形、橫行之線狀潰瘍,腸管僵硬程度較輕,病變段腸袋不對稱,若有假憩室或囊袋狀改變等均可幫助與結腸癌鑒別。肉芽腫性結腸炎的潰瘍具有良性潰瘍的特征,而結腸癌之潰瘍形態常不規則,周邊黏膜皺襞中斷破壞,常有環堤與癌結節等惡性潰瘍之特征。②腸結核:腸結核可顯示黏膜紊亂不規則,龕影及息肉樣充盈缺損,腸管局限性狹窄等改變,與結腸癌鑒別有一定困難,一般腸結核病變段與正常區域逐漸移行,分界不明顯,腸管邊緣毛糙或光滑,無明顯僵硬感,仍可見變形收縮的腸袋,回盲部升結腸常縮短,黏膜無明顯破壞,胸部檢查常可見浸潤性結核灶。③結腸外腫瘤壓迫侵蝕:可是腸管形成局限性狹窄,與浸潤性癌相似,但此類狹窄常呈偏心性,以一側腸管為主,腸管有受壓移位改變,如果是腸外腫瘤壓迫,可借助CT協助診斷。
參考文獻:
[1]胡伯虎.大腸肛門病學.北京:科技技術文獻出版社.
[2]相雪英,包彥明.結腸癌的診斷及CT表現.實用放射雜志,1999,4(15):4.
[3] 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科技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