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超聲診斷急性闌尾炎的價值與效果進行分析觀察。方法:選取我院外科自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間,所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共計3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手術前均經由超聲檢查,術后病理診斷證實為急性闌尾炎。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超聲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一致性進行分析。結果:36例經最終病理診斷確認為急性闌尾炎的患者,超聲診斷下提示34例(94.44%)患者存在急性闌尾炎癥狀,兩種診斷方法下診斷結果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超聲診斷可作為對急性闌尾炎的基礎診斷方案,針對超聲檢出無異常征象的患者,應當結合患者病史、實驗室檢查等方法,加以確認。
關鍵詞:超聲;急性闌尾炎;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2-0091-01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之一。研究分析指出,急性闌尾炎致病機制主要是受到闌尾管腔阻塞以及細菌感染等因素的影響,而引發的炎癥反應[1]。急性闌尾炎發病速度較快,病情危重,當前多通過手術切除闌尾的方式加以治療。針對臨床主訴血象升高、腹部包塊、有下腹疼痛、惡心嘔吐的患者,應當通過各種影像學診斷方法及時確診[2],從而選取合理的治療方案。為進一步探討超聲診斷急性闌尾炎的價值與效果,本文選取我院外科自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間,所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共計3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展開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外科自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間,所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共計3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手術前均經由超聲檢查,術后病理診斷證實為急性闌尾炎。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計26例,女性患者共計10例;患者年齡在15~65周歲范圍之內,平均年齡為(41.5±2.3)歲;患者病程在4.0~52.0h范圍之內,平均病程為(28.6±5.3)h。
1.2 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闌尾切除手術前,均進行超聲檢查與診斷。具體操作方法為:使用飛利浦HD-11型超聲顯像儀對患者進行診斷,診斷期間設定儀器探頭工作頻率為3.5~5.0或7.5~10 MHz單位。檢查過程中,引導患者保持仰臥位狀態,探頭常規對右下腹部進行掃查。針對右下腹部聲像圖未見明顯異常征象的患者給予全腹部掃查。針對掃查過程中發現的低回聲包塊進行直徑測量,對周邊組織、內部回聲、以及盆腔、腹腔積液情況、脹氣情況、腸管擴張情況進行觀察。同步對病變區域可能顯示的探頭壓痛、反跳痛癥狀進行檢查與記錄。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超聲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一致性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本文數據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與計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X2檢驗,可信區間95%,檢驗水準為0.05,當 P<0.05時為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6例經最終病理診斷確認為急性闌尾炎的患者,超聲診斷下提示34例(94.44%)患者存在急性闌尾炎癥狀,兩種診斷方法下診斷結果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如下表所示(見表1)。
3 討論
本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36例經最終病理診斷確認為急性闌尾炎的患者,超聲診斷下提示34例(94.44%)患者存在急性闌尾炎癥狀,兩種診斷方法下診斷結果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該數據提示:以超聲對急性闌尾炎進行診斷,效果顯著。臨床有如下幾點體會:
第一,在超聲診斷過程當中,典型急性闌尾炎患者聲像圖表現特征主要可根據急性闌尾炎類型劃分為以下兩種:其一是我院臨床診斷中常見的化膿性闌尾炎(本組共25例):由于闌尾漿膜的高度充血和表面多量的纖維素與膿性滲出物,以及闌尾壁內的多個小膿腫形成,闌尾顯著腫脹,超聲診斷下顯示闌尾腫脹直徑在0.8~1.2 cm范圍之內,通常闌尾壁厚度在0.5 cm以上[3]。化膿嚴重的患者超聲下可見縱切面呈指套征,橫切面仍呈同心圓征,外側強光帶顯示不清晰,肌肉層水腫呈低回聲,黏膜和黏膜下層呈相對強回聲,呈強弱強三層結構。合并結石時,腔內見強光團伴聲影。彩色多普勒可顯示闌尾壁有明顯增多的彩色血流信號;其二是臨床發生率相對較少的壞疽性闌尾炎(本組共4例):由于壞疽性闌尾炎患者大多會出現闌尾內壁的全層性壞死,內壁黏膜呈中度以上糜爛,超聲診斷下層次結構消失,且可見膿性物質充滿闌尾腔內。同時,超聲聲像圖下還可顯示壞疽性闌尾炎患者闌尾體積明顯腫大,邊界模糊,存在一個或多個低回聲暗區,呈邊緣不規則分布趨勢,回聲雜亂,部分嚴重患者超聲下可見闌尾穿孔。
對于超聲診斷為非典型急性闌尾炎的患者而言,在超聲聲像圖上主要表現為未發現異常的低回聲包塊。而表現為其它的間接聲像改變,具體而言,在出現以下聲像的情況下,結合臨床表現可考慮為非典型急性闌尾炎:第一,腸管局部擴張(本組4例患者檢出腸管局部擴張),超聲聲像圖下,患者右下腹部位置可見腸管局部擴張,腸腔內徑多在35.0~50.0mm范圍之內,存在液氣泡回聲;第二,游離液性暗區(本組5例患者檢出游離液性暗區),超聲聲像圖下,多見患者右下腹部位置或盆腔位置分布不規則液性暗區,長徑多在25.0~50.0mm范圍內,短徑多在11.0~25.0mm范圍之內。同時,有關臨床研究中顯示:因炎性滲出物較多。周圍腸管粘連,大網膜移至右下腹,闌尾聲像被掩蓋,右下腹腸間見散在不規則液性暗區,可伴盆腔少量積液。
對于超聲診斷下顯示聲像圖無異常回聲的患者而言,本組共2例患者。超聲下多提示患者右下腹部位置闌尾區域內,探頭壓迫下存在明顯壓痛、反跳痛癥狀。而超聲未檢出異常回聲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發病時間短,病變僅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層,闌尾輕度腫脹,表面滲出物少,因而,超聲檢查未見異常。
綜上所述:超聲診斷可作為對急性闌尾炎的基礎診斷方案,針對超聲檢出無異常征象的患者,應當結合患者病史、實驗室檢查等方法,加以確認。
參考文獻:
[1] 戚樂,向軍益,戴平豐等.闌尾石多排螺旋CT征象診斷闌尾炎的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2,28(7):1045-1047.
[2] 吳麗卓,王景宇,王淑清等.MSCT在無典型臨床表現闌尾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2):287-289.
[3] 顧秀文,金先慶,李曉慶等.1179例小兒穿孔性闌尾炎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17):2357-2358,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