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教育
【中圖分類號】R58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2-0108-01
糖尿病治療過程中靠五架馬車(教育,飲食,運動,藥物,監測和心理)。增加患者對糖尿病認識有助于提高療效。糖尿病危害性的教育非常重要,同時必須指出降糖,降脂,控制體重措施是有限度的,降低過頭過快的危害更大。
長期進化過程形成人的血液中繁雜成分的數量范圍適宜模式,過高,過低都會損害機體。雖然人體具有十分精密的調節系統,但是也不能完成血液成分量過度改變的安全轉化。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體重數值異常高低過度都會加速并發癥發生發展,顯著異常\變化過速甚至造成殘疾或早亡。 另一方面人體一邊發育成熟一邊衰老,調節能力隨著年齡減弱。老年人對應激耐受性遠遠低于年輕人更易產生嚴重后果。
面對周邊嚴重糖尿病人的后果,使許多糖友認識糖尿病危害,非常想擺脫糖尿病、產生指數達標越快越好的想法。但是過快控制血糖造成血糖波動過大,產生的血管危害惡果比高血糖致影響更大。國內外最新的大量研究證明了這個結論。由于血糖過低機體調動升高血糖的機制——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亢進分泌代償,這是應激,導致心腦血管痙攣急性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中風等致殘率死亡率增高。我們見到有的患者在強運動時猝死,他一直堅持鍛煉進行長壽的努力瞬間毀滅,糖尿病低血糖癲癇樣表現也有發現。同時低血糖導致血糖波動增大使治療難度增加,增加醫療費用和痛苦。研究證據說明血糖波動過大對血管損害影響甚至超過持續性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與健康人的低血糖癥標準存在差別。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出現饑餓,心慌,手抖,出汗,緊張,面色蒼白軟弱等低血糖癥狀,通過吃糖改善具備這樣三條——診斷低血糖癥。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能低于3.9mmol/L,研究發現睡眠前血糖5.9mmol/L以下患者夜間低血糖發生率相當高。老年人和長病程患者睡眠前不能低于6.1-6.7mmol/L。
老年慢性糖尿病患者與新發糖尿病低血糖表現存在差異,他們的自主神經損害反應障礙,經常低血糖變得沒有癥狀。這個人群血糖下降時不出現心慌,手抖,緊張等低血糖交感神經反應。患者夜間出現幾個小時低血糖,家屬不仔細檢查患者的內衣腋下潮濕、或患者睡眠中反常姿態無人發覺失去救助。“寂靜性低血糖”使患者從睡眠直接進入昏迷。
教育糖友按照醫囑使用胰島素或者口服降糖藥,按時按量進食固定能量。白天活動量大在早餐增加牛奶或者勞動時補充餅干。睡眠前加餐混合餐;晚餐后3小時測定血糖不能低于5.8mmol/L,否則應予加餐再睡眠,并在次日下調晚餐前短效劑量。外出隨身攜帶糖果餅干和糖尿病聯系卡,以便被人發覺救助早入院救治。
一旦發現低血糖昏迷爭取測定血糖,立即喂食蜂蜜1湯匙或濃果汁半杯或葡萄糖片2片/或甜汽水半罐或嘴邊涂抹蜂蜜,如果好轉10分鐘再吃一次米飯類防止再發。如果不醒轉立即呼救急送醫院。檢查血糖確診低血糖立即靜脈推注50%GS40ml~60ml,必要時十分鐘后再次靜脈推注,然后繼以10%葡萄糖500ml或者5%GNS1000ml靜脈滴注。予以GLUCAGON1.0mg~0.5mg靜脈或皮下注射。或腎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嚴重患者HSS135mg加人10%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對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患者尤其需要,嚴密復查血糖調整治療,使血糖維持在11毫毛爾/升水平。患者留院觀察1天~2天防止體內殘留降糖藥劑及其代謝產物繼續發揮降糖效致復發。 恢復后根據病因予以調整治療調整生活。嚴重者積極搶救應用醒腦劑、氧氣吸入、降腦壓綜合措施挽救生命改善神經系統損害。
糖尿病降糖治療宗旨是減緩心血管并發癥,低血糖非常易發生嚴重心腦血管意外,故老年人對低血糖的重視應超過高血糖,平穩降糖為糖尿病治療首要條件。區別青少年和老年人降糖目標,老年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患者降血糖不宜嚴格,夜間有人陪護。認識低血糖危害及時進食加餐成為老年人降糖治療的重要治療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