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身著素衣、穿著布鞋做講座的老教授走紅網絡,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知名遙感科學專家李小文。“布鞋院士”李小文教授潛心治學、節儉樸素的作風值得欽佩,人們紛紛表達對這位老教授的崇敬之情。
其實,早在民國時期的清華大學校園里,也有幾位不修邊幅、衣著簡樸的學人,他們的治學精神與李小文教授如出一轍。
聞一多先生1922年赴美留學,回國后在清華大學任教,教授先秦文學。當時,聞一多先生的住所在清華大學校園的最南端,距離其授課的教室足有三四里遠。許多年輕教師為了方便,都騎自行車在住所與教室之間往來,聞一多先生卻總是選擇步行。
清晨,只見聞一多先生穿著一件老藍布的大褂,頂著一頭紛亂的長發,戴著一頂破舊的呢帽行走在路上。聞一多還戴著老舊的大闊邊眼睛,足下穿的正是一雙粗布鞋。
年輕教師們上課,大多帶著大皮包,用來放一些書籍資料、講義等等。聞一多先生從不用“奢華”的大皮包,而是用一方老藍布做的包袱,將書籍資料包裹好,“土氣”地夾在腋下便出門了。
聞一多先生走路時,從不因衣著簡樸而自卑,相反,他走起路來昂首闊步,旁若無人,英姿颯爽中盡顯其勤儉低調的治學精神和剛毅樸素的人生態度。
或許是受聞一多的影響,簡樸的生活作風和勤勉的治學態度在當時的清華大學蔚然成風。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受到清華算學系主任熊慶來的賞識,被調來清華做助教。華羅庚也是常穿著一件洗得掉了顏色的灰布大褂,足蹬布鞋,游走在清華大學的校園里。
學生當中,著名歷史學家吳晗當時在清華大學歷史系讀書,也常常身穿一件舊灰布大褂,在西裝革履的同學中泰然自若。
在民國時期,聞一多先生等學人堅守自己的人生準則,輕外表,重治學,精神令人感動。而今,在這個物欲崛起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的聞一多、更多的“布鞋院士”,來為學者乃至全社會作出表率,引領時代的健康新風。
(摘自《通遼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