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深圳外來勞務工作人員手外傷患者的健康需求并提出護理對策。方法:對438例手外傷患者進行回顧性調(diào)查,分析患者術前心理狀態(tài)和健康教育需求,并針對患者需求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30%以上患者存在焦慮、恐懼、抑郁、悲觀情緒,53%以上患者對疼痛在意并擔心手術效果及預后,97.03%的患者希望得到病情變化的相關知識,70%以上的患者希望得到手外傷的治療、預防和功能康復等方面知識幫助。結論:根據(jù)手外傷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合理的護理方式和護理內(nèi)容,可以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態(tài)勢,積極配合手術,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手外傷;健康需求;護理對策
Study on Health Demand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Migrant Workers with Hand Injuries in Shenzhen
Li Hong.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081, Guangdong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health demand of migrant workers with hand injuries in Shenzhen, and to study on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health demand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438 migrant workers with Hand Injuries before the operation.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fear, depression or pessimism was more than 30%, more than 53% patients cared about pain and worried about th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operation, 97.03% patients wanted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on state of illness, 70% patients wanted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on treatment,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onclusions An appropriate nursing contents and ways according to the health demand of migrant workers with hand injuries can keep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ituation of patients, help patients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Hand Injuries; Health Dem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334-01
手是人類智慧與勞動創(chuàng)造的表達載體,手是重要的勞動器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機械化、半機械化設備的應用,交通事故的頻繁發(fā)生,使手外傷患者有日漸增多的趨勢。手外傷多為綜合傷,常同時伴有皮膚、骨、關節(jié)、肌腱、神經(jīng)和血管損傷,完全或不完全斷指、斷掌和斷腕等也時有發(fā)生[1]。手外傷因其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社會勞動力而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深圳市為沿海開放城市,多種配件加工企業(yè)較為發(fā)達,來深的外來務工人員(簡稱勞務工)較多,但由于機械化程度較低,勞動時間長,日夜班連續(xù)運營,加之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手外傷的發(fā)生率較高。為了解深圳市鹽田區(qū)勞務工手外傷患者的傷情分布情況、健康和護理需求,筆者對2011年7月至2012年 12月間發(fā)生的 438例勞務工手外傷患者進行回顧性調(diào)查并分析相應的護理對策。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 12月間發(fā)生于鹽田區(qū)的勞務工手外傷患者438 例,該類患者占我院同期骨科病人的 36.25%(438/1208),年齡 16~49歲,平均年齡25±11.3歲。其年齡、性別、損傷類型、地區(qū)分布等分別情況見表1。
2 需求調(diào)查
2.1 術前心理狀態(tài)調(diào)查: 從患者病歷中獲取患者一般情況后,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diào)查表分別評估每個患者的術前心理狀態(tài)。實施手術前護士與患者耐心交流,通過患者的語言、 語氣及神態(tài)等信息反饋中獲得患者術前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2.2 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 在詳細介紹調(diào)查目的、內(nèi)容和要求后,采用自行設計的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表由外科護士以問卷形式請患者填寫調(diào)查表。對患者健康需求調(diào)查項目,采用單項選擇法。填表時要求被調(diào)查患者對每個問題做肯定或者否定回答,按每項被選擇的患者人次多少進行統(tǒng)計。具體見表3。
3 護理對策
3.1 心理護理對策:
35%以上的患者存在焦慮、恐懼心里并對手術效果比較擔憂,這就要求外科護士對手外傷的手術流程和注意事項有較全面了解,同時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和麻醉過程及手術時的感受,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讓患者了解現(xiàn)代化設備的可靠性、手術醫(yī)師、麻醉師和護士的經(jīng)驗及技術水平,以及手術室的環(huán)境條件,以便患者消除對麻醉和手術的擔心和顧慮。另外還需做患者家屬思想工作,控制家屬自己的焦慮情緒,防止情緒渲染在親屬間的影響,要求家屬多安撫、陪伴患者,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力量。外科護士應主動了解患者思想變化,多關心、體貼患者,啟發(fā)患者正確對待病殘,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在與患者溝通時,避免使用暗示性消極語言,防止產(chǎn)生負面心理作用。手術過程醫(yī)護人員應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造成緊張情緒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2],影響再植肢體的成活。使其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態(tài)勢,積極配合手術,以提高其對治療的信心。
50%以上的患者對疼痛有明顯的心理擔憂,大多患者對止血帶的縛扎不能耐受,感到脹痛不適,希望盡早解除止血帶的縛扎。外科護士需要耐心解釋,告訴患者使用止血帶的作用,可以使失血量減少到最低程度,并能使術中解剖層次清楚,同時告訴患者在充分麻醉的情況下進行手術時便不會再感覺疼痛、憋脹,使患者產(chǎn)生信任感,能夠樂觀配合手術治療。
3.2 健康教育護理對策:
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醫(yī)療機構為滿足患者的不同健康需求、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增強遵醫(yī)行為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能之一。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能夠幫助、督促手外傷病人對所患疾病得到早診斷、 早治療,以盡可能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輕傷殘程度,促進疾病愈合[3]。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結果表明:有70% ~ 80%被調(diào)查的手外傷病人都能通過健康教育了解有關健康知識和疾病信息。從表3可見,97.03%的患者希望能夠提供能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程度及病情變化的相關知識,還有70%~ 90%的患者希望得到手外傷的治療、預防和功能康復等方面知識幫助。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表明在社會文明進步的今天,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手外傷患者不僅需要護士是一名具有護理專業(yè)知識疾病看護者為他們提供各種專業(yè)護理,還要求護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為其提供所需的健康教育知識,同時又是一名康復師能正確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因此,護理工作者不但要不斷做好日常護理工作,而且還需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才能保持本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術同現(xiàn)代醫(yī)學同步發(fā)展,才能滿足患者的不同健康需求和提升自我保健能力的知識需要。
4 討論
由于工業(yè)生產(chǎn)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手外傷已成為工廠常見的多發(fā)性外傷,盡管手外傷時罕見伴有生命危險,但嚴重手外傷不僅可能引起嚴重的全身癥狀,而且可能合并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影響生活質(zhì)量,給患者本人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甚至還會影響家庭婚姻和諧,以及謀生的困難,還由于醫(yī)療費用大和缺崗時間長,對社會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Osullivan曾報道[4]:由于手外傷所引起的賠償要求占保險業(yè)務量的20%-50%。為了保證護理與醫(yī)療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護士在工作中必須加強培養(yǎng)良好職業(yè)素質(zhì),重點相關疾病的臨床判斷和救治配合能力、從基本素質(zhì)、熟練的顯微外科手術護理技能、手外傷功能的康復技能等方面進行培訓,從而保證各項手術前后護理環(huán)節(jié)質(zhì)量[5]。在平時工作中,培養(yǎng)手外科護士多動腦、多動手、多用循證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根據(jù)護理業(yè)務的需要隨時擴充學習范圍,是提高手外科護士素質(zhì),提高專科護理質(zhì)量的關鍵。
綜上所述,手外傷的治療和護理是外傷發(fā)生后的必須而有效的手段,但有效地減少本市勞務工損傷性手外傷的發(fā)生,必須進行全面的預防措施,政府要給勞務工更多的關心,加強對街道和民營企業(yè)的綜合治理,加強勞務工管理,提高勞務工的勞動保護意識,強化安全教育,改善勞動強度,最大程度地預防事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于秀蘭.手外傷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yī)藥,2011,24(1):155.
[2]容桂榮,蔣青紅,許麗娟.5例手毀損傷再植術后精神障礙并血管危象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3):150~155.
[3]徐巧妮.手外傷患者健康教育的調(diào)查分析[J].中醫(yī)正骨,2004,16(6):60.
[4]Osullivan ME, Colville J. The economic impact of hand injuries, J Hand Surg(Br), 1993,18:395~398.
[5]張玉玲,陳玉霞,李曉敏,等.手外科護士職業(yè)素質(zhì)的培養(yǎng)[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