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者寫作的跨界之書
這是一個追求時尚、外貌、包裝、輕薄、速度的時代,人們常常感嘆深入的閱讀和嚴肅的思考正在離我們遠去。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布賴恩·考克斯以他為BBC制作的一系列酷炫的科學節目作出了回答。在這些節目中,他一身名牌,面容如鄰家大男孩,長發飄飄,眼神迷離,徜徉于世界名勝與山水之間,娓娓講述宇宙與生命的奧秘。看的人可能一開始被新鮮的視覺形象所吸引,但不知不覺會被他深入淺出的講述風格所折服,并且意識到那些奇妙風景不是擺設,最終會發現自己跟隨他進入一些既尖端又前衛的問題的核心,體驗聞道的快感。難怪有人會評價說,看他的節目,有一種吸毒的感覺。
這本《宇宙的奇跡》,就是在BBC同名節目基礎上,根據閱讀的特點編排而成。沒有看過節目的人,即使是隨便翻翻,也可以從中領略布賴恩·考克斯的科普風格??催^節目的人,可以更加從容地品味視頻中轉瞬即逝的精華。
如果說跨界是布賴恩·考克斯的最大亮點,那么也可以說跨界是這本書的最大特色。這不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天文學著作,講的是宇宙,著眼點是我們人類,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學、考古學、歷史等等。更難得的是,布賴恩·考克斯能把這些大雜燴融會起來,烹成和諧的滋味。全書分“信史”、“星塵”、“墜落”、“宿命”四章,角度獨特,主題鮮明。作者最喜歡站在世界著名的地標上仰望星空,但這并非僅僅為了展示情懷,而是為了更好地揭示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學含義。比如第一章用光來描述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去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把人的歷史和光聯系起來;去納米布沙漠感知紅外線,聆聽宇宙大爆炸的聲音;去維多利亞大瀑布尋找理解“哈勃超深場”的鑰匙;去落基山脈尋找光對生物進化的塑造。真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充分展現了恢宏的視野,也反映了目前人類知識的驚人進展。
星星是我們的前世和今生
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旅行,我們跟著導游布賴恩·考克斯登上旅途,欣賞一路的風景,理解風景背后的意義,特別是這些風景與我們的關系。警告:旅行的終點會極度令人震驚,令人暈眩,令人傷感。但小清新們也不用害怕,因為也會給人帶來各種啟示,各種治愈。
比如這樣的文字:
時間之箭緩慢而無情地指引宇宙走向死亡,當初恰恰又是它為生命的出現創造了條件。大爆炸過后,宇宙充分冷卻需要時間,物質形成需要時間,引力將物質聚集成團,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需要時間,我們行星上的物質形成所謂生命的復雜形式需要時間。
時間之箭在生命得以存在的宇宙青春期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子,但這扇窗不會一直開著。從宇宙的開端到最后一個黑洞完全蒸發,我們所知的生命形式在宇宙中的存在時間只占其中的一百萬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分之一。
這就是為什么對我而言,宇宙中最驚人的奇觀不是恒星,不是行星,也不是星系,它根本就不是一種東西,而是一段時期。這段時期就是現在。
跨界的人,往往更具有把各種不同事物進行整合的意識。這種把我們與地球和宇宙用各種方式聯系起來的意識,在本書中可以說無所不在。作者告訴我們,人類是一個更大的系統的一部分,星星是我們的前世,更是我們的今生?;蛘撸瑩Q一個次世代青年更熟悉的表述:我們都是來自星星的你。
最后,讓我再引一段書中的文字,這也是對本書意義的最好說明:
十三年之后,旅行者一號的任務幾近完成,于是它將照相機調轉過來,為它的故鄉拍攝了最后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就是著名的暗淡藍點。或許,被拍攝成照片的最美妙的事物就是這張圖中心處的那個光斑,因為那個像素,那個圓點,正是我們的星球——地球。在六十億千米之外,這是所有關于我們星球的照片中拍攝得最遙遠的一張。
這個小小光點的最動人心魄之處在于,我們所知的在宇宙歷史中存在過的所有生物都居住在漆黑深空中的這個暗淡藍點上?!?/p>
正如我們,還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是站在無限空間中漂著的這個小小塵埃上一樣,宇宙中的生命也將僅僅能存在于無盡時間中一閃即逝的驚人瞬間,因為生命就像群星一樣,都是從有序走向無序的漫漫長路中的一種臨時結構。
然而,這并不會讓我們顯得無足輕重,因為宇宙正是通過生命才得以了解自身,雖然只是短短一瞬。這正是我們在地球上短暫時期所做的事情:我們向太陽系的邊緣,向太陽系之外發射了空間探測器;我們建造了天文望遠鏡,能夠瞥見最古老、最遙遠的星星;我們至少發現并理解了支配宇宙的一部分自然法則。我深信人類舉足輕重,原因恰在于此。我們存在的真正意義在于,我們永遠不會停止理解和探索這個美妙的宇宙——我們宏偉、美好而又轉瞬即逝的家園。
(節選自《東方早報》
2014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