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啟超
梁啟超有“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長子梁思成是建筑學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學家,二人在民國時期都曾任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五子梁思禮是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外,四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梁啟超曾在給孩子們的家書中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彼豢粗刈优奈膽{,只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他教孩子們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他還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在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p>
錢基博
國學大師錢基博是著名學者錢鐘書的父親。據說,錢鐘書周歲時“抓周”,小手沒有抓玩具,沒有抓糖果,沒有抓銅錢,而是抓起了一本書,錢基博自己喜好讀書,“于車塵馬足間,也總手執一卷”,因而喜出望外,取其名為“鐘書”。錢基博教子嚴格。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鐘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鐘書過不了關,于是挨了打。此后,他才真正發奮讀書,為日后治學打下了“童子功”。1929年,錢鐘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后,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后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鐘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豐子愷
“男孩被父母穿上小長袍馬褂,戴上小銅盆帽,教他學父親走路;女孩被父母帶到理發店里去燙頭發,在臉上涂脂抹粉,教她學母親一樣?!笨吹饺绱藞鼍?,豐子愷專門創作了名為“小大人”的漫畫加以諷刺。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他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文章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六女豐一吟讀完初一不想讀書,豐子愷就把她送到美術學校,但豐一吟還是沒什么興趣,逃課跑出去學京劇。豐子愷非但未加責怪,還興致勃勃地去看孩子的京劇表演。
羅斯福
“對兒子,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边@是美國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話。羅斯福反對孩子們依賴父母過寄生生活。大兒子詹姆斯20歲時獨自去歐洲旅行?;貋頃r看到一匹好馬,便用手中余款買下這匹馬,然后發電報給父親,讓他匯旅費來。羅斯福回電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碰了這個釘子,詹姆斯不得不賣掉馬,買票回家,從此懂得不能隨便亂花錢。當“二戰”愈演愈烈之際,兒子問羅斯福該怎么辦,他說:“要我告訴你該怎么做,那你應該首先認清我是一個怎樣的父親。你們的事是你們自己的事,我從不干預。”四個兒子于是走上前線,羅斯福告誡他們:“拿出良心來,為美國而戰!”兒子們連立功績,在“二戰”后躋身美國政壇。
洛克菲勒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共有五個兒女,他規定兒女們的零用錢因年齡而異:7、8歲時每周3角,11、12歲時每周期1元,12歲以上者每周2元,每星期發放一次。他還給每個孩子發一個小賬本,要他們記清每筆支出的用途,領錢時交他審查。錢賬清楚、用途正當的,下周還可遞增5分,反之則遞減。孩子們做家務事還可得到報酬,用來補貼自己的零用錢。例如,捉到100只蒼蠅能得1角,逮住一只耗子得5分,背菜、垛柴、拔草又能得到若干獎勵。后來當副總統的二兒子納爾遜和興辦新工業的三兒子勞倫斯,曾主動要求合伙承包為全家人擦鞋,皮鞋每雙5分,長筒靴1角。當他們11、12歲的時候,還合伙養兔子賣給醫學研究所。
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可謂現代計算機的“開山鼻祖”,但對他的子女而言,電腦并不是父親所認可的最佳玩伴。進入學校后,大女兒曾妮佛曾十分喜歡Xbox360主機上一款名為VivaPinata的游戲,“游戲中她要管理自己的花園”。曾妮佛曾為此每天花兩到三小時的時間,但蓋茨夫婦并不贊成女兒長時間玩電腦游戲,甚至制訂了每天最多玩45分鐘游戲的時間上限——這個上限在周末會被延長到1小時。蓋茨說:“當我的孩子問我,‘是否我一輩子都要被約束’的時候,我就會說,當你獨立之后,你將可以控制自己的時間,制訂自己的計劃。”在退休之前,蓋茨夫婦決定把580億美元財產全數捐給名下的慈善基金,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的子女,他們“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
王永慶
在世人眼里,王永慶是臺灣的“經營之神”;在子女眼里,他是最嚴厲的父親。王文淵和王貴云出國時,連一句英文都不會,住校時常被欺侮,身為父親的王永慶聽到后,反應竟然是——“It is good.”他相信只有吃苦才能讓孩子們獨立。他供給子女的學費、生活費都算得很精準,就像管理手下企業般,總是給得“剛剛好”,不讓他們有一絲享受奢侈的機會。女兒王雪紅曾留學美國,她回憶說:“每周的開銷,哪怕是一管牙膏我都記錄得很清楚。我會把自己的開銷目錄寄給爸爸看?!蓖跤缿c很少給在外求學的子女打電話,“因為覺得打電話太貴了”。但是,他會定期寫信,告訴他們做人和經商的道理,這些信后來成為子女們的“管理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