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養老金是跟著社會平均工資走的,社會平均工資有多高,養老金就會成比例地升高。而如果是退保自己存錢的話,那頂多是個增值收益,不會很多。
據媒體報道,2013年有累計3800萬人中斷繳保險。在2013年中國養老金國際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也曾指出,在人社部做的一項調查中,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斷了繳費。
筆者認為,這么多人中斷社保,跟社會上對社保的誤解有關。社保是真正能保值的,任何金融產品都無法替代,因為養老保險是實行“現收現付”的,也就是政府用現收來的錢,去支付現在需要支付的養老金。收和付之間的期限幾乎為零,因此最保值。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我的養老金不是我以前交的社保費累積的嗎?其實不是,你交的社保費已經用于支付當年的養老金,而你的養老金則是由現在交費的人為你支付。
至于大家所想象的那種,將自己繳納的社保費累積起來,然后投資增值,最終用來支付退休后養老金的做法,在學術上被稱為“累積制”。這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你退休后得到的養老金會非常少,因為社會發展非常快,工資增長得也非常快。大家當年交的社保費,到了領取養老金時,已經遠遠不夠維持生活了。
比如,大家交費時,當年月工資是5000元,每月交費1000元,而20年后的中國,工資可能早就漲到了5萬元。而工資5萬元的時代,必然有對應于5萬元的消費水平,而如果那時大家每月拿1000元的養老金能維持生活嗎?顯然不能。而即使用這1000元進行投資,增值到了2000元或是3000元,那也遠遠應付不了工資5萬元時代的生活支出。其實20年后,中國工資增長10倍是完全可能的,中國自改革開放后,工資已經增長了100倍。
而“現收現付”制度就不同了,以一個退休人員為例,如今的中國社會平均工資是每月5000元,養老金替代率是60%,他能拿到的養老金就是3000元,這與他當年交了多少費沒有任何關系,養老金完全跟著社會平均工資走。
如今領養老金的人,基本上都是30多年前參加工作的,而當時的工資只有幾十元,即使將全部工資拿出來交養老金,也遠遠達不到他現在領取的3000元的標準。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平均工資是每月幾百元;本世紀初,中國人的工資是每月1000多元。現在每月領取3000元養老金的人,其實一生中繳納的社保費非常少,有的人繳納的可能都沒他一年領取的養老金多。
同樣,現在工資每月5000元的上班族,其每月的社保費大概1000多元。而如果30年后工資漲到每月5萬元,那么現在的上班族退休后,每月能領到大概3萬元的養老金。
這就是“現收現付”制度的好處,“現收現付”這種制度特別適合社會高速發展的國家。而累積制,則適合那種不斷倒退的國家,比如當年參保人繳納了40元,三十年后,國家倒退了,社會平均工資仍然是幾十元,那就保值了。但是現代社會,經濟停滯,甚至不斷倒退的國家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累積制根本就不可行。
中國有位金融學者提出:現代金融將取代“養兒防老”,這是錯誤的。現在各國實行的社保制度,仍然是“養兒防老”,跟金融投資一點關系沒有,只不過是一家一戶的“養兒防老”變成了整個社會統籌的、帶有強制性的“養兒防老”。也就是政府向年輕人收取社保費(稅),然后向社會的老年人發放養老金,性質還是“養兒防老”。各國的社保本身是一種稅收,而不是金融投資,這是一個經濟學的常識。而金融投資也不能確保保值。
保值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保通脹的值,也就是“抗通脹”。這很容易做到,根本就不用投資,只要是定期存款,就能保值。但僅僅抗通脹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保值是“保障生活水平不下降”,這才是真正的保值,而這靠金融投資或金融保險根本就做不到。
中國的養老金替代率已經降低到了國際警戒線以下,而中國的養老金還出現了巨大的虧空,這就是當時設計的錯誤。當時中國在現收現付的統籌賬戶之外,還設計了個人賬戶,而個人賬戶是實行的積累制,會出現大量的貶值。現在只要將個人賬戶也改成統籌賬戶,那不僅職工的社保費不用多交,而且老人還能領到更多的養老金,政府的社保賬戶也不會虧空,還會出現大量的盈余,其關鍵就是將那些貶值的錢找了回來。
當然有這么多人中斷社保,也跟中國的社保政策有關系,那就是轉移續接比較困難,比如有些地方的政策,把現有的保險關系轉移過去,但社會統籌部分無法轉移,只能轉移個人賬戶的資金。根據筆者了解,現在中國很多城市都還沒有建立社保卡,社會還在沿用當年勞動部制作的社保證,這些行為亟待從中央政府的層面進行規范。
另外中斷繳納社保主要集中在三類人群:一是下崗失業人員,這類人群大都屬于被動中斷;二是小微企業員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給員工繳納社保;三是流動性比較大的務工人員。這都需要國家出臺針對性的政策,比如下崗人員及時登記,保費可先不交,但年限照記,而對于靈活就業者,國家應該降低費用。因為靈活就業者繳社保費完全由個人承擔,目前按社會平均工資的20%交費,保費太高,大部分人都承擔不起,這也是中國的靈活就業人員大部分都不交社保的原因,國家應該針對這部分人出臺鼓勵政策,給以補貼。
另外,對于企業不交社保,或是不按正常工資交社保的行為,應該通過立法來規制。現在很多企業都是按照城市最低工資為員工繳納社保,而不是按真實工資,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這對員工退休后的養老金影響極大。政府應該嚴查嚴懲這類企業,將社保制度法制化,將社保費改為社保稅。
養老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由于很多職工并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也不懂國家政策,而不按時繳納養老金的危害在短期內也顯示不出來,所以對企業不給上社保的問題,員工也很難反抗。但到了退休的時候,那些交費年限少、交費比較低的職工所能領到的養老金就會比那些正常交費的人少很多,所以社保問題必須得到重視。
(摘自《中國人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