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自己給自己漲工資
普京一年能掙多少錢?全世界人民都能查到。
為了加強國內的反腐力度,俄羅斯政府2010年起規定:俄所有公職人員每年必須上報自己及家庭成員年收入和各種財產。而這些信息會在政府網站上公布,接受民眾的監督。
于是,在今年4月中旬俄官員財產公布之前,“普京年收入有多少”“他有多少財產”,甚至于“他再婚了沒有”等問題,早已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4月11日,克里姆林宮發布了部分政府高官的資產清單,人們驚訝道:“原來普京是一位單身窮總統。”
根據申報數據,普京2013年的工資和津貼為367.2萬盧布(約合63.5萬人民幣),總理梅德韋杰夫的收入為425.9萬盧布(約合73.7萬人民幣)。兩人去年收入比前年減少20%以上。普京擁有一套77平方米的公寓、三輛俄羅斯自主品牌轎車、一間車庫和一片土地。雖然“有房有車”,但對于一位身居高位的人士而言,這些財產實在算不得豐厚。
不知是否因為意識到自己被稱為克里姆林宮最窮的官員,三天后,普京簽署法令,將自己和梅德韋杰夫的工資上調。盡管如此,在理想狀態下,普京的年收入仍不及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一半。
俄羅斯總統可以給自己漲工資,對此,各國輿論在表達羨慕之情的同時,也沒有覺得這有什么不妥。雖然普京本人決定著俄政府公職人員薪金的起伏,但他從未濫用過這一權力。2012年至2013年,普京簽署法令,給幾乎所有俄羅斯官員上調了收入,唯獨將自己、梅德韋杰夫和包括俄議會上下兩院主席在內的少數幾名政要排除在外。
美國:工資45年才漲一次
在普京公布個人財產僅僅數小時后,美國白宮就“曬”出了奧巴馬夫婦去年的收入。
根據白宮網站公布的信息,奧巴馬夫婦2013年的總收入為48.11萬美元(約合300萬人民幣),比2012年減少了近13萬美元。
對此,路透社解讀說,奧巴馬去年收入減少,主要是因為他參與撰寫的著作賣得不好。
很多人以為作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美國總統的收入和消費問題也一定“都不是事兒”。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美國總統不僅無權給自己漲工資,其收入起伏也受到國會的嚴格限制,花每一分錢都要經過國會批準。
在美國200多年歷史之中,從首任總統華盛頓到現任總統奧巴馬,共經歷了44任總統,而總統的工資僅漲了5次。據說,華盛頓總統任期內的年薪為2.5萬美元,但他沒有領取,而是全部捐獻給了國家。1873年,格蘭特迎來了美國總統年薪的首次增長,達到5萬美元;36年以后,美總統第二次加薪,塔夫脫總統年收入達到7.5萬美元;1949歲,杜魯門總統的年薪突破10萬美元;20年后,尼克松總統趕上了第四次加薪,其年薪達到20萬美元。
1999年,美國國會批準了克林頓將總統年薪從20萬美元上調到40萬美元的申請。不過,克林頓本人并未享受到這一政策。因為按照美國法律規定,誰提出漲工資就不給誰漲工資,調整后的工資標準只能等到下一任總統入主白宮后才能執行。也就是說,小布什總統才真正趕上了“好時候”,享受到了40萬美元年薪。這也算是美國版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由此可見,美國總統平均45年才會漲一次工資,奧巴馬是無法在他這個任期內提加薪的事了。除了40萬美元年薪外,奧巴馬每年還有5萬美元補貼用于支付辦公費用。此外,他可以在白宮居住,擁有一支專門為總統服務的團隊,以及享受一些旅游和娛樂津貼。
雖然從賬面上看,美國總統的工資不算低,但其需要繳納的稅費也很高。例如,奧巴馬夫婦去年收入為48萬美元,個人所得稅就有9.82萬美元,稅率達到20.4%。此外,美國總統的花銷也不小,宴請客人、雇用管家、保姆、廚師……這些費用都要自己掏腰包,國家是不會埋單的。
“漲”“降”之間,不同心境
2007年10月,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愛麗舍宮提交的預算草案。在這份草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將自己的工資從8300歐元提升至1.9萬歐元,增長幅度達到140%。他的這一做法招致了不少反對黨人士的批評。
然而,薩科齊的繼任者奧朗德,在2012年5月上臺后的第一次內閣會議上,便給包括自己在內的內閣官員減薪30%。調整后,奧朗德的月薪變為1.5萬歐元。在法國,總統和總理的薪金多少是明確寫入法律的,因此,奧朗德后來將降薪草案交由議會批準。
兩個事件中,這一“升”一“降”表面上看只是總統收入的變化,但實際上蘊含著更深的含義。薩科齊給自己漲工資,不能說他“貪財”,因為他調整后的工資才能和其他西方大國元首媲美,雖然仍不及美國總統的一半。而奧朗德降薪,也不能說他視金錢如糞土,因為他上臺之時,正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因此,新政府必須“樹榜樣”,帶頭勒緊褲腰帶以渡難關。
作為一個國家的“領頭羊”,元首工資的起伏不僅是個人的事情,而且與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看選民的臉色行事,并且要經過嚴格的法律程序。例如,貴為英國女王的伊麗莎白二世手頭緊,也得低下頭向內閣申請加薪,若是被拒絕,照樣得精打細算過日子。
甚至出于某些因素的考慮,元首還得主動要求別人“掏自己的腰包”。有時候,減薪是出于政治考慮。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12年將年薪下調36%,以回應反對黨對當局薪水過高的批評。即便如此,他仍以“千萬年薪”占據“全球最高薪水領導人”寶座。
有時候,減薪是出于經濟考慮。阿根廷前總統基什內爾上任之初主動將月薪降低到1000美元,以帶頭應對當時的經濟危機。
有時候,領導人“安貧”,是出于簡樸的生活態度和對自身的嚴格要求。烏拉圭總統穆希卡和尼泊爾總理柯伊拉臘號稱是世界最窮的政治領導人。前者2012年申報的收入僅有1000歐元,將剩下的9000歐元工資全部用于援建項目。而后者的節儉生活近乎苦行,無房、無車、無存款,全部資產僅為3部手機,其中1部蘋果手機還不能使用了。
(摘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