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幾年的市場教育,云計算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同時,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實施了IT轉型,將業務遷移到云端運行。在企業IT轉型的過程中,CIO需要對云計算平臺做一系列的選擇,才能得到符合企業業務需要的那朵云。云計算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分類,按部署位置可分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按服務模式可分為IaaS、PaaS、SaaS,按功能可分為存儲型、運算型、綜合型。由此看來,擁抱云計算并非易事,CIO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作出最好的選擇。
所謂“知己知彼”,即CIO既需要了解企業自身業務的特點,還要深入了解云的特點,這樣才能找到最佳的契合點。服務模式的分類一般針對公有云,企業選擇公有云無需關心底層的軟硬件架構,而是重點關注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價格;如果企業自建私有云,則要關注從底層硬件到上層應用整個架構的細節,其復雜程度堪比建設一個公有云平臺(數據中心)。
目前,圍繞云計算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基礎設施提供商,如IBM、戴爾、惠普、華為、思科、EMC、甲骨文等;虛擬化云平臺軟件提供商,如VMware、微軟、思杰、紅帽等;而基于云平臺的應用軟件提供商則數不勝數。不論是哪一類云,都需要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而云數據中心的建設實質上是集合產業鏈能力的過程,需要每一個環節的參與和配合。這個復雜的過程讓企業部署云平臺的時候難以選擇。
從社會層面考慮,在理想情況下處在產業鏈每個環節的廠商應該專注專長,以達到技術最優和成本最低;然而現實正好相反,商業的本質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所以技術壟斷必然造成市場壟斷,最后的結果是客戶付出更大的成本。同時,云數據中心建設更多是以解決方案甚至是“交鑰匙”的方式交付到企業手中,廠商更愿意從提供產品轉向解決方案,或者推出融合IT基礎設施。這種趨勢讓企業決策者面對產品、方案選型,系統集成與軟件開發等環節時變得更難把控。CIO在沒有一本準確的采購指南時,企業的乘云之路就會迷霧重重。
誰在構筑云計算的根基?
云計算的根基當然是底層的硬件設備,主要還是傳統IT的三大塊:服務器、存儲、網絡。面世不久的融合IT基礎設施,顧名思義是這三大主要部分在硬件上的融合,同時預裝了平臺化軟件。云硬件設備廠商主要是傳統的硬件制造商,在經歷并購整合后,現在以IBM、戴爾、惠普、甲骨文、EMC、思科、華為、聯想、曙光、浪潮等廠商為主流。事實上很多廠商還有很強大的軟件能力,多以硬件、軟件加服務的一體化方案推向市場。
盡管這些一流的廠商在構建云的過程中幾乎等于“全能”,但從產品的市場數據上更容易看出廠商真正的硬實力。他們或具備均衡的發展,或突出某一領域的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全球的云平臺都運行在他們的硬件設備上。
最近引起人們關注的大事都出在IBM身上,首先是IBM向聯想出售了自己的x86服務器業務,其實是將Power開源。盡管IBM在不斷收縮業務,但不論是開源的Power加Linux,還是IBM的自留地AIX,IBM在云計算領域的硬平臺實力依然處在業界領先的位置。
根據Gartner的數據,2013年全球服務器出貨量第一的是惠普。今天,全球每三臺x86服務器里就有一臺是惠普的。惠普的服務器生命周期自動管理可以讓服務器從上架開始到服務器退出期間全程自動管理。另外,在完成對3Com的整合之后,惠普在基于云的融合基礎架構方面也走在了前面。
戴爾是不折不扣的“前三”,在全球硬件領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又不是處處能達到像中國服務器市場這樣的佳績。戴爾也在通過不斷的收購來提升自己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華為高調地提出了云戰略FusionCloud,以硬件產品線為基礎形成完整的合力。華為服務器出貨量已經已經躍升到全球第四、中國區第二的位置,華為存儲的銷售收入也排在了中國區第二。敏捷網絡以及融合一體機FusionCube同樣作為面向云的最優化方案,加強了華為整體在云計算平臺的硬件實力。
產業鏈中,大家共同推動云計算的發展與革新,共筑堅實的根基。對于需要構建企業私有云來說,沒有誰絕對好,只有最佳業務規模和TCO,CIO們需要綜合考量自己的需求做出選擇。比如對于大型的云數據中心,特別是互聯網企業,融合基礎實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無論是部署、維護、擴容都更快、更簡單。
誰在充實云計算的靈魂?
有了硬件平臺的支撐,云計算還需具備靈魂——虛擬化環境。這些“造魂”的企業成就了真正意義上的云計算,VMware、微軟、思杰、紅帽等,其商業版本的云環境在功能上沒有本質的區別,在部署于私有云平臺時,不僅考慮基礎硬件和平臺軟件的配合,還要充分考慮上層業務的開發環境。另外,華為目前提出了分布式云數據中心的方案,這是另一層面的平臺化軟件,其理念是將分布在各地的云數據中心池化并統一管理,可謂“建立在云基礎上的云”。
VMware一向被視為虛擬化的代言人。從桌面到服務器端,特別是在x86的虛擬化上,VMware的實力有目共睹。Vsphere配合SAN存儲環境,快速部署服務器非常方便, Vmotion實時遷移功能也非常有吸引力,可以說目前在虛擬機遷移技術上,VMware是行業先鋒。
微軟 Azure是一個典型的云計算操作系統平臺,可以為開發者提供按需定制的計算服務和基于微軟數據中心的Web應用程序。在整個體系中,包括Windows Azure、SQL Azure和Windows Azure platform AppFabric。Windows Azure可看成一個云計算服務的操作系統;SQL Azure是云中的數據庫;AppFabric是一個基于Web的開發服務,它可以把現有應用和服務與云平臺的連接和互操作變得更為簡單。
思杰面向虛擬化的XenServer與面向云的CloudStack一直是思杰在云平臺領域重要的業務基石。思杰放棄CloudStack后出現了CloudPlatform——一個軟件定義數據中心平臺,在CloudStack中融入了服務器、網絡等方面資源的管理與調配能力。XenServer虛擬化平臺用于更好的服務于思杰自身產品,使得思杰的解決方案有一個值得依賴的虛擬化基礎平臺。
紅帽的云解決方案包括紅帽企業Linux、紅帽存儲服務器、JBoss中間件、CloudForms混合云管理平臺、ManageIQ混合云操作管理、OpenShift PaaS平臺等全面的解決方案。紅帽開放混合云解決方案不僅可以支持紅帽自身的產品,還可以支持任何用戶喜歡的品牌或者是第三方的產品。
我們知道,前面那些以硬件見長的IT巨頭們都有自己的云平臺軟件,但這些軟件本質上基于后幾位“靈魂締造者”的主流軟件平臺,或者保持著深度合作。所以,兩者缺一不可,CIO需要結合全局去考量,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