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聯合國標準,若一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占比7%以上,則該國就已經屬于人口老齡化國家。顯然按照這個標準,進入21世紀的中國已經邁入了老齡化國家行列。在這樣的背景下,怎樣解決出現的問題,讓自己的晚年更快樂,便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人口老齡化 矛盾成焦點
中國長壽促進會執行會長張中亞告訴我們,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老齡化人口目前已達2億,而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將推進到30%以上。面對這一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哪怕是時下的70后們,也不得不開始關注這個龐大的數據,直面社會“老齡化”的問題。
具體來說,不斷增多的空巢老人主要面臨三大挑戰。一是生活保障,相對大多有房、有獨立經濟能力、生活質量更高的都市老人來說,在經濟方面,農村養老問題較突出,主要是目前的新農保水平還太低。二是在日常照料方面,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三是從精神慰藉方面而言,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從業人員較少。
雖然我國已明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子女是照顧空巢老人的第一責任人,去年7月開始實施的新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更是規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常回家看看或問候老人,但是各種主客觀因素卻讓老年人一顆寂寞的心無法得到緩解,從而也導致了各種社會化問題層出不窮。
老齡化 社會在努力
在張中亞看來,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這些老去的人們年輕時曾或多或少的給社會創造了不同的價值,老來時能夠幸福的度過晚年是他們莫大的追求,但是由于社會眾多因素的影響,很多老人老來并無所依。如何讓老者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就成為了社會亟待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張中亞告訴我們,許多企業正在準備涌入中國的養老產業,但是通過他自己在這些年的考察調研中更發現,有一些老人實際上本身并不缺錢,但是缺乏關愛,因為子女常年在外打拼,沒有辦法很好的照顧老人,所以拿著錢也倍感凄涼;而還有一些老人則是孤苦伶仃,完全沒有養老的能力。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老人,無一例外,他們急需社會的關愛。最近出臺的“以房養老”政策雖然不失為一種新型養老模式,但是能通過此種方式養老的群體并不多,諸如農村的孤寡老人,“以房養老”于他們而言太過遙遠。
他不禁反問,那么在這種環境下,我們難道就要讓這些老人人老了,幸福也要跟著老去嗎?為此他們正在努力探索一種養老新模式:高端養老院——長壽之鄉·生態養身小城鎮。他介紹說,所謂的高端養老院就是建造一座豪華養老院,通過賺取有經濟能力進入該養老院居住的老人的一部分錢,再去建造一個普通養老院,免費資助沒有任何經濟能力的孤寡老人。他們會將所賺取的5個有經濟能力的老人的一部分錢拿去資助一個窮苦孤寡老人,并稱之為‘5扶1計劃’。”據張中亞會長介紹,該高端養老院模式一經成型,將推動模式里整個養老經濟產業鏈條的發展,將有配套的醫療投資管理、醫療配送、食品與保健品配送跟進,希望通過此模式能幫助到更多的老人。
學國外老人度晚年
與國內老人的觀念不同,對于國外的老人們來說,不論何時何地努力讓自己快樂,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才應該成為生命與生活的主題,張中亞向我們介紹說,相比國內老人的生活方式,國外老人們的生活無疑精彩豐富了許多。
土耳其老人:喜歡“悠然見南山”
土耳其老人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就是離開城市的喧囂,搬到郊區或是鄉村,回歸田園生活。很多土耳其老人一般在退休前就會把養老的地點選好,位于土耳其南方的郊區和鄉村很是受歡迎,因為南方的氣候相對于北方來說,要更溫暖、更潮濕。選好了地,便會請來設計師和建筑師為自己蓋幢溫馨的房子,等一切都就緒了,也就正好是退休“回鄉”的時候。那時還可以親自種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飼養雞鴨,對老人們的健康來說也有裨益。
加拿大老人:我健身,我快樂
在加拿大,笑得最開心的是老人,穿得最漂亮、最紳士的是老人,最受社會尊敬和愛護的還是老人。加拿大老人大都喜歡“以靜為樂”,到圖書館去看書,或修剪、澆灌自家庭院的花草,或到咖啡館坐坐,享受那里的清雅與安靜。
老年人平時還有一項最大的愛好就是健身。加拿大土地遼闊,到處提供了讓人們跑步、騎車、健身的專用道。而冬天,冰雪覆蓋的加拿大,人們則更熱衷于室內冰球、室外滑雪、溜冰等運動。
德國老人:讓我們“同居”吧
近幾年來德國的老年朋友們開創了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單身的老人們結伴而居。這樣既可以相互照顧,結伴游玩,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又可以節省費用。
這些老人至少一個星期在公共廚房和起居室共進一次正餐,他們還一起出去游玩,一塊上劇院。一旦有人生病或是受傷,其他人很快就會提供幫助。這種養老方式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