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每個環節和每個步驟都圍繞著教學培養目的進行著,為更好地開展學前教育教學,要有一個明確的、科學的培養目的。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兒童早期教育,學前教育的課程觀念以及教學中的方式也有所改變。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學實踐;培養目標
目前學前教育還需要處理以下問題:在滿足兒童自身發展的同時讓兒童早期教育滿足社會需要;教育內容還要滿足兒童自身的智力啟蒙;知識教育更重要還是能力教育更重要。對于這些問題,整個學前教育體系都在尋找解決辦法,在早期教育中不斷實踐。在此,我們需要為兒童早期教育制訂一個明確的培養目標,靈活地根據時代環境和要求調整早期教育的理念,重點關心兒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內涵。
一、回歸教育本性,關注兒童成長
早期教育實踐活動的培養目標,不同角度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是隨著近幾年新課改的逐漸推行,人們生活質量逐漸提高,整個社會越來越強調人為主題的價值觀念,人們越來越關注本性的東西而不再浮于表面,教育領域也一樣,尤其是兒童早期教育,人們更關注兒童成長,啟蒙和幫助兒童實現起步式發展,為兒童未來的生活打下基礎。兒童在接受早期教育時,還不能很好地理解教育的意義,所以兒童早期教育要更多地著眼于如何讓兒童理解生活,理解教育,感受生活和教育的樂趣,讓兒童成為兒童,而不是讓兒童成為學生。早期教育需要從教育最根本的出發點展開,將教育的出發點歸到兒童自身,回到人性教育的中心,進行真正的教育。教育活動尤其是早期教育,應當以促進兒童成長為準則,這也是近代教育事業提倡的基本立場。當下很多教育理論都提出,早期教育要關注兒童自身的潛能,早期教育是兒童生活的良好開始,作用就在于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生活,目的不是升學,不是教會學生更多的技能,而是純潔地、忠誠地幫助幼兒成長。
二、優化培養目標,完整兒童人格
目前,兒童早期教育,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形式上都更完整化。直接變現為教育內容局限性,教育更關注知識的單一認知,培養目標將兒童的學習能力作為第一要求,忽略了兒童自我構建的過程。很多時候,兒童早期教育內容與小學甚至更難的內容接觸,表面上看似實現了兒童教育與未來的連接,實際上學習內容沒有滿足一個兒童自我發展的根本需要。兒童作為一個發展主體,需要發展的不只是知識和學習能力,情感、道德、心理等都需要合理的引導。所以兒童早期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知識教育,各個方面都是相互影響,相互溝通發展的,兒童的學前教育更要從兒童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教育。
在兒童學前教育和早期教育過程中,培養兒童的完整人格,不是把教育的目標放在培養“完美”的人上,而是要幫助兒童綜合提升,綜合發展。在人格培養過程中還要注意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如,在中班下學期活動主題四《春天》中,增加了關于道德和中華傳統品質的內容,“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文中的父母為孩子在哪些方面做了好榜樣?”文中對父母孝敬長輩的行為的描寫,用豐盛的晚宴招待長輩,這對孩子是很好的引導,教會學生如何尊敬長輩、孝敬長輩,這不只是描寫方法的教學,更是人格品質的教學。其次文章語言輕松,描寫貼近生活,讓孩子始終在輕松的環境中成長和學習。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教材選擇了語言簡單、表達直接、氣氛輕松的內容,幫助學生學習初級語言表達,更加入了許多關于兒童自身成長與發展的內容,這樣的學前教育策略才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
三、學前教育課程結構的設計
學前教育課程目前的基礎結構決定了課程種類的多樣化,教育部門也在不斷優化課程類型,進一步細化學前教育課程內容。不同的課程內容有著不同的教育作用,不同的教育階段也需要不同的教育內容進行支持。對于學前教育來說,課程按照組織形式來分,多半是綜合類的課程,按照兒童性格特點和年齡特點也有很多活動課程。
對于新時期學前教育課程結構的構想,首先應當嚴格按照我國關于學前教育課程的要求進行設計,還要考慮到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學物質條件的支持,還需要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嚴格執行。相對而言,綜合類課程對于專業教師的要求更高,分科類課程則對物質條件要求更高。還有就是要再次強調兒童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將課程內容安排得盡量符合兒童學前教育的要求,盡量選擇啟發性強、綜合性強的內容進行教學。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對于兒童自身的發展十分重要,需要國家教育部門和辦學機構深入對學前教育體系的研究,抓住學前教育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斷完善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體系,為后期的教育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張娜,陳佑清.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結構現狀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