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管理學認為,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精細化管理就要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它要求每一個管理者都要到位、盡職。每一天都把工作做到位,做得日清日結,還要對當天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處理等等。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下,農村小學教學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精細高效、與時俱進,已成為農村小學優質辦學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要建立高效教學管理體制,取得優質的辦學質量,就必須在農村小學大力提升教學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為此,我結合農村小學實際,淺談一下在教學管理中實施精細化的一些認識和思考。
一、教學管理的精細化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和必然要求
眾所周知,由于城鎮化發展迅速,教育均衡嚴重失調,城鄉教育差距越來越大,農村教育管理落后已凸顯出來。一些農村學校的教學管理,不乏粗制濫造、散漫無序的現象。從管理的角度看,這是一種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這是不講成本、不講效率的表現,久而久之,就會進入低效勞動的惡性循環,是以犧牲師生健康和長遠利益為代價的管理。
二、教學管理的精細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
質量的提高在于管理,管理的實效在于精細。在農村小學的教學管理中,力求從規模到規范,從規范到精細,在“精”字上下工夫,在“細”字上做文章,讓精細成為一種工作習慣,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
1.抓要求
每件事要求得越明確越具體,越有利于操作和精細化管理。這里的“要求”特指計劃、方案、安排、規定等要有方向性、預見性,做事無計劃或計劃不實在、不落實都會導致工作的失敗。所以,抓好計劃的“健全、實用、落實”,是精細化管理的首要任務。精心組織安排教學活動,要求活動目的明確,讓老師知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完成,不要讓老師云里霧里,沒有方向。
2.抓規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范的建立,不但能使工作有據可依,而且可以有的放矢,便于把事情做細做精。加強學校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要依據校情,發動全員討論,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系。對教師的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輔導、考試、成績評定等,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提出具體的改革設想,以達到教學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
3.抓考核
農村小學要做到工作安排到哪里,考核就跟到哪里,這樣才能促進精細化管理的形成。學校要加強對教師師德的考核,學校在建立教師評價體系過程中,要注重質量占主導,過程有體現,遵循結果與過程并重,過程先于結果的原則,教學質量考核獎評不僅涉及教學成績,而且涉及教學過程管理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將一學年多次檢查記載的上課遲到、值班早退、作業批閱、教案檢查評價等次都體現在年終考核評價之中,與教學常規掛鉤,與年度考核掛鉤,與教師的績效工資掛鉤,獎懲并重,體現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教師隊伍是實施教學精細化管理的關鍵
學校要發展,教師是關鍵。學校要在工作中鼓勵教師往專業化成長道路發展,做課堂教學能手,做教育科研的精英,逐步將農村學校教師打造成學習型、研究型、有效型的優秀隊伍。
1.以人為本,激發潛能,加強教學人員的精細管理
(1)加強校本培訓。建立校本培訓的機制,形成省—市—縣—校立體式教師培訓網絡,不斷提升校內培訓空間。(2)強化崗位責任。讓所有教職工進一步明確崗位及崗位職責,同時對崗位實行科學管理,逐步形成完善的上崗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2.引領發展,培養習慣,強化對學生實施精細管理
(1)增強主體意識。教師要引領農村學生學會自主選擇、自主學習、自主生活、自主管理。(2)培養良好的習慣。這是改變學生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教師要將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工作細化到每一個環節,做到可操作可檢查。
3.扎實落實,贏在執行,實施教學精細化管理
教學精細化管理,必須在執行操作等層面做到精細化。“贏在執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基礎保障,教導處加大執行力度,教師要把學校布置的工作執行到位,解決影響教學質量的薄弱環節。必須有勇氣對“一些關鍵環節、敏感的質量要素”,達不到精度要求的工作堅決進行整改,為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農村小學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但是,只要我們牢牢抓住教學管理的精細化這個法寶,用精心的態度,精細的工作,就一定能打造出精品的農村學校。
參考文獻:
李本松.學校精細化管理的再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0(04).
作者簡介:陳尚清,男,1975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廣東省始興縣城南鎮衍屏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