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育是每個學生學習旅程的開始,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最基礎階段,而擺脫傳統教育理念束縛,構建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才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
關鍵詞:以人為本;小學教育;管理
所謂人本教育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重視起人的價值,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人本教育觀念的本質是突顯受教育者的地位,使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新時代下,突破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瓶頸,落實人本管理理念是目前我國小學教育管理必須探討的課題。
一、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
教育觀念是教學行為付諸實踐的先導,所以要實現教育改革就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觀念,進而實現素質教育目標。首先,確立一個全面發展的管理觀十分重要。使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向素質教育過渡,必須先樹立起小學教育素質教育觀,將素質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落到實處,強化德育實踐環節,使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縱橫相接,積極溝通,多方協調互助,進而形成一股強大的素質教育合力,營造起寬松的素質教育環境。其次,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最直接參與者,所以必須徹底轉變教師的育人觀。其教育觀的轉變及認識的升華都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只有教師具備人本觀念和素質教育觀念,其他相關方面的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在教學管理中,教師應轉變“無人”觀念,探索以人為本的教育真諦,在奉獻自身知識經驗的同時為教育傾注一份人文關懷,既注重共性教育,又不忽視對學生進行個性教育,給學生充分的思維自由,使其潛力得以發揮。
二、優化管理模式,強化柔性管理
首先,學校管理層應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教職工。在進行某項決策活動時,要堅持公正原則,兼顧教師的人身權利與義務,肯定教師權力的合理、合法性,進而建立起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其次,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應多站在教師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時刻關心教師。另外,教育管理者應增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深入教師群體,聆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從他們之間了解到有關學校決策的實施問題,使教師具有信任感。最后,要鼓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知識和文化修養,進行職后進修,增強業務水平。小學教育管理者必須根除“不論教學水平高低,只要教師能教學生識字、加減乘除法即可”的錯誤管理觀念,重視起對小學教師的進修培訓,建立并健全教師專業技能終身學習體系,使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更新自我教學觀念,拓寬視野,提高教學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完善民主管理,體現教師主體地位
在現代管理理念中,教師應該是與管理者同等的管理主體,而不是傳統理念中的被管理者。所以,應盡可能使全體教職工參與教育管理,在人本觀念的引導下,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原則制定重大決策,廣泛聽取教職工意見,避免個人獨斷,一人專權。重視教職工代表大會(在學校管理中滲透民主機制,有教職工推選出代表、組成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參與決策、管理和監督)教職工代表大會應該保證職工學校事務的知情權,所以定期召開教代會也是人本教育管理理念實現的一個重要條件。
四、加強文化建設,營造和諧氛圍
要想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就必須注重人文關懷,這樣的校園才會洋溢出人情味。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校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需要管理者給予他們充足的關懷和支持。這種支持指的不單是生活方面和物質方面的幫助照顧,更是為教師工作營造一個寬松、愉悅且關懷氛圍濃厚的環境,使本校教師具備強烈的歸屬感,更加熱愛自己的事業,付出更大的努力。就像《怎樣激勵員工》中所表達的意思:“經理們要認識到,自己員工的生活不只由工作組成,他們還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如果給予認可他們會感到非常高興?!币虼耍逃芾碚咭獣r刻提醒自己,去關注教師的生活,支持教師的發展。另外,現代教育管理者既要注重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還要認識并關注到教師在校期間的身心健康及精神狀態。學校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生活的大環境,要想教師真心實意地為學生付出,給學生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那么管理者也同樣要意識到自己是否為教師創造了一個幸福、快樂的精神家園。只有他們心情愉悅,才能輸出自己的教育熱情和愛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師愛,從而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隨著小學教育管理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教育管理者都面臨著更新觀念,思考使用學校實際教學模式的問題,而要使教育管理始終處于現代化行列,教育管理就必須將人本理念和素質教育理念作為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以此不斷優化管理模式,提高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紹杰,黃文.當代小學教育管理的幾點思考[J].魅力中國,2009(31).
[2]徐進.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教育管理實踐與思考[J].華章, 2009(04).
[3]張國興.小學教學管理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J]. 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04).
作者簡介:侯玉梅,女,1982年6月出生,就職于湖南省衡陽市衡東草市完小,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