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近些年農村幼教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但幼兒教師非專業出身的現象仍然存在,即使是幼教專業的教師,當他們進入農村任教后,部分教師的思想也出現懈怠。作為管理者,在農村教師這樣的現狀下,激發教師職業追求的熱情,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是保證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重點。同時,農村幼兒獲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離不開一支合格、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隊伍。
關鍵詞: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專業成長
提到農村幼兒教師,人們會想到什么?首先會想到專業水平,那么“不專業、半道出家”這樣的詞匯將會第一時間映入大家的腦海,也許這兩個詞不能做到全面概括,但卻是集中體現。確實在農村幼兒園,大多數教師都不是專業出身,但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農村的孩子同樣也需要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幸福自己的童年。作為管理者,在農村教師這樣的現狀下,激發教師職業追求的熱情,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是保證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重點。
一、農村教師隊伍現狀分析
1.教師隊伍總體素質不高
現在幼兒師范學校的門檻還比較低,絕大部分幼兒教師都是初中畢業后直接就讀幼兒師范,他們雖然具備幼師基本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有耐心、童心,還有較好的彈唱說跳、初步課堂實踐等基本功。但是,從適應當前幼兒教育的需求來看,目前幼兒教師的學歷仍然偏低,文化功底較薄弱,實際教學能力和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
2.年齡結構不合理,中年骨干教師缺乏
教師隊伍中40周歲以上的教師居多,這些教師一般都不是幼教專業學校畢業,有的是從小學轉入的,有的是從其他單位轉入的,這些教師雖資歷老經驗豐富,但觀念陳舊、創新意識不強、缺乏正確的兒童觀等現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青年教師雖然是專業學校畢業,但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
3.教師職業倦怠感明顯
農村教師少幼兒多,教師普遍感到工作量大,除了要完成業務上的各項文字撰寫工作(如備課、讀書筆記、課程反思、幼兒個案、成長檔案等)。教師還要忙于應付各類檢查、驗收,比賽的瑣碎工作,再加上對孩子安全事故的擔憂及家庭負擔消耗精力。來自生活和工作的種種繁瑣與壓力會給教師的心理帶來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心情不好、缺乏自主鉆研熱情、找不到職業幸福感等,從而產生明顯的職業倦怠感,直接影響著教育活動的效果。
另外,還有教師課程理論水平偏低、教學反思意識差、科研意識薄弱,科研能力欠缺、缺乏專家引領等現實問題。
二、依據現狀思考對策
雖然農村幼兒園有很多客觀真實的原因存在,但絕不能只找借口,不找方法,只要有心,就會看見改變。雖然環境是農村,但其他方面可以做到優質。
1.管理優質
(1)優質辦園取得政府、社會和家長的認可
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從十七大的“重視學前教育”到十八大的“辦好學前教育”,兩個字的差別,意味著要辦出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現在隨著辦園數量的不斷增加,辦園質量被推向了教育改革的前端。對幼兒園的辦園質量的認可要依靠社會公眾與幼兒家長對幼兒園的認可。所以幼兒園的價值取向取決于幼兒家長與社會的價值取向。幼兒園辦好了,教師的價值得到了體現,教師的社會地位也會自然得到提升。同時幼兒園要盡量創造條件,給教師和幼兒向社會展示的機會,得到政府、社會的認可。
(2)創新思路,和諧規范管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教育理論推陳出新,在國家對學前教育日趨重視的形勢下,幼兒園必須與時俱進,創新幼兒園管理,堅持以科學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提高辦園水平,從根本上調動幼兒教師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保教質量。首先要努力實現幼兒園師生比例的合理化,避免超大的班容量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明晰教師的工作量,合理安排其工作和任務,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文字撰寫工作,讓教師能將精力投入研究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其次要增強教師“主人翁”意識,一所幼兒園的良好規劃應該使管理者、員工和家長共同參與,積聚智慧,這樣才會使幼兒園規劃目標更明晰、操作性更強,認可度更高,實現的可能性也更大。
2.加強學習
農村教師和城里教師只是從區域劃分,和教育行為、教育內容無關。農村幼兒教師的“農村”二字除了代表教師所在的區域以外,不應該代表任何含義。因此,加強農村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尤為重要。
(1)定期開展師德教育的理論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我價值。每學期開學,幼兒園應擬訂“師德學習計劃”,每次學習內容都落實到具體教師負責,保證計劃落實,內容落實,并聯系實際進行理解與宣傳,有利于教師樹立以德為先、育人為本、熱愛學生的職業道德,并能及時將師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師德修養。
(2)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師德師風活動
活動是很好的育人途徑。活動前的宣傳發動、活動中的啟發引導以及活動后的反思討論是開展師德師風活動的每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黨支部、團支部可以組織全體教師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宣傳師德師風影片,各位教師結合自己工作寫觀后感,利用教師節開展“我的美麗教育故事”“我心目中的好教師”等演講活動。只有學習、行動再加落實,師德師風建設才會有保障。
(3)定期慶祝豐富多彩的節日
一年中,有很多充滿歡樂的節日,教師們歡聚一堂慶祝節日是增進情感、促進團隊凝聚力的有效途徑。如,元旦聯歡會的“我們在一起”,老師們用游戲、詩朗誦、小品、歌曲表演、模特走秀的方式感受著彼此的愛,彼此的歡樂。還有一些是專屬于女教師的節日,如,三八婦女節的“賞梅”活動,教師節的“我的節日我最美”,大家歡聚一堂各自把對同事的贊美寫在愛心卡上……
3.提高專業水平
我國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顧榮芳教授在《論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本質》一文中提出:專業發展是幼兒園教師在深刻認識和理解自我的基礎上進行的自我引導的過程,關注教師發展的幼兒園應立足于以人為本、群體互動,探討幼兒園教師與同事的合作學習。雖然現在不能把所有教師送到專業院校重新培訓,但是我們可以做到:
(1)以優勢促專業
農村幼兒園一般硬件設施差,比較缺乏玩具、操作材料和教學設備,但是在農村有豐富的可利用的自然和社區資源,能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取之不盡的學習材料。教師可以選擇既衛生、安全、適宜,又低成本、無污染的材料用于幼兒的操作活動和游戲活動。比如石頭、沙、黏土、樹葉、草、貝殼、蛋殼、竹子等自然材料和包裝紙、袋子、盒子等,生活用品如面粉、種子、衣服、毛線、蔬菜等廢舊材料,這些材料易取易存,數量、種類都能足夠孩子使用,每種材料雖然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是可為他們提供探索機會的“寶貝”。孩子可以自主選擇,充分與材料互動,嘗試探索。教師既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現有的環境提供室外玩沙、玩水的條件,又可以利用當地可找到的材料制作大型玩教具,如攀登架、滑滑梯、秋千等,給孩子提供自由參與活動的條件和機會,這些玩具與用高價買來的玩具具有同等的教育價值,有的甚至更好。
(2)以培訓促專業
我國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王冬蘭副教授在《參與式培訓與西北地區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一文中提出: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存在職前教育不足、職后培訓欠缺等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整體質量。農村幼兒教師的文化和專業水平相對較低,培訓就更為重要,但是培訓師資缺乏,培訓方式和內容陳舊。作為管理者,首先要做好園情、師情分析,確立園所發展規劃的同時幫助教師做好個人發展規劃。
①“矮子中間選將軍”,培訓對象階梯化
幼兒園可以根據本園教師的基本情況“矮子里選將軍”,選出部分“將軍”去參加各類校外培訓,讓教師們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將軍”怎么選?首先,“將軍”要有一套標準。該標準的制訂應符合本園實際情況,選拔要公開化,讓全園教師都能積極參加;其次,要注意梯隊化,要將培訓對象劃分成幾個梯隊,每個梯隊制定不同標準,不限名額,教師達到該標準就可以參加選拔,這樣既可以讓教師明確自己的現狀,也可以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
②優化培訓環境
一般而言,有培訓就應該有考核。一提到考核,人們總是會緊張,如果不考核,又怕學員不重視。“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這句話確實不錯,但是和諧輕松的環境就一定沒動力嗎?如,鋼琴班和視唱班都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來進行考核。用古老擊鼓傳花游戲來組織,花落誰家誰就“露一手”,在游戲的氛圍中也檢驗了學員學習的情況。
隨著農村幼兒園辦學條件的不斷提高,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農村教師沒有理由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一截,教育是平等的,幼兒受教育的權利是平等的,教師這個職業更是平等的,忘記我們是“農村幼兒教師”,只記住我們是“教師”,決定我們社會地位的不是工作的地方,而是我們的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顧榮芳.論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本質[J].幼兒教育,2005(03):16-17.
[2]王冬蘭.參與式培訓與西北地區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0(06).
作者簡介:馮雅靜,1966年11月出生,女,中學高級教師,園長,常州武進人,任職于江蘇省常州市奔牛實驗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研究。